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2018/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亦不可蓄存财富物资,惟以延续色身、长养慧命之故,出家众为资养色身及令众生种福田而乞食,其意义有二:一是自利,为杜绝俗事,方便修道。二是利他,为福利世人,给予众生种福田的机会。乞食为出家僧众清净之正命,乞食时以维持生命为限,心不贪着,故得食时不喜,不得亦不忧,唯以除旧疾,养气力为要。

佛教中,钵是出家僧人必备之物,为比丘十八物之一,僧人出门乞食时之食具。其材料、颜色、大小,均有定制,不得随意改变。佛陀用石钵,大众僧用瓦钵。钵的传说,佛陀成道后,四大天王各献一石钵,佛陀因四天王同时献供,为视平等,同收四钵,运用神通,合四石钵为一钵,样子大小等同。 石钵的分量很重,虽为一个,重量却与四钵相同。这是佛制之乞食法门,日中一食,充饥之法,正意味佛法不离世间觉的写照,修行不得脱离五欲六尘,而面对尘欲以炼心、修心、证心之功,以达心境自在为趣向。

行脚

又作游方、游方、游行。谓僧侣无一定居所,或为寻访名师,或为自我修持,或为教化他人,而广游四方。游方之僧,即称为行脚僧。与禅宗参禅学道之“云水” 同义。行脚僧于游方时可随身携带常用物件,然于物件类别及数量均有一定之限制。出家人为修行之目的而四处求访名师,跋涉山川,参访各地,谓之行脚,又称游行、游方,此等出家人,称为行脚僧或云水僧。

托钵源自于我们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在世时的制度,出家人必须要去托钵乞食,至今南传佛教国家(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都遵循这一旧制。佛制托钵其本意深广,令比丘、比丘尼们能破除我相我执。念念不忘修行是自力的功夫,处处不忘与众生广结善缘,修行在人间,成佛在人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

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做出家人!我常常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正德法师:我是如何下决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后,于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顺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佛

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

什么是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贪、嗔、痴

贪、嗔、痴: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

【佛教词典】无佛世界

指现在佛释迦既已入灭,而未来佛弥勒尚未出世之中间时...

【佛教词典】半拏啰嚩悉宁

(菩萨)Pā??aravāsinī,又作伴陀罗缚子尼。白处观...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这样算是厌离娑婆的表现吗

问: 弟子今年三十岁,因患有心理疾病,经济条件可以...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暴露的服饰对女性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盛夏季节,街头巷尾不时会有穿着吊带裙、露脐装、露背...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问: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 第...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遭到毁谤应做如是思维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