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2020/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磊落。他们远离人群,在山林水畔凿山壁为室,悠闲自在,以菅草为衣,草席为榻,食野果,饮山泉,清净无为。

两位菩萨志行弘大,清净无为,已证四禅,具有五种神通之智:一能彻视,无论距离多遥远,皆能清晰鉴识;二能洞听,即使轻细、微隐之声,也能清楚听闻;三能腾飞,出入无碍;四能通达知晓十方众生心中所念;五能知晓无数劫以来,宿命的变更。所以梵天、帝释天、仙人、圣者及诸天龙鬼神,都很敬仰他们。

这两位菩萨一位名题耆罗,另一位名那赖,在山泽壁室已六十余年,时时悲念众生愚痴昏眛,不知道因果,造恶业必有恶报,若能行善,少欲知足,敬奉三宝,福报具足,必有善报。为启发众生智慧,决定幻演一事……

有一天,题耆罗夜诵经教,因为疲惫而睡卧地上。那赖当时也在诵经,不小心踩到题耆罗的头,题耆罗立即起来说:“是谁?是谁踩了我的头?明日清晨,太阳一出来,我一定要破此人的头颅七分!”

那赖回答:“是我不小心踩到你的头,你何必这么生气,而发如此毒誓?瓦器不动等物品,也会有相互碰触的时候,何况人与人共处,怎么可能从来没有出差错或疏忽呢?你向来说话信实,言出必行,明日清晨一旦日出,我的头必会被你破为七分!我只得遏制太阳不再如往常一样升起。”

隔天,果然太阳不再东升,大地一片漆黑。

太阳已经五天未升起了,全国都在黑暗当中,必须不断地使用火把或烛光照明,大臣与地方官吏无法治理政事,君民恐惧不安,于是百官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又请教道士。

国王问:“太阳不再出现,灾殃起于何处?”修得五神通的道士回答:“山中有两位修道人起了纷争,其中一位遏制太阳不再升起。”国王问:“两人为什么发生纠纷?”道士向国王报告事情的经过,国王问:“那现在要如何解决呢?”道士回答:“请大王率领文武百官及百姓,迅速至山中向两位菩萨顶礼,并祈求两人和解,他们一定会慈悲的接受。”

国王随即诏令文武百官及百姓,至两位菩萨所住的山泽壁室前顶礼,国王说:“国家丰裕,百姓安和,是两位菩萨的润泽。而今两位不和,天下失去本来时序,祈求你们和解,使百姓生活回归正常。”

那赖说:“大王已经了解事情的缘由,如果题耆罗愿意解除他的誓言,我就使太阳如以往一样升起。”于是国王向题耆罗说明那赖的意思,题耆罗答应解除他的誓言,国王与百姓们都很欢喜。

两位菩萨藉此因缘,向国王建议治国之道,应当以四无量心,悲悯一切众生,并应持守五戒、修十善行。国王返回王宫,即下诏:“全国人民,无论尊卑,必须持五戒修十善。”之后,国王及臣民皆虔诚受戒修善。

从此,国王慈心润泽遍及一切,大臣皆忠诚清廉、谦和无诤,父辈以五戒十善为处事法则,母辈贤淑端良,家庭成员各主其事,遵守道德规范,诚实正直,恪守信义,子皆孝顺。

佛说:“两位菩萨因为观察到国王不知佛法僧三宝,臣民们昏昧愚痴,邪知邪见蒙蔽了自心,犹如在黑暗中闭着眼睛行走。悲悯他们一生不曾听过佛法,所以幻演了这个事件,藉此因缘,使他们开启本具的智慧光明。”

佛告诉比丘们:“那赖,是我的过去身;题耆罗,是弥勒的过去身。菩萨应正心、专意、合会众善,以广度无量众生。”

典故摘自《六度集经·卷第七·禅度无极章·八十二》

省思:

菩萨已看清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与假相,总是创造因缘、运用因缘,启发众生出离烦恼,破除执着,契入无上菩提。如同故事中的两位菩萨,悲悯众生沉迷颠倒,以致生死轮回不止,为劝化众生,以智慧方便,游戏神通,藉此因缘,使国王及臣民奉持五戒十善,免堕恶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孝的因果报应

彻悟大师有一句话:善谈心性者,必不离弃于因果;而深...

所有的殃灾祸福都不是无因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造作杀、盗、淫、妄、酒等五恶之因,就...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

人最宝贵的就是良心

引言:不伤害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害人者必害己。 这个...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佛说真吉祥

过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恒河岸边,住着一位名叫尼...

镜子老师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

破斋酬业的故事

破斋酬业,这是《现果随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安士居士...

【佛教词典】不共住如前后犯亦尔

亦名:不得共住如前后亦如是 子题:同住疑、重犯疑 戒...

【佛教词典】自相相

【自相相】 p0596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自相...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

在家居士简易又有效的烟供仪轨

烟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胜的加持物和食品...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知恩图报的马儿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感...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十方国土中进食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可思议

本品中舍利弗又打了一个妄想饭点到了,大家的午餐怎么...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