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2019/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苏轼少有大志,幼时其母程氏亲自教他读书。一日读《范滂传》,苏轼慨然谓其母曰:“轼若为滂,母许之乎?”其母道:“汝能为滂,吾顾(岂、难道)不能效滂母耶?”长大以后,苏轼即通经史,日著文千言,后中举,并得到欧阳修的器重。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被诏为翰林知制。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排挤,出调补杭州通判。后因以诗讽刺时弊,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遭到弹劾,贬至黄州。在黄州,苏轼筑室于东坡,日与田夫野老相游于溪山之间,因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苏轼先后被召为礼部郎中、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绍圣三年(1096),再次遭谤,贬至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到琼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纵观东坡居士这一生,在仕途上可谓几起几落,坎坷不平。多亏他学佛,性情豪放,不以为意。他曾在自己的一张写真上,戏题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亲近钱塘圆照法师

东坡居士接触佛教比较早。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他就亲近过钱塘圆照法师。当时,钱塘圆照法师正大弘净土法门。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东坡居士请人画了一幅阿弥陀佛像,用来超荐父母,并作颂曰:

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

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

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

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

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如投大海中,如风中鼓橐。

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别。

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

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

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

此后,东坡居士每至一地,都要随身带上这幅阿弥陀佛像,并且告诉人说:“吾往生公据也。”

在贬居黄州期间,东坡居士也是一有空儿就去附近寺院游观,以遣心中之失意。

一天,东坡居士往城南安国寺焚香默坐,克已悔过。从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觉得身心皆空,当即便领悟到罪垢之性了不可得。

亲近庐山常总禅师

东坡居士后来还结识了庐山东林常总禅师(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

一日,东坡居士游庐山,夜宿东林寺,与常总禅师谈论无情说法之话头,豁然有所省悟。黎明的时候,他便作偈呈给常总禅师,偈曰: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同时还有咏庐山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礼玉泉皓禅师

东坡居士还参礼过玉泉皓禅师。在荆南,他听说玉泉皓禅师的机锋峻烈,人莫敢触,于是他便起了竞胜的念头,想看看这位老和尚到底功夫怎么样。

一天,东坡居士微服求见。

玉泉和尚问:“尊官高姓?”

东坡居士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

玉泉和尚便大喝一声,说道:“且道这一喝重多少?”

东坡居士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便礼拜。

东坡居士后从黄州移居汝州(今河南临汝),临行前,他特地去高安(在江西境内)向他的弟弟苏辙辞行。到高安的头一天晚上,苏辙正与真净克文、圣寿省聪联床共宿,夜间三人都梦见自己迎接五祖师戒禅师。第二天东坡居士便到了。他们一起相谈甚欢。后来有人认为东坡居士是五祖师戒禅师的转世,就是从这里来的。

亲近佛印了然禅师

在众多的禅师中,与东坡居士交往最密切,时间最长的要算佛印了然禅师(庐山开先善暹禅师之法嗣),他俩之间有不少妙趣横生的诗禅酬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回味无穷的佳话。

有一天,东坡居士去看望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道:“此间无座榻,不及奉陪居士。”

东坡居士趁机戏道:“敢暂借和尚四大为座榻。”

佛印禅师回答道:“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若道不得,即输却腰间玉带。”

东坡居士欣然同意了。

佛印禅师说道:“居士适来道,借山僧四大为座榻,只如山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居士向什么处坐?”

东坡居士被问得无言以对,只好留下玉带,大笑而出。为了表示纪念,佛印禅师亦以云山衲衣相赠。

事后,东坡居士作了三首偈子,呈佛印禅师: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悟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当乞食歌姬院,换得云山旧衲衣。”

“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此亦悠哉。锦袍错落浑相称,乞与徉狂老万回。”

佛印禅师亦作二偈谢东坡居士:

“石霜夺得裴休笏,三百年来众口夸。争似坡公留玉带,长和明月共无瑕。”

“荆山卞氏三朝献,赵国相如万死回。至宝只应天子用,因何留在小蓬莱?”

除此之外,后人还以此二人为引子,演绎出了许多其他的佳话。

东坡居士晚年病重将逝,临终前,门人钱济明侍立于床前,问道:“公平日学佛,此日如何?”

东坡居士道:“此语亦不受。”

后径山惟琳禅师前来看望他,提醒他说:“先生践履至此,更须著力。”

东坡居士应声道:“著力即差。”

说完便庵然而逝。春秋六十六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

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字截流...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昙鸾大师

【原文】 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

不要用高僧大德的话,去否定另一位高僧大德的话

问: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拿着一位高僧大德的话去否认...

本焕老和尚戒期开示

各位新戒: 恭喜你们步步高升,为什么这么讲? 你们刚...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

修行亲力亲为,才能解脱生死

灵意老和尚1926年(二月初六)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山阴...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

这些祖师为何要把参禅放下而转修净土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推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

谁主宰吉凶

一位修行僧来到施主家,见对方正用杨枝漱口,并把牛黄...

【推荐】感恩「病」,让我更懂慈悲

我从十三岁开始病,到现在五十多岁,病足四十多年,可...

姨父与鸽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几乎没有...

【佛教词典】四种天华

(名数)法华经所说六瑞中雨华瑞,由天雨四种之华。法...

【佛教词典】四重禁

(名数)又云四重罪。四波罗夷罪也。【又】密教别有三...

苦难到来时,这时候该怎么办

无论什么人,只要造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报就是...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这个每一个宗教,不是讲爱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前,有一个非常强壮的伐木工到一位木材商那里找工作...

什么是十信位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

见性是离一切相的,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

我们看第一个,开合宝掌来证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经...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

【推荐】星云大师《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我常在想:一个出家人,如...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