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2019/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苏轼少有大志,幼时其母程氏亲自教他读书。一日读《范滂传》,苏轼慨然谓其母曰:“轼若为滂,母许之乎?”其母道:“汝能为滂,吾顾(岂、难道)不能效滂母耶?”长大以后,苏轼即通经史,日著文千言,后中举,并得到欧阳修的器重。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被诏为翰林知制。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排挤,出调补杭州通判。后因以诗讽刺时弊,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遭到弹劾,贬至黄州。在黄州,苏轼筑室于东坡,日与田夫野老相游于溪山之间,因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苏轼先后被召为礼部郎中、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绍圣三年(1096),再次遭谤,贬至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到琼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纵观东坡居士这一生,在仕途上可谓几起几落,坎坷不平。多亏他学佛,性情豪放,不以为意。他曾在自己的一张写真上,戏题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亲近钱塘圆照法师

东坡居士接触佛教比较早。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他就亲近过钱塘圆照法师。当时,钱塘圆照法师正大弘净土法门。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东坡居士请人画了一幅阿弥陀佛像,用来超荐父母,并作颂曰:

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

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

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

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

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如投大海中,如风中鼓橐。

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别。

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

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

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

此后,东坡居士每至一地,都要随身带上这幅阿弥陀佛像,并且告诉人说:“吾往生公据也。”

在贬居黄州期间,东坡居士也是一有空儿就去附近寺院游观,以遣心中之失意。

一天,东坡居士往城南安国寺焚香默坐,克已悔过。从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觉得身心皆空,当即便领悟到罪垢之性了不可得。

亲近庐山常总禅师

东坡居士后来还结识了庐山东林常总禅师(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

一日,东坡居士游庐山,夜宿东林寺,与常总禅师谈论无情说法之话头,豁然有所省悟。黎明的时候,他便作偈呈给常总禅师,偈曰: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同时还有咏庐山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礼玉泉皓禅师

东坡居士还参礼过玉泉皓禅师。在荆南,他听说玉泉皓禅师的机锋峻烈,人莫敢触,于是他便起了竞胜的念头,想看看这位老和尚到底功夫怎么样。

一天,东坡居士微服求见。

玉泉和尚问:“尊官高姓?”

东坡居士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

玉泉和尚便大喝一声,说道:“且道这一喝重多少?”

东坡居士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便礼拜。

东坡居士后从黄州移居汝州(今河南临汝),临行前,他特地去高安(在江西境内)向他的弟弟苏辙辞行。到高安的头一天晚上,苏辙正与真净克文、圣寿省聪联床共宿,夜间三人都梦见自己迎接五祖师戒禅师。第二天东坡居士便到了。他们一起相谈甚欢。后来有人认为东坡居士是五祖师戒禅师的转世,就是从这里来的。

亲近佛印了然禅师

在众多的禅师中,与东坡居士交往最密切,时间最长的要算佛印了然禅师(庐山开先善暹禅师之法嗣),他俩之间有不少妙趣横生的诗禅酬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回味无穷的佳话。

有一天,东坡居士去看望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道:“此间无座榻,不及奉陪居士。”

东坡居士趁机戏道:“敢暂借和尚四大为座榻。”

佛印禅师回答道:“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若道不得,即输却腰间玉带。”

东坡居士欣然同意了。

佛印禅师说道:“居士适来道,借山僧四大为座榻,只如山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居士向什么处坐?”

东坡居士被问得无言以对,只好留下玉带,大笑而出。为了表示纪念,佛印禅师亦以云山衲衣相赠。

事后,东坡居士作了三首偈子,呈佛印禅师: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悟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当乞食歌姬院,换得云山旧衲衣。”

“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此亦悠哉。锦袍错落浑相称,乞与徉狂老万回。”

佛印禅师亦作二偈谢东坡居士:

“石霜夺得裴休笏,三百年来众口夸。争似坡公留玉带,长和明月共无瑕。”

“荆山卞氏三朝献,赵国相如万死回。至宝只应天子用,因何留在小蓬莱?”

除此之外,后人还以此二人为引子,演绎出了许多其他的佳话。

东坡居士晚年病重将逝,临终前,门人钱济明侍立于床前,问道:“公平日学佛,此日如何?”

东坡居士道:“此语亦不受。”

后径山惟琳禅师前来看望他,提醒他说:“先生践履至此,更须著力。”

东坡居士应声道:“著力即差。”

说完便庵然而逝。春秋六十六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

深圳千人齐贺本焕大和尚105大寿

每年此时弘法寺热闹非凡,一个世纪老人的生日牵动了各...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

1.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号西有,别...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推荐】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

重修你的命运

过去,有一个年轻人跟几个亲戚合伙做棉花生意。结果,...

一碗白饭的恩情

曾看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数十年前,台北市的旧市区有...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在讲净土宗的祖师简介,...

【佛教词典】云心

西藏语 sbrin-gyi sems。即经常思虑世间忧喜之心。为凡...

【佛教词典】舌根

梵语 jihvendriya,巴利语 jivhendriya。五根之一,六...

黄金贼

一天,佛陀与弟子们在外行化后,准备返回精舍。途中,...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吃素跟忍辱关系很大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劝修精进。】 若诸有情,心多懈...

心外有法,生死轮回;心外无法,生死永弃

夫不体道本。没溺生死。处胎卵湿化横竖飞沈之类。于中...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来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

圣严法师《三宝万世明灯》

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

思惟略要法--不净观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这是我儿时曾经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