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2020/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法华,得度。依车溪卿法师。后参慧觉玉法师于横山,昼夜体究,尽通教观。初主车溪寿圣寺。讲余,课法华经一部,佛号二万声。

有求为知事者,不见用,其人怀憾,挟刃入室,见达官满座,惶恐而退。次夜复入,则昏暗无路。又一夕复入,则见湛分身十余,皆同一状,遂骇走。其后,私以告人,人亦以是神之。

湛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诵法华,袒身施蚊。门人谓湛年高,宜少息。湛曰,翾飞之类,安得妙乘。所冀啖我血,闻我经,以结净缘耳。后人表其处为喂蚊台。晚岁谢事,闲居小庵,日熏净业。绍兴十年九月,念佛如常,端坐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著有净业记,释观经疏等书。(佛祖统纪)

译文:

如湛。俗姓焦,浙江永嘉人,母亲梦见宝塔,而后如湛出生。幼年考试《法华经》而得度出家,首先依止车溪择卿法师。后来又参访慧觉玉法师于横山,昼夜精进体悟参究,终于完全地通达天台教观。最初主持车溪(今浙江桐乡)的寿圣寺。每日讲经之余,课诵《法华经》一部,佛号两万声。

如湛担任住持的时候,曾经有人请求为知事人,可是不被如湛所采用,那人因而怀恨于心,私藏刀刃进入如湛的屋内,但是却见到高官满座,因此惶恐惊惧而退出。第二天晚上又进入寺院,则看到一片昏暗,找不到路。又有一天夜里,再度进入,见到如湛分身十余人,都是同样一个形体,因此惊异害怕地逃走。

后来,这个人私下地把此事告诉他人,人们也都以此事而认为如湛的修行功夫,已到了神异不可测的境界。

如湛很少睡眠,每到夏天的月份,常常坐在草丛里,口中诵念《法华经》,袒露身体布施蚊子。弟子们都认为如湛的年岁已高,应该稍微休息一下,如湛说:“这些飞行的昆虫之类,那里能够得知一乘的妙法,我所期望的是让它们吸我的血,并听闻到我读诵的经典,以结下往生净土的因缘。”

后来的人命名那个地方为“喂蚊台”。晚年时,辞去寺院的事务,闲居在小茅庵里,日日熏修净土法门。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九月,依旧念佛如平日,正身端坐而往生。火化,得五色舍利子,曾著有《净业记》、《释观经疏》等书。(佛祖统纪)

《净土圣贤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这是自力法门没有的

在通途教理当中,你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师...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 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好的人品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

198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阿历山德亚市的比尔先生喜得贵...

业障发现的公案

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广置义田,就是买一些田来做善事,这是在《懿行录》里...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佛教词典】贪爱遍起有三种

【贪爱遍起有三种】 p0979 瑜伽五十八卷十九页云:当知...

【佛教词典】非择灭无为

梵语 apratisajkhyā-nirodhāsajskrta。旧作非数灭无...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问: 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

把自己卖出去

在一次法会上,南泉禅师对着众人说,我今天想把自己卖...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

好,我们尊敬的信忍法师慈悲,我们陈会长还有我们学会...

佛陀为什么要教诲断食众生肉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

在工作中「默默努力」未必很好

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

梦参老和尚: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说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说,慈不掌兵。孙子也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