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杂阿含经

失译人名今附吴魏二录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杂阿含经

附吴魏二录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萨国,多比丘俱行往竹中,一竹中止,行止陬中柏树间。在时,佃家婆罗门,姓为蒲卢,一竹外多犁者共会饭,能五百犁。是时佛念日尚早,今居前一竹中,行到佃家。多犁者饭时会,佛便至佃家饭会处。佃家见佛从来,已见为说如是:「我为自犁自种,已自犁自种为食;卿具谭行者,可犁可种,已犁已种当食。」佛报佃家说如是:「我亦犁亦种,已犁已种食。」佃家报佛如是:「虽佛说如是,我为犁为种,已犁已种食。我不见卿种具,若牛、若槅、若辕、若扠邓,但言佃家种,从后说绝。我不见种具,说种具令我知种。」佛报:「信为种,行为水,慧为牛,惭为犁,心为邓,意为金,身守口守食为垄,至诚治不止为竟,精进不舍槅,行行为安隐,行不复还已,行无有忧。如是已种,从是致甘露;如是种,一切从苦得脱。」便佃家满器饭至佛上:「真佛能佃,实佛大佃,愿取我饭,哀故。」佛报说如是:「已说经故不可食,行者自知是法已问。佛说经常法如是,增法不必从是望道,但结尽疑索意止。是饭食饮供养祠,如是地入与中大福。」婆罗门复白佛:「我今为是食与谁?」佛报如是:「无有世间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一切令是饭食不能得消,但佛亦得道者,持是饭行,至无有虫水便投中,若空地无有草掘埋。」婆罗门已受佛言便行,无有虫水投中,已投中烟出燃沸大沸作声,譬喻如揣铁赤叶铁一日在火烧,便投水便热出滊出沸大沸有声。如是已婆罗门持饭着水中,便烟出然沸大沸作声。婆罗门惊怖毛起,便持头面着佛足作礼言:「我可从佛得作沙门,离恶受教诫,从佛受行。」佛言:「可净行道已从是。」婆罗门从佛受教诫,竟佛法到得不着道。

佛说如是。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生闻婆罗门到佛。已到为问佛起居,一处坐。已一处坐,生闻为佛说如是:「闻佛说:『是但应与我布施,不可与奇布施,与我布施大福,与奇布施不大福。但与我弟子布施,莫与奇弟子布施,与我弟子布施大福,与奇弟子布施不大福。』若如是说者,为如是为与我布施,与我弟子布施为大福?设如是说者,为不骂佛不论议,为是佛言?不如说不?为法说不?不犯法不?为无有得长短不?」佛告婆罗门:「若人说佛说如是,但与我布施莫与奇,与我弟子布施莫与奇,与我弟子布施大福,与奇弟子布施福少。如是言不如言,为说我论议,亦不如言亦非法,诸有法论议。何以故?我不说如是,为与我布施莫与奇,至如上说。若有说如是,便坏三倒道,布施家坏福,受者坏德,亦自坏意。若有荡釜亦荡杅器,人持至园中弃园中,意生:『若园中虫从食,令虫身安隐从是活。』从是因缘我说能致福。何复问与人?我但说:『与持戒者福大,不持戒者福少。』」婆罗门报佛:「我亦说如是,持戒者福大,不持戒者福少。」「一切应与布施随可意,不持戒者少福,持戒者福大,若黑、白,亦赤、黄,亦所行,孔雀、牛、鸽亦尔。所是身桉本从生,态力从聚,善恶从出,但桉行,莫视色。人亦如是所有身生,亦道人,亦城中人、佃家,亦担死人种,是为各有身从是生,持戒者能得度世,与是为大福,痴不及者不闻难受,与是少福。莫事不知者,但事知者多慧道弟子,道弟子多信有枝根本,有因缘从因缘上天,有因缘从因缘堕恶道,有因缘从因缘度世,如是皆从因缘便。」生闻婆罗门从坐起,持头面着佛足下,从今为归佛持戒。

佛说如是。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阿-可+桑][阿-可+(曷-人+乂)]阇壮年婆罗门,至佛所,已至与佛共相问,已问一处坐,已坐为问佛:「如是持何等分别观恶人?」佛报言:「譬喻恶人如月。」复问佛:「若人欲分别慧人,持何等观?」「譬喻慧人如月。」复问佛:「何等为不慧人如月?」「譬喻二十九日,月明亦减、色亦减,方亦减、见亦减,在中夜过为减行,有时月为一切索尽,不复现如月尽时。愚痴亦如是,为从所得道者,闻经教诫、慧信已得,不奉行、不受听、不着心,捨离教、不着行,便信减、戒减、闻减、施减、慧减中夜过亡。是婆罗门有一时令所愚人者,一切尽、一切不现所得好法,譬如月尽时二十九日,如是见愚痴者譬喻月。」复问佛:「欲知慧者行说。」「譬喻月十五日,明亦增、方亦增、见亦增,复一时为月一切增具止,十五日时亦如是。慧者所道德言如法行便得信,从得信,听事着意不捨离,所教合聚,便得增信、增戒、增闻、增施、增慧增高,敢言便中夜增满,亦有一时增所,是智慧者一切行得具足所行净教诫,譬喻月十五日明月时至,明慧人见如是。婆罗门,譬喻月从移说绝辞,譬如月明在中行,一切天下星宿从明所胜,信闻者亦尔,能布施无有悭,难捨世间一切为从布施明,譬如雷鸣云电俱多含水洒地,信闻者亦如是,能布施无有悭,便从饮食满设说复与,便有名闻声如天雨堕,便多福汔与者得,如雨珍宝穀,名闻亦得天上,已有德行后世在天上。」便[阿-可+桑][阿-可+(曷-人+乂)]阇从坐起,持头面着佛足礼,从今受佛教诫行。

佛说如是。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一时佛在优堕罗国,河名屈然,在边尼拘类树适得道时自念:『人行道一挈令行者,从忧懑苦不可意,能得度灭亦致正法。何等为正法?为四意止。何等为四意止?若比丘身身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能离外身身身相观止,内身外身身身相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能离痛意法亦如是。若行者从四意离,便从行法离,已从行法离便从行道离,已从行道离便离甘露,离甘露已便不得度生老死忧恼,亦不得离苦,亦不得要。若行者有四意止能度,便能受得道者行,已能受得道者行便能得道,已得道便能灭老病死忧恼,便能得度苦,亦得要梵,便知我所念。譬如健人申臂屈复申,梵如是从天上止我前,已止,便说我如是如佛念如佛言:「道一挈令得清净,令得离忧懑苦不可意,能得度灭能致正法,能致四意止,身身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离,外身身身相观止,内身外身身身相观止行,自意知从世间痴不可意能离,痛意法亦如是。若行者从四意离便从法行离,已从法行离便从行道离,已从行道离便离甘露,已离甘露便不得离生老死忧恼,亦不得离苦,亦不得苦,要是为知是行方便。」』

「鴈足在水中一挈, 令自佛说我正行, 但受是言当为使自计, 为一挈生死忧要。 出道教为哀故, 已上头得度世亦从是, 今度后度亦从是, 是本清净无为, 亦从是生老死尽, 从若干法受依行, 是道眼者说。」

佛说如是。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自梵自明夜亦明梵往至佛,在时,佛火神足行,在时,自梵念:「是尚早至佛见,今佛亦火神足行令我今居前。」到俱披犁比丘调达部,便自梵至俱披犁比丘调达部,已到为告俱披犁调达部:「如是俱披犁!俱披犁为持好意向舍利弗、目乾连比丘,亦余慧行道者。」俱披犁调达部便言:「卿为谁?」梵言:「我为梵。」俱披犁调达部报言:「佛说卿阿那含不?」梵言:「是。」俱披犁调达部报言:「何因缘得来到是间?」便梵思惟念:「是何以无有悲意?」便自梵说是绝:

「不可量欲量, 为是故世间少慧, 不可量欲作量, 如是世间自覆盖。」

便梵行至佛,已到为佛足下礼,一处止。已一处止,自梵为佛说:「是我为自光明,夜亦已明为至佛,已至是时火神足行,我便思惟念:『尚早至见佛。』我已到见佛火神足,我便念令我居前,行俱披犁比丘调达部,我为便至俱披犁比丘调达部,已至俱披犁比丘调达部,我便告:『俱披犁俱披犁,持好心向舍利弗、目乾连比丘,亦同道行者。』便言:『卿为谁?』我言:『梵。』便报我:『佛说卿阿那含不?』我言:『是。』便报:『若何因缘得来到是?』我便思惟念:『咄!是何以无有悲意?』

「『不可量欲量, 是故世间少慧, 不可量说量, 世间人意计我自知。』」

佛便说:「俱披犁调达部破戏亦[口*建]。」是时说是绝:「不可量欲量, 故世间难得慧, 不可量说量, 从是世间自覆盖。」

佛说如是。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治生有三方便,未致利能致,已致不减。何等为三?是间比丘有治生者,晨念多方便尽力向治生,日中亦尔、晡时亦尔,求多方便尽力索令有利。比丘治生三法亦如是,未得好法能得致,已得好法不减。何等为三?是间诸比丘,有比丘晨时多受道思念意不离,日中、晡时亦尔,多合定意受行意不离,能多增道。」

佛说如是。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竹园乌陬。在是时有婆罗门名为不信重,在王舍国居,便不信重念如是:「是俱谭沙门王舍国止竹园陬,令我今行至俱谭沙门,俱谭沙门所说经,我当为一切却语不信。」便不信重从王舍国出到佛所,是时,佛为非一百众会周匝坐,遍说法经。佛见不信重从远欲来,已见便止不说经。不信重已到佛问讯一处坐,已一处坐,不信重为佛说:「是劝佛说经我欲闻。」佛报言:「婆罗门不信重。

「重是法不应, 亦不解言者, 亦彼意乱者, 亦悉欲诤者。 若为意离诤, 憙者亦诤, 能合恚诤, 如是者能解法语。」

便不信重从坐起,头面着佛足下礼已觉:「已觉为愚、为痴、为不晓、为不工、为持恶意来,向如来、无所着,如有觉欲却语不欲信。从今自悔过本守,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守本。」

佛说如是。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舍利弗:「我亦仓卒说弟子法,我亦具说,但为难得解者。」舍利弗便白佛:「仓卒说亦可,弟子法具说亦可,弟子法会有解者。」佛便告舍利弗:「当学如是,身识俱外一切思想,我是是我所,憍慢使便不复有,所意解所慧解,自见法自解自知得行,是身识俱外一切思想,我是是我所,憍慢使不复有。若舍利弗比丘!是身识俱,亦外思想一切我是是我所,憍慢使便不复有,所意解得慧解,见法慧行自见自知求行止,是名为,舍利弗比丘!无所着漏索尽至学度世,我为是故说是言。」从后说绝:

「度世说不致, 坏欲欲思想, 意不可俱尔, 亦除晓睡瞑, 亦还结疑, 观意除净, 本起思惟法, 已说度世慧, 亦说坏痴。」

佛说如是。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是身有肌肤髓血生肉含满屎尿,自视身见何等好?常有九孔恶病,常不净,常洒可足惭,常与怨家合为至老死,亦与病俱。何以不恶身?会当堕、会当败,以弃葬地中不复用,为狐狼所噉。何以见不惭,谁说贪淫?」如佛言:「少可多自心观是,如屠杅屠机为骨聚,如然火如毒药痛为挠,痴人憙为喜不自知,何不畏罗网贪淫为痴哉!钱、穀、金、银、牛、马、奴婢、人为命故求,命在呼吸本命亦自少,极寿百余岁亦苦合。观是谁为可者?如时过去便命稍少,命日俱尽,如疾河水,如日月尽,命疾是过去。人命去不复还,如是为不可得。人死时命去,设使若干财索天琦物,亦一切有死时对来,亦不乐,亦不可厌亦不可乐,亦不可自乐,无余但自善作,无有余所自作善所自然。若以知见死,当有何等人可随贪淫?设使久寿设使亡去会当死,何以意索俱药?何以故?不念静极意爱儿,儿已死啼哭不过十日,已十日便忘之,爱儿妇亦尔,为家室亲属知识亦尔。以苦生致财物,死时人会弃,自爱身命在索弃乱,亦入土下但为阴去,生熟随人如树菓实。已见如是,有为人意随中?天下一切万物,一人得不自足,若得一分当那得自厌,无有数世五乐自乐遍之,当为何等益人?已逢苦索受罪人意,为是有所益,不欲受静索为蛇自身,如少多亦尔,如多少亦尔。如病为大小亦苦,如骨无有肉,狗得咬之不厌。如是欲狗习是亦难得,已得当多畏之。是习所不久人亦堕恶,如人见梦已悟,不复得贪淫,亦如是剧梦为有乐,如黑虺如饥肉如树菓实实少末多亡,为增结为恶作本道家常不用是人,在天上舍乐,亦天上色树,亦在端正如苑园,亦得天上王女,已得人不厌天上五乐,今当那得天下厌?为取二百骨百骨百二十段,为筋缠,为九孔常漏,为九十三种,为百病极,为肉血和,为生革肌,为中寒热风,为屎尿,为千虫,皆从身起,中亦有千孔亦有剧,为亲已坏他,为从是不净出,从鼻中涕出,从口涎唾出,从腋下流汗出,从孔处屎尿出,如是皆从身出剧。塚间死人诚可恶剧,舍后可恶剧,为所有不净种,为从是本来如金涂,余为衣故香粉脂滓赤絮绀黛,为痴人见是,是乱意如画瓶、如坑覆以草,人所抱爱后会悔。」比丘跪拜受教如是。

(一〇)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听!」「受教。」佛便说:「是比丘,人有四因缘,贪爱有轻重,从是离道。比丘,譬一人有四妇,第一妇为夫所重,坐起行步动作卧息未曾相离,沐浴庄饰饭食五乐常先与之,寒暑饥渴摩顺护视,随其所欲未曾与诤。第二妇者坐起言谈常在左右,得之者喜,不得者忧,或致老病,或致斗讼。第三妇者时共会现,数相存问苦甘恣意,穷困瘦极便相患厌,或相远离适相思念。第四妇者主给使令,趣走作务,诸剧难苦,辄往应之,而不问亦不与语,希于护视不在意中。此四妇夫一旦有死事,当远徙去,便呼第一妇:『汝当随我去。』第一妇报言:『我不随卿。』聟言:『我重爱无有比,大小多少常顺汝旨,养育护汝不失汝意,为那不相随?』妇言:『卿虽爱重我,我终不能相随。』夫便恨去,呼第二妇:『汝当随我去。』第二妇报言:『卿所重爱第一妇尚不随卿,我亦终不相随。』聟言:『我始求汝时,勤苦不可言,触寒逢暑忍饥忍渴,又更水火县官盗贼与人共诤,儇儇咋咋乃得汝耳,为那不相随?』妇言:『卿自贪利强求为我,我不求卿,何为持勤苦相语耶?』夫便恨去,复呼第三妇:『汝当随我去。』第三妇报言:『我受卿恩施,送卿至城外,终不能远行到卿所至处。』夫自恨如去,还与第四妇共议言:『我当离是国界,汝随我去。』第四妇报言:『我本去离父母来给卿使,死生苦乐当随卿所到。』此夫不能得可意所重三妇自随,但得苦丑不可意者俱去耳。」

佛言:「上头所譬喻说,一人者是人意神,第一妇者是为人之身也,人好爱其身过于第一妇,至命尽死,意神随逐罪福当独远去,身僵在地不肯随去。」

佛言:「比丘不随四行不得度脱。何等为四?一者忧苦,二者习欲,三者尽空,四者消灭。诸恶道要有八行,至诚在四谛。第二妇者是人之财产,得之者喜不得者愁,至命尽时财宝续在世间,亦不自随去空坐之愁苦。第三妇者,谓父母妻子、兄弟五亲、知识奴婢,以生时恩爱转相思慕,至于命尽啼哭而送之到城外塚间,便弃死人各自还归,忧思不过十日,便共饮食捐忘死人。第四妇者是人意,天下无有自爱守护意者,皆放心恣意贪欲瞋恚不信正道,身死当堕恶道,或入地狱或为畜生或为饿鬼,皆快意所致也。比丘!为道当自端心正意,当去愚痴之心,无愚痴之行,息不行恶,不行恶不受殃,不受其殃不生,不生亦不老,不老亦不病,不病亦不死,不死便得无为泥洹道。」

佛如如说是,比丘受欢喜。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鸡山中,佛便告比丘:「人居世间,一劫中生死,取其骨藏之,不腐不消不灭,积之与须弥山等,人或有百劫生死者、或千劫生死者,尚未能得阿罗汉道泥洹。」佛告比丘:「人一劫中合会其骨,与须弥山等,我故现其本因缘。比丘!若曹皆当拔其本根、去离本根,用是故不复生死,不复生死便得度世泥洹道。」

佛说如是。

(一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须达园,佛便语比丘,比丘应:「唯然。受佛语。」佛便说:「色,比丘念本起苦,念非常、坏,去谛观已,比丘色能谛观,若能知色本念,若能知色非常、坏,若能知谛观,便色爱为去。已色爱坏,便爱贪亦坏,已爱贪坏,便意脱,我为说如是。痛痒、思想、生死、识,为比丘念本,亦念识非常,亦当谛观,若比丘能已到谛观爱弃,已爱尽便爱贪尽,便脱生死得道。」

佛说如是。

(一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我为若说恶从何所起,亦说善从何所起?比丘听,念着意。」比丘应:「唯然。」

「恶意为何等所?色过去、未来、今贪起自恚、畏、痴,一切见恶意,是名为所恶;痛痒亦尔,思想亦尔,生死亦尔,识亦尔。如是名为从所起恶。善意为何等?色过去、未来、今无有见是起,无有恚、无有畏、无有痴,无有一切娆恶意,如是名为善意,如是名为痛痒、思想、生死、识。」佛言:「我所说善恶意如是。」

(一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四意止。何等为四?在有比丘内身身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痴天下忧。外身身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痴天下忧。内外身身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痴天下忧。内痛痒痛痒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外痛痒痛痒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外痛痒痛痒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意意意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外意意意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外意意意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正法法法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外正法法法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内外正法法法相观止,尽力今知意不忘出从痴,为天下忧。佛说如是四意止,佛弟子当为受行,精进为得道。」

(一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是比丘一法,为一法相行想念多作,为身得息,为意所念,所待能止无有余,但念黠行法念俱行。何等一法?为一法相习安般守意。若比丘安般守意,为习为念为多住,便身得息,意亦所念所待,便止无有,便黠念法行满具行,是为比丘所一法。为一法相便相行相多为身得息,为意相念相待,便止无有余,但黠行法念增满行。若比丘,是一法比丘能行能使能念能多作,得堕道。」

佛说如是。

(一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二力得上头道。何等为二力?谓晓制力,谓意护力。何等为晓制力者?是闻有道真弟子,为是学身恶行为得恶福,今世后世我身行恶,我当自身犯,亦为娆他人,所无所道人所同道,亦为犯戒,十方人亦说我恶,我亦随不吉语言,我亦身败便堕地狱中,是为身恶行谓恶福,今世恶如是,后世亦恶如是,便身恶弃为身,好念净除身到不犯,如是身犯行心犯行,是名为晓制力。何等为行念力者?若所守致,若自守归,若所止念行力,谓行之自到,为念致求,如是名为念行力道。说之如是。」比丘欢喜起作礼。

(一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三力。何等三力?一者信力,二者精进力,三者黠力。信力为何等?在有道弟子为佛道无有能坏意,得佛恩行止,说佛如是语,如谛无所着,谛觉黠要得乐天下父,如是到佛弃恶到黠行,或是名为信力。精进力为何等?在有比丘已生恶意断故,求欲行求为精进为受正意,未生恶意不便起,未生善意为求生,已法意为止不忘不减,日增日多行念满欲生求受精进制意出,是名精进力。黠力为何等?若有比丘是苦习如谛知是习,苦是苦、习是苦、尽是苦要受,是名为慧力。」

佛告比丘,比丘已闻受行如说。

(一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四力。何等为四力?一者意力,二者精进力,三者不犯力,四者守力。意力为何等?若有比丘知善恶浊如至诚知,亦知犯亦知不犯,亦知可行亦知不可行,亦知非亦知增,亦知白亦知黑,亦知从得浊如谛知,是名为意力。精进力为何等?在有比丘在有浊所恶说,所犯说,所不可说,所黑说,不用进人说,如是辈为弃之,若所为浊好说,不犯说、可习说、可说、白说、所道说,如是辈浊,为行为贪欲,为行为精进,为受意为制意?是名为精进力。不犯力为何等?在有比丘为不犯身受行止,为不犯口,为不犯心受行止,是名为不犯力。守力为何等?谓四辈。何等为四辈?一为摄,二为布施,三为相哀,四为相助善行,是名为守力。」

佛说如是。

(一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人有五力令女人欺男子。何为五力?一者色,二者端正,三者多男兄弟,四者家豪,五者多财产。何等为色?谓女人不良,已不良便不欲治生。当瞋恚不欲持家,是女人自谓端正无比,自谓多男兄弟强,自谓豪贵家,自谓多财产,如是女人为不良。若有女人贞良无有女色,大贞便为持两善教,已受两善教便欲治产,不欲瞋恚,便欲抦持家,如是者不用端正,故为是人但心为人耳,不用多男兄弟强,不用家豪贵自贡高,不用多财产意适等耳,便为受教,已教善持之不懈,便欲治生。心和不欲瞋恚,便不弃家事,便欲治生忧持家,如是为贞良女人意。」

佛说如是。

(二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诸不闻者,不闻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闻者,多闻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悭者,悭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布施者,布施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黠者,黠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痴者,痴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欲者,多欲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少欲者,少欲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难持者,难持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易持者,易持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难给者,难给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易给者,易给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足者,不足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足者,足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守者,不守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守者,守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佛说:「比丘!如是,黠人当分别是因缘,可行者当为行,不可行者当为莫行。」

(二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天上释为故世在人中有七愿,为如至命、为如求就、为所从本,故为释。何等为七?到命要当为父母孝。到命要当为见老为礼。当为不出口炎言。当为随意法语言。当为至命要不怒谗妄语。当为至命要至诚语,至诚喜至诚止,常信不欺天下。当为至命要天下悭,我当为意中不随悭家中。行布施放手常与所求,名好布施,布施等分。为是释天王故世在人中为是七愿,说为至命要具行就,为从是本释释得。」从后说绝:

「为孝父母, 姓中有老人礼, 不炎说随意说谗妄言弃, 从悭自出谛不怒喜行言。

「为是故能得上天,在所人欲行是,当为天上礼如是。」

佛说如是。

(二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以爪甲头取土已取,便告比丘:「比丘!知是云何?何等为多?爪头土何如地土多?」比丘可便报:「佛爪甲上土少,不可比地土,无有比,亦非百倍,亦非千倍,亦非万倍,亦非亿倍,亦无有数,亦无有数喻亦无聚,亦不可说譬喻,是地土甚多。」佛便告比丘:「如是人所不知智黠眼行如地土,如是人所为智黠眼行如爪上土。如是人所为智黠眼行,如是可学智黠眼行无有过,黠生当为自活,如是比丘欲行道者可学。」

佛说如是。

(二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身为无有反复,身不念恩,若有小痛因作病,举身并痛,常随意所欲得,眼与好色,耳与好声,鼻与好香,舌与美味,身与细软,养身如是,捨人坏败,身不欲度人。何以故?不尽随戒法但作罪。」佛便告比丘:「过世有王名为大华,欲死时说言:『咄!当用身作何等?养护百岁尽力如是,一死事来身便坏败。』如是身为无有反复,便知是为若,当用为视养?有剧如怨家,身自求罪,已得小痛便见忧态,常与最好五乐,久视之会当老病死?比丘可念而不忘是,已知是当行教人。」

佛教如是。

(二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师子畜生王从自处出,已自处出便欠,已欠便视便四面观。便三反师子声行,便所意至处便行,已见有山河中深疾,过使难度,便师子在从是边河自止,便度边作识观意念:『从是下到识处出已。』已便下,若师子王所识直不得出便复还,复度不得复还,常欲得识处出,至死师子王不止不行不置。所识不得故亦如是,所有痴人不谛受所学闻,便为人聚行说到人牵出,所痴人亦不置痴态行,亦不欲所,不谛受经所要,若如是便黠人可觉是:『是我当为学经力力行,我当为学问力,我当为精观行力,我当为不放,师子王死态难出,觉少人欲为道。』当学如是。」

佛说如是。

(二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讲堂中。在时名为阿遬轮子婆罗门至佛,已至为麁恶口恶骂佛剧骂诃止,佛便为婆罗门阿遬轮子说经譬喻:「若人无有恶,为持恶口说向,清白行无有,恶痴人从是致殃。譬如人逆向风末尘来坌。」即时婆罗门阿遬轮子,为持头面着足曰:「知过受悔,如痴、如愚,如不解、如不了,名为愚痴者,为度世者,持弊恶口骂亦数谏为,佛当为愚痴人故受悔过,从今自守不复犯。」佛报言:「已婆罗门悔过,如愚、如痴、如不解不了,为骂如来恶喙,已见复悔自说自守后不敢犯,是道行中望增道不减,若已见自悔过,自现不匿现守本不复犯。」婆罗门便自归佛。

佛说如是。

(二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时,有婆罗门名为不侵行者,至佛所与佛谈,一处坐。已一处坐,不侵行者向佛说如是:「我名为不侵。」佛报言:「如名意亦尔?」尔乃婆罗门应:「不侵。」从后说绝:

「若身不侵者,  口善意亦然,
 如是名不侵,  无所侵为奇。」

即不侵行者从坐起,持头面着佛足下,从今持教诫不复犯五戒。

佛说如是。

(二七)佛说七处三观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呼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自证道,受生尽,行道竟,作可作,不复来还。」佛问比丘:「何等为七处?善为知是。闻比丘色如本谛知?亦知色习,亦知色尽,亦知色灭度行,亦知色味,亦知色苦,亦知色出要,亦至诚;如是痛痒、思想、生死,识如本知,识习、识尽、识尽、受行本知,亦知识味,亦知识苦,亦知识出要,亦知识本至诚。何等为色如谛如?所色为四本,亦在四大,亦为在四大蚖,所色本如是如本知。何等色习如本知?爱习为色习,如是色习为知。何等为色尽如至诚?知爱尽为色尽,如是色尽为至诚知。何等为色行尽如至诚知?若是色为是八行,谛见到谛定为八,如是色尽受行如至诚知本。何等为知色味如至诚知?所色欲生喜生欲生,如是色为味如至诚知。何等为色恼如至诚知?所色不常、苦、转法,如是为色恼如至诚知。何等为色要如至诚知?所色欲贪能解,能弃欲、能度欲,如是为色知要如至诚。何等为痛痒能知?六痛痒眼栽痛痒,耳鼻舌身意栽痛痒,如是为知痛痒。何等为痛痒习?栽习为痛痒习,如是习为痛痒习。何等为痛痒尽知?栽尽为痛痒尽知,如是为痛痒尽知。何等为痛痒受行?若受八行,谛见到谛定意为八,如是痛痒如尽受行为道。何等为痛痒味识?是为痛痒求来可求喜,如是为痛痒识味为知。何等为痛痒恼识?所痛痒为不常、败、苦、转法意,如是为痛痒恼识。何等为痛痒要?所痛痒欲能活为爱贪能度,如是为痛痒要识如谛知。何等为思想识?为身六思想,眼栽思想,耳鼻舌身意栽思想,如是是六识思想。何等为思想习识?栽习为思想习,如是为思想习识。何等为思想尽识?尽为思想尽识,如是为思想尽识。何等为思想尽受行识?是为八行识,识谛见到谛定意为八,如是尽思想受行识。何等为思想味识?所为思想因缘生乐得意喜,如是思想味识。何等为思想恼识?所为思想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思想恼识。何等为思想要识?所思想欲能解、欲贪能断、欲贪能自度,如是为思想要识。何等为生死识?为六身生死识,眼栽生死识,耳鼻舌身意栽行,如是为生死识。何等为生死习?栽习为生死习识。何等为生死尽识?栽尽为生死尽识。何等为生死欲尽爱行识?为是八行,识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生死欲灭受行识。何等为生死味识?所为生死因缘生乐喜意,如是为生死味识。何等为生死恼识?所有生死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生死恼识。何等为生死要识?所为生死欲贪避、欲贪能断、欲贪能度,如是为生死要识。何等为识身六衰识?眼栽识耳鼻舌身意,如是为识识。何等为识习?命字习为识习,如是习为识。何等为识尽受行为识?命字尽识,如是为尽识。何等为识尽受行为识?八行,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识尽欲受行如谛识。何等为识味知?所识因缘故生乐生喜意,如是味生为味识知。何等为识恼识?所识为尽、为苦、为转,如是识恼识。何等要识,所识欲贪能治、欲贪能断能度,如是为要识。如是比丘七处为觉知。何等为七?色、习、尽、道、味、苦、要,是五阴各有七事。

「何等为三观?识亦有七事,得五阴成六事,观身为一色,观五阴二,观六衰三,故言三观。比丘!能晓七处亦能三观,不久行随道,断结无有结意,脱黠会见要,一证受止已,断生死竟,行所作竟,不复来还堕生死,得道。」

佛说如是。比丘欢喜受行。

杂阿含经


上篇:吉祥经

下篇:佛说五蕴皆空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一 (一...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 如是...

须摩提女经

须摩提女经(a)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赖吒和罗经

佛说赖吒和罗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普法义经

佛说普法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般泥洹经

般泥洹经卷上 不载译人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方等无想经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大云初分大...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

佛说普法义经

佛说普法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了本生死经

了本生死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是:「若比丘见缘...

【注音版】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语录 师。讳怀海。福州长乐人也。...

看看有几位鬼神在保护你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

莫让泥沙迷住眼

近日网上一则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极...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

识神随业走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

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

从医学的角度看堕胎对身体的危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医学报告指出堕...

越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别行疏钞》中讲了十种礼: 一、我慢礼: 像上下捣米...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推荐】把所有的愿望愿景,寄托在这句佛号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