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低下头来看

2011/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个洞右三个洞,为的是让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但是人在诸多慾望面前却很难看得破,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的眼睛只紧紧盯着自己渴求的东西时,是很难低下头来看的。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後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後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後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後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後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同修们解释:“寺後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於山腰处低头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的啊。”

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後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堪验你们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世间痴情之人,执着於勇气和顽强者不在少数,但是往往却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样,并不能达到心中向往的那个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脸肿,最终一无所获。在己之所欲面前,我们缺少的是一份低头看的淡泊和从容。低头看,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

在我以前工作过的单位,有一个人称棋迷的老王,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同人家下棋。一次在闲聊中他告诉我:他在二十岁的时候下棋的技术就很不错了,经常参加县里或市里的比赛。他为此很是得意,就连以前教过他的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了。有一天,他过生日,请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女朋友和教他下棋的老师。

宴席过後,他如同以往一样要跟老师赛一盘棋。老师提出一个要求,每局都用一样物品做赌注。第一局用一百元做赌注,第二局赌老王最心爱车子,第三局赌老王女友送他的生日礼物。老王痛快的答应了。结果第一局他轻松的就赢了老师。第二局的时候,老师很郑重地警告他说:“不要太骄傲,如果输了,车就要不回去了。”老王当然知道车子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所以很用心地跟老师又过起招来。可是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输了。在第三局中,老师又对他说,如果他赢了,不光可以保留住女朋友送他的礼物,还可以把车子也拿回去。於是他就更用心了,全部的精神都放在棋盘上。让人不可置信的是,他居然又输了。他怎么也想不通,平时自己轻松就可以赢得的胜利,怎么会如此大失水准一再失败?老师最终当然没有要他的车子和他女友的礼物,临行前他送给自己这个弟子五个字:“外重者内拙”。

老王从这五个字上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正因为他太在意车子和女友送他的礼物,所以思想上有了羁绊,过度用力和意念过於集中,因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

是啊,越是急於完成什么,越是太在意得失,那么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就会束缚你的手脚,你离你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成功也将遥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得失放得开一些,名利看得轻一些,让生命中充满淡泊的恬适和达观的从容,就一定能“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

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

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

【推荐】吃素是福,不再与众生结恶缘

母亲打来电话,颇为伤感:我们村里的人说你好瘦,人又...

最终都要归于一把灰

一个亲戚去世了,我们送她到殡仪馆火化。我对火化的环...

因儒童的故事:结婚当天却出家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

生活就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

【佛教词典】四坚信

(杂语)信佛法僧及戒也。归依已后,具有根力,其信坚...

【佛教词典】但中

(术语)观空假之外有不二之中,谓之但中。别教之中观...

「无常」道破整个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无常。要是感受不了无常,那...

普贤灵感,遇难呈祥

冲法师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礼拜佛陀圣迹。即发...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

宣化上人:至诚念大悲咒灭淫欲火除邪心

末法时代,诸恶充满,这五浊恶世就乱糟糟的,佛法也灭...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亲身经历的观音菩萨灵感事迹八则

信佛前后都听过、看过别人讲菩萨灵感的事迹,然而我和...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星云大师《如何处贫居富》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