佛弟子文库

释放压力的沙漏哲学

2012/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位在收发室工作的军人叫米诺。他肩负着沉重的任务,每天都得马不停蹄地整理在战争中死伤和失踪者的最新纪录。

源源不绝的情报接踵而来,收发室的人员必须分秒必争地处理,一丁点儿的小错误都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米诺的心始终悬在半空中,小心翼翼地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在压力和疲劳的袭击之下,米诺患了结肠痉挛症。身体上的病痛使他忧心忡忡,他担心自己从此一蹶不振,又担心是否能撑到战争结束活着回去见到家人。

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下,米诺整个人都瘦了下来。他想自己就要垮了,几乎不再奢望会有痊愈的那一天。

一天,米诺终于不支倒地,被送进医院。军医了解他的情况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米诺先生,你身体上的毛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你的心里。”“嗯?”军医接着说道,“我希望你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个沙漏。你想想看,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的沙子,它们在流过中间那条细缝时。都是平均而且缓慢的,除了弄坏它,你跟我都没办法让更多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沙漏,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必须一次一件慢慢来,否则我们的精神绝对承受不了。”

医生的忠告给米诺很大的启发。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奉行着这种“沙漏哲学”,即使问题如成千上万的沙子般涌到面前,米诺也能沉着应对,不再杞人忧天。他反复告诫自己说:“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

没过多久,米诺的身体便恢复正常了,同时,他也学会如何从容不迫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了。

如今,我们被越来越多的各种压力所困扰,压力让我们睡眠紊乱、记忆力衰退、情绪偏激……健康状况江河日下。

面对生活、工作的重重压力,“沙漏哲学”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担当,既然躲避不了压力,就该学会主动拥抱压力,调节心灵旋钮,调整对压力的认识角度和处理方式,以最佳状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企业的保富之道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正确的义利观,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

只要有力气、有想法,幸福一定会来临

他叫库玛,出生于加尔各答北部一个贫困山村。 因为贫...

如何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

问: 有没有好方法,能提升我们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为什么要向竞争者祝福

一个苦恼的杂货商来找禅师,向禅师诉苦道,最近他的店...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佛说鹿母经

佛说:过去,有一个鹿群,有数百只鹿,因寻逐水草而接...

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佛教词典】余语触恼法

亦名:余语法、触恼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余语法,...

【佛教词典】孝养集

凡三卷。日本真言宗觉鍐撰。内容明示入信之要义,特以...

善加利用你的「缺陷」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

让业力沉淀,带业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像佛陀说的,外道为什...

果卿居士:感谢轻贱辱骂你的人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有的人现在虽然持戒念经,也已...

嫉妒的根本原因乃是自私

当一个人变的古怪异常,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时,他会视所...

一次喝醉,身体九个器官都受罪

几杯酒下肚,你可能有一些自信满满,飘飘欲仙的感觉。...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

印顺法师:由于佛教仪式而来的误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

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中游刃有余

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逛商店...

东来传法的高僧:求那跋陀罗

为了追随正法,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到远方求师访友。...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