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亦名闻城十二因缘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止祇树给孤独园。

是时佛告:「比丘!」比丘便应:「唯然。」比丘从佛听。佛便说言:「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为菩萨时,为念是:『咄!是世间极剧,为生、老、死,为往受但苦。当何时从老、死得要也?』

「诸比丘!便自思惟,得是意:『何以故有老死?亦何因缘复老死?』比丘!便念本,得应意:『生故为有老死,亦生因缘复老死。』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为生?亦何因缘复生?』比丘!便自思惟桉本念,便得是应意:『为有故生,亦因缘有复生。』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何以故为有有?亦何因缘复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应是意:『为受故有有,亦受因缘复有。』

「比丘!便思惟:『是何以故受有?亦何因缘复受?』比丘!便桉本念,得是应意:『为爱故受,亦爱因缘复受。』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为爱有?亦何因缘复爱?』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要:『痛乐故爱,亦痛乐因缘复爱。』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痛乐有?亦何因缘痛乐复有?』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应意:『更故痛乐有,亦更因缘痛乐复痛乐。』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更?亦何因缘复更?』比丘!便思惟桉本念,便生应意:『六入故有更,亦六入因缘复更。』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六入?亦何因缘复有六入?』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应意:『名像故有六入,亦名像因缘复有六入。』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名像有?亦何因缘复有名像?』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是应意:『识故为名像有,亦识因缘复有名像。』

「比丘!便思惟念:『何以故有识?亦何因缘复有识?』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有是应意:『名像故为有识,亦名像因缘复识。』

「比丘!便思惟,生是意:『是何等咄是识,还不复前在?名像因缘识,亦识因缘名像;名像因缘六入,六入因缘更;更因缘痛,痛因缘爱;爱因缘受,受因缘有;有因缘生,生因缘老死。忧、哭、苦、不可意愁,从是致有。如是但为从五阴,一切苦从习生。』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无有老死?亦何故老死灭尽?』比丘!便桉本念思惟,得是应可意:『无有生亦不老死已,生尽,老死亦尽。』

「比丘!便自思惟念:『何以故不复生?亦何因缘复生尽?』比丘!便思惟桉本念,生是应意:『有无是有者,便不复生;有尽,复生尽。』

「比丘!便思惟念:『何等无有为有无有?何等尽为复有尽?』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自生应意:『受无有,便有无有;受已尽,便有尽。』

「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无有令受无有?亦何等尽令受尽?』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得应意:『无有爱,亦无有受;爱已尽,便受尽。』

「诸比丘!便思惟念:『何无有为爱无有?何尽复是爱尽?』诸比丘!便思惟桉本念,意生如应:『痛痒无有,便爱无有;痛痒尽,则爱尽。』

「诸比丘!便思惟念:『何等无有则痛痒无有?何等尽是痛痒尽?』便自思惟桉本念,得是应:『更乐无有,则痛痒无有;更乐尽,复痛痒尽。』

「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更乐无有?何等尽是更乐尽?』便复思惟念本,得应意:『六入无有,即更乐无有;六入尽,更乐尽。』

「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六入无有?何等尽则六入尽?』便复思惟桉本念,有是应意:『名像无有,则六入无有;名像尽,复六入尽。』

「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为名像无有?何等尽复名像尽?』便复思惟桉本念,有是意应:『无有识,亦无有名像;识尽,复名像尽。』

「便复思惟念:『是何等无有则识无有?何等尽复识尽?』便复思惟桉本念,得是应意:『无有殃种,识亦无有;殃种已尽,则识尽。』

「便复思惟念:『何等无有为殃种无有?何等尽为殃种尽?』便复思惟念本,得应意:『无有痴,亦无有殃种;痴已尽,则殃种尽;殃种已尽,识尽;识尽,名像尽;名像尽,六入尽;六入尽,更尽;更尽,痛痒尽;痛痒尽,爱尽;爱尽,成就尽;成就尽,有尽;有尽,生尽;生尽,老死尽,忧、愁、苦、不可意剧便尽。如是最无有量苦阴便尽。』」

佛告诸比丘:「彼时念是,以自得故道所。佛从是往,得便随;已随,便知老死,亦知老死习,亦知老死灭,亦知老死行令度。生亦尔,有亦尔,受亦尔,爱亦尔,痛痒亦尔,更亦尔,六入亦尔,名像亦尔,识亦尔,殃种亦尔。便知痴,亦知痴习本,亦知何痴尽,亦知受行令痴尽。譬,比丘!若人在空泽间、闲处行,便见故道、故有行者迹,人便随迹;已随迹,便见故城、好足园、好足饶树、好足池、好足河、好山堑、亦好处炽饶园乐,便念是:『若我今往,当白王:「我为行在空泽间、闲处,便见故道、故人行处,便随已,随见故城、好足园、好足饶树、好足池、好河、好山堑,亦好处炽饶园乐,可王居。」』王便取居。却后稍严,稍增炽,多人饶。」

佛告诸比丘:「我亦如是,得故道所。佛本从是行者,我便随;已随,便知老死从所,亦知老死从聚,亦知老死何尽,亦知老死何行得度世;知生亦尔,知有亦尔,知受亦尔,知爱亦尔,知痛痒亦尔,知更亦尔,知六入亦尔,知名像亦尔,知识亦尔,知作行亦尔;知痴,亦知痴从生,亦知从何痴灭,亦知何行除痴度世。」

佛便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比丘为比丘如有应受行,便得道,不失道,能巧道。比丘尼亦尔,优婆塞亦尔,优婆夷亦尔。若谛受正行,便随道,得道。能如应法行,如是无为行者,增多方至。」

天亦人已见佛说如是宜,比丘取着意,佛行者受。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上篇:佛说大乘稻芉经

下篇:缘起圣道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佛治身经

佛治身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当学。工语不?...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卄/干]喻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 药师如来本愿经者,致福消灾之...

佛说琉璃王经

佛说琉璃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佛说本相猗致经

佛说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 沙门智周撰  稽首无等善调御  能...

佛治身经

佛治身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当学。工语不?...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卄/干]喻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

要学佛道,先结人缘

兜率从悦禅师,参访密行的清素禅师,非常礼敬,有一次...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

厨房也是修行的道场

佛教不但把煮菜、烧饭的工作视为一项修行,还把厨房当...

天竺十二祖马鸣菩萨

今天要讲的这位祖师是西元一世纪时期的中天竺国人,人...

楞严经里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

把宽容留给折磨你最深的人

有一群儿狼,经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

圣严法师《念佛法门的层次》

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

真正悟道的人,他有绝对的包容

着法执的人很多,就会自立门户,无相,它是一种法,很...

【推荐】杨满爹捕蛇的恶报

父亲年轻时想学捕蛇与蛇伤治疗,他找了位师傅,人称杨...

【推荐】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