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漏分布经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漏分布经(出《中阿含》令劫意)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留国行治处名为法。时,拘留国人会在。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从佛闻。佛便告如是:「比丘听。当为说法,上起亦利、中起亦利、遍竟亦利,有利有方便,具足现意行。当为听真,谛受为念听说。」比丘应:「唯如是。」比丘便从佛闻。便说是:「比丘!当知漏,亦当知漏从本有,亦当知从漏受殃,亦当知漏分布,亦当知漏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漏毕。

「比丘!当知痛,亦当知痛从本有,亦当知从痛受殃,亦当知痛分布,亦当知痛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痛毕。

「比丘!当知思想,亦当知思想从本有,亦当知从思想受殃,亦当知思想分布,亦当知思想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思想毕。

「比丘!当知爱欲,亦当知爱欲从本有,亦当知从爱欲受殃,亦当知爱欲分布,亦当知爱欲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爱欲毕。

「比丘!当知行,亦当知行从本有,亦当知从行受殃,亦当知行分布,亦当知行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行毕。

「比丘!当知苦,亦当知苦从本有,亦当知从苦受殃,亦当知苦分布,亦当知苦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苦毕。

「比丘!当知漏,亦当知漏从本有,亦当知从漏受殃,亦当知漏分布,亦当知漏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漏毕。

「何等为当知漏?谓有三漏:一为欲漏,二为有漏,三为痴漏;如是为知漏。

「何等为当知漏从本有?谓痴为漏本,从是本有;如是为知漏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漏受殃?谓从痴行漏,所行如从,殃亦如行受,或堕好处或堕恶处;如是为知从漏受殃。

「何等为当知漏分布?谓堕地狱是为行异,或堕畜生是为行异,或堕饿鬼是为行异,或堕天上是为行异,或堕人中是为行异;如是为知漏分布。

「何等为当知漏尽?谓痴已尽,漏便尽、如便尽;如是为知漏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漏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漏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漏如是,知漏从本有如是,知从漏受殃如是,知漏分布如是,知漏尽如是,知受行令漏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漏尽毕。

「比丘!当知痛,亦当知痛从本有,亦当知从痛受殃,亦当知痛分布,亦当知痛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痛毕。

「何等为当知痛?谓有三痛:一为乐痛,二为苦痛,三为亦不乐亦不苦痛;如是为知痛。

「何等为当知痛从本有?谓本思望;如是为知痛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痛受殃?谓有所思,更是为苦;如是为知从痛受殃。

「何等为当知痛分布?在比丘!比丘乐痛更,乐痛更知;苦痛更,苦痛更知;不乐不苦痛更,不乐不苦痛更知;乐痛身更,乐痛身更知;苦痛身更,苦痛身更知;不乐不苦痛身更,不乐不苦痛身更知;乐痛念更,乐痛念更知;苦痛念更,苦痛念更知;不乐不苦痛念更,不乐不苦痛念更知;乐痛望得,乐痛望得知;苦痛望得,苦痛望得知;不乐不苦痛望得,不乐不苦痛望得知;乐痛不望得,乐痛不望得知;苦痛不望得,苦痛不望得知;不乐不苦痛不望得,不乐不苦痛不望得知。乐痛家中居,乐痛家中居知;苦痛家中居,苦痛家中居知;不乐不苦痛家中居,不乐不苦痛家中居知;乐痛离家中居,乐痛离家中居知;苦痛离家中居,苦痛离家中居知;不乐不苦痛离家中居,不乐不苦痛离家中居知;如是为知痛分布。

「何等为当知痛尽?谓念思却,痛便尽;如是为知痛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痛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痛毕。若比丘!比丘已知痛如是,知痛从本有如是,知从痛受殃如是,知痛分布如是,知痛尽如是,知受行令痛毕如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痛尽毕。

「比丘!当知思想,亦当知思想从本有,亦当知从思想受殃,亦当知思想分布,亦当知思想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思想毕。

「何等为当知思想?谓有四思想:一为少思想,二为多思想,三为无有量思想,四为无所有不用思想;如是为知思想。

「何等为当知思想从本有?谓本为思想;如是为知思想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思想受殃?谓如思想为,如思想行,是名为行;如是为知从思想受殃。

「何等为当知思想分布?谓色思想为异,声思想亦异,香思想亦异,味思想亦异,身更麤细思想亦异;如是为知思想分布。

「何等为当知思想尽?谓思想已尽,思想便尽;如是为知思想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思想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思想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思想如是,知思想从本有如是,知从思想受殃如是,知思想分布如是,知思想尽如是,知受行令思想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思想尽毕。

「比丘!当知爱欲,亦当知爱欲从本有,亦当知从爱欲受殃,亦当知爱欲分布,亦当知爱欲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爱欲毕。

「何等为当知爱欲?谓爱欲为五种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何等为五?一为眼可色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二为耳可声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三为鼻可香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四为口得味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五为身得麤细更知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如是为知爱欲。

「何等为当知爱欲从本有?谓本为思;如是为知爱欲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爱欲受殃?若为所爱欲已,生欲望诤待向待,便如殃思待,便从是致殃随,或好处或恶处;如是为知从爱欲受殃。

「何等为当知爱欲分布?谓色爱欲为异,声爱欲亦异,香爱欲亦异,味爱欲亦异,身更麤细爱欲亦异;如是为知爱欲分布。

「何等为当知爱欲尽?谓思已尽,爱便尽;如是为知爱欲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爱欲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爱欲毕。若诸比丘!已知爱欲如是,知爱欲从本有如是,知从爱欲受殃如是,知爱欲分布如是,知爱欲尽如是,知受行令爱欲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爱欲尽毕。

「比丘!当知行,亦当知行从本有,亦当知从行受殃福,亦当知行分布,亦当知行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行毕。

「何等为当知行?谓所思念向、不离,是为行;如是为知行。

「何等为当知行从本有?谓从爱欲有为,从爱行有本;如是为知行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行受殃福?谓有黑行为黑殃,令致堕下;有清白行,令清白福,行得上上;是为知从行受殃福。

「何等为当知行分布?谓有黑行,从黑受殃;有清白行,从清白受清白福;有黑白行,令致黑白殃福;有亦非黑亦非清白行,令从是受福;行行尽毕,如是为知行分布。

「何等为当知行尽?谓爱已尽,行便尽;如是为知行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行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行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行如是,知行从本有如是,知从行受殃如是,知行分布如是,知行尽如是,知受行令行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行尽毕。

「比丘!当知苦,亦当知苦从本有,亦当知从苦受殃,亦当知苦分布,亦当知苦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苦毕。

「何等为当知苦?谓当知生为苦,当知老为苦,当知病为苦,当知死为苦,当知近不相于为苦,当知爱别离为苦,当知所求不得为苦,当知卒五阴为苦;如是为知苦。

「何等为当知苦从本有?谓本为痴,痴为苦本;如是为知苦从本有。

「何等为当知从苦受殃?谓痴、未闻经、世间人,已身中更苦痛剧,剧苦最痛所不可意,应当从是念断。为从外求念外有为,依外从求,为有沙门婆罗门,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百言,持呪祠,令从是能得解身苦,如是求苦殃或苦殃;如是为知从苦受殃。

「何等为当知苦分布?谓有苦少受殃久,或有苦少受殃疾解,或有苦多受殃久,或有苦多受殃疾解;如是为知苦分布。

「何等为当知苦尽?谓痴已尽,苦便尽;如是为知苦尽。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苦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苦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苦如是,知苦从本有如是,知从苦受殃如是,知苦分布如是,知苦尽如是,知受行令苦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苦尽毕。」

佛说如是。比丘受着意,佛所说乐行,从行致清净无为。

佛说漏分布经


上篇:佛说乐想经

下篇:佛说阿耨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佛说伏淫经

佛说伏淫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加婆在...

佛说四泥犁经

佛说四泥犁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毗婆尸佛经

毗婆尸佛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失译人名今附凉录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

【注音版】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佛说须赖经

佛说须赖经 前凉月氏国优婆塞支施仑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无极宝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佛说月明菩萨经

佛说月明菩萨经 南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印光大师显神通感化黑老大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 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

如何才能得善终

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

邪师骗子都是利用我们贪婪的欲望

问: 法师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个人...

终日寻春不见春

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

刚入佛门,应先学什么经

问: 我刚刚入佛门,不知道先学什么经? 纯智法师答:...

破妄说灾福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弥陀为体,念佛信愿为宗,自行化他...

生死随缘

禅宗里有则机锋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问:寒暑到来时,...

聪明的女人不做婚外情人

男人有了情人后,其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由内而外会突飞...

带着「我相」怎么去找「无我相」呢

师父,请您慈悲开示什么是无我相吧 你跪着,我怎么讲 ...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