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若无佛,孝顺父母就是在供佛

2018/07/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若无佛,孝顺父母就是在供佛

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方便佛报恩经》

《梦溪笔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有位孝子名朱寿昌,是当时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朱寿昌的母亲刘氏,家庭出身比较微贱,在朱寿昌七岁的时候,朱寿昌的父亲就与母亲离了婚。

后来朱寿昌的母亲又改嫁民间,杳无音信。朱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念自己的亲生母亲,但不知母亲的行踪,十分忧愁挂念。于是,朱寿昌就辞去了官职,决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还是没有找到母亲的下落。

当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无法以最便捷的方式寻人。像朱寿昌这样毫无把握的寻访,就如大海捞针,确实是异常困难、希望异常渺茫的事。可是,朱寿昌并不半途而废,灰心丧志,他怀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愿,以一个佛教徒的虔诚,深信心诚则灵,有愿必成,终会蒙佛感应的。他刺取了自己的舌血,写成血经水忏一部,印刷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昼夜六时诵持水忏不辍,祈求佛菩萨的加持感应。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经过陕西同州时,途中忽然遇见了亲生母亲。二十多年不见,朱寿昌喜出望外,看到母亲已是白发苍苍,脸上皱纹如线,但细心辨别母亲的眼神,还能认得出。可是,寿昌当时离开母亲时,才七岁,可是二十年后已成人,他母亲却再也不认识他了。

寿昌抱住母亲的双肩,亲切地连声呼喊:“妈妈!妈妈!”并且大声地对母亲喊道:“我是您儿子寿昌,我是您儿子寿昌。”他母亲如梦初醒,“哎呀”一声,道:“我的儿啊,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与你相见、团圆。”母子二人,一别二十多年不见,恍若隔世。母子久别重逢,不禁悲喜交集,痛哭流涕,引来很多路旁的行人,都留步、摇头感叹不已。后来,朱寿昌把母亲接回家中,日日尽心侍奉孝养。

后来朱寿昌出任司农少卿一职,孝行更加笃实。当时在朝野上下,尤其在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事迹,母子重逢团圆,一时被传为佳话,街头巷尾百姓无不称道。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既然能够对自己的父母孝顺,那么推己及人,自然也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怀天下苍生。从《宋史·朱寿昌传》的记载来看,朱寿昌是一位非常体恤民情的官员。

岳州河网湖泊多,水上强盗也多。朱寿昌编籍民船,在船上刻上姓名,使其相互观察监督,每次出湖捕魚、返回,必定要报告。发生水盗抢掠,要查验船之所向,穷尽追问讨伐,这样做的结果,水盗发生大为減少。其他的郡也学习以此办法治理河网湖泊内水上强盗。

北宋富弼、韩琦为宰相时,曾派遣使者出巡四方,行宽政抚恤百姓,选择朱寿昌出使湖南。有人进言邵州可以置冶采金者,且有皇帝诏书,要求兴办。朱寿昌上书说,该州接近蛮荒之地,采金冶炼之事若大加开发,蛮荒之地边民必与之争夺,自此以后,边境恐将多事,而且要废良田数百顷,这不是敦本抑末之道。皇帝听从了朱寿昌的奏告,下诏罢止。

朱寿昌知阆州时,当地大姓雍子良屡次杀人,依仗财富与势力,屡次得以不判死罪。朱寿昌到达是州,雍子良又杀人,而贿赂其地里民出来担任当地官吏。

查看狱犯情况,寿昌发觉狱犯藏了奸,调囚犯盘诘审问,我听说雍子良给你钱十万,答许娶你女为妇,而且要你儿子为女婿,所以你代他来抵命,有此事吗?

囚犯听后脸色变而心有所动,朱寿昌则又揭发雍子良之奸。

你且为他抵死,签的文书上是要你女儿为婢女,还说给的钱已足够了,又不要你儿子为女婿,你有什么办法告倒他?

囚犯方醒悟过来,泣涕满面,我几乎误为他替死!

因此将实际情况作了报告。朱寿昌立即抓取雍子良,将之正法。阆州人称朱寿昌为神,蜀地百姓至今仍然传颂他的事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

修净土是否着重在孝道

问: 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

珍惜「上有老」的日子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

有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还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游玩...

如何使无法生育的人能得子

世间上无法生育子女之人,常服壮阳之药。而且常行房事...

要为儿女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佛陀,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

佛印法师为苏东坡指点最好的风水宝地

苏小妹自从听了算命先生的相面、测算以后,就一直在想...

送画观音

某年,杭州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

佛驮跋陀罗尊者画传

一、初露神异 觉贤,梵语佛驮跋陀罗,古印度迦维罗卫国...

【佛教词典】巧妙智

(术语)称一切智智。大日经六曰:一切战论息,能生巧...

【佛教词典】十号

(术语)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

不要把别人的因缘套在自己头上

最近几年,佛教界流传,不诵《弟子规》不能往生西方极...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问: 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

喝水也有学问,十个喝水的坏习惯

导语: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佛的马麦之报

一日,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

造恶与造善之间的不同反应

有一个人当小偷,过了不久。他看上去贼头贼眼、贼脚贼...

佛教常用赞偈

1.晨钟偈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

障碍大乘的32种因缘与速得成就菩提的32种因缘

尔时,宝女白佛言:世尊,何障碍故,不令众生疾得大乘...

戒是一切善法之阶梯

佛涅槃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佛告阿...

如何克服瞌睡的习气

问: 我整天瞌睡多,上早课都起不来,一天到晚看到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