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第二十九(卷第十八)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

「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

【论】

问曰:

云何名般若波罗蜜?

答曰:

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问曰:

若尔者,不应名为波罗蜜。何以故?未到智慧边故。

答曰:

佛所得智慧是实波罗蜜,因是波罗蜜故,菩萨所行亦名波罗蜜,因中说果故。是般若波罗蜜,在佛心中变名为一切种智。菩萨行智慧,求度彼岸,故名波罗蜜;佛已度彼岸,故名一切种智。

问曰:

佛一切诸烦恼及习已断,智慧眼净,应如实得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未尽诸漏,慧眼未净,云何能得诸法实相?

答曰:

此义后品中当广说,今但略说。如人入海,有始入者,有尽其源底者,深浅虽异,俱名为入。佛、菩萨亦如是,佛则穷尽其底;菩萨未断诸烦恼、习,势力少故,不能深入。如后品中说譬喻:如人于闇室然灯,照诸器物,皆悉分了,更有大灯,益复明审。则知后灯所破之闇,与前灯合住;前灯虽与闇共住,而亦能照物。若前灯无闇,则后灯无所增益。诸佛菩萨智慧亦如是;菩萨智慧虽与烦恼、习合,而能得诸法实相,亦如前灯亦能照物;佛智慧尽诸烦恼、习,亦得诸法实相,如后灯倍复明了。

问曰:

云何是诸法实相?

答曰:

众人各各说诸法实相,自以为实。此中实相者,不可破坏,常住不异,无能作者。如后品中佛语须菩提:「若菩萨观一切法,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非我非无我,非有非无等,亦不作是观,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是义,舍一切观,灭一切言语,离诸心行,从本已来,不生不灭,如涅槃相;一切诸法相亦如是,是名诸法实相。如〈赞般若波罗蜜偈〉说:

 「般若波罗蜜,  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  言语法亦灭。
  无量众罪除,  清净心常一,
  如是尊妙人,  则能见般若。
  如虚空无染,  无戏无文字,
  若能如是观,  是即为见佛。
  若如法观佛,  般若及涅槃,
  是三则一相,  其实无有异。
  诸佛及菩萨,  能利益一切,
  般若为之母,  能出生养育。
  佛为众生父,  般若能生佛,
  是则为一切,  众生之祖母。
  般若是一法,  佛说种种名,
  随诸众生力,  为之立异字。
  若人得般若,  议论心皆灭;
  譬如日出时,  朝露一时失。
  般若之威德,  能动二种人:
  无智者恐怖,  有智者欢喜。
  若人得般若,  则为般若主,
  般若中不着,  何况于余法!
  般若无所来,  亦复无所去,
  智者一切处,  求之不能得。
  若不见般若,  是则为被缚;
  若人见般若,  是亦名被缚。
  若人见般若,  是则得解脱;
  若不见般若,  是亦得解脱。
  是事为希有,  甚深有大名,
  譬如幻化物,  见而不可见。
  诸佛及菩萨,  声闻辟支佛,
  解脱涅槃道,  皆从般若得。
  言说为世俗,  怜愍一切故,
  假名说诸法,  虽说而不说。
  般若波罗蜜,  譬如大火焰,
  四边不可取,  无取亦不取,
  一切取已舍,  是名不可取,
  不可取而取,  是即名为取。
  般若无坏相,  过一切言语,
  适无所依止,  谁能赞其德?
  般若虽叵赞,  我今能得赞,
  虽未脱死地,  则为已得出。」

大智度论释般若相义第三十

问曰:

何以独称般若波罗蜜为「摩诃」,而不称五波罗蜜?

答曰:

「摩诃」,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以其能到智慧大海彼岸,到诸一切智慧边,穷尽其极故,名到彼岸。

一切世间中、十方、三世,诸佛第一大,次有菩萨、辟支佛、声闻;是四大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是故名为大。

复次,能与众生大果报,无量无尽,常不变异,所谓涅槃;余五波罗蜜不能尔。布施等离般若波罗蜜,但能与世间果报,是故不得名大。

问曰:

何者是智慧?

答曰:

般若波罗蜜摄一切智慧。所以者何?菩萨求佛道,应当学一切法,得一切智慧,所谓声闻、辟支佛、佛智慧。

是智慧有三种:学、无学、非学非无学。

非学非无学智者,如乾慧地、不净、安那般那、欲界系四念处,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等。

学智者,苦法智忍慧,乃至向阿罗汉第九无碍道中金刚三昧慧。

无学智者,阿罗汉第九解脱智;从是已后,一切无学智,如尽智、无生智等,是为无学智。

求辟支佛道智慧亦如是。

问曰:

若辟支佛道亦如是者,云何分别声闻、辟支佛?

答曰:

道虽一种,而用智有异。若诸佛不出、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故,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

如一国王,出在园中游戏。清朝见林树华菓蔚茂,甚可爱乐。王食已而卧,王诸夫人婇女皆共取华,毁折林树。王觉已,见林毁坏,而自觉悟:一切世间无常变坏,皆亦如是。思惟是已,无漏道心生,断诸结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即飞到闲静林间。如是等因缘,先世福德、愿行、果报,今世见少因缘,成辟支佛道,如是为异。

复次,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

因缘觉如上说。

独觉者,是人今世成道,自觉不从他闻,是名独觉辟支迦佛。

独觉辟支迦佛有二种:一、本是学人,在人中生;是时无佛,佛法灭。是须陀洹已满七生,不应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佛,不名阿罗汉,名为小辟支迦佛,与阿罗汉无异;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罗汉者。

大辟支佛,亦于一百劫中作功德,增长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汉中,智慧利胜,于诸深法中总相、别相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如是相,名为大辟支迦佛,以是为异。

求佛道者,从初发心作愿:「愿我作佛度脱众生,得一切佛法,行六波罗蜜,破魔军众及诸烦恼,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无余涅槃。」随本愿行,从是中间所有智慧,总相、别相一切尽知,是名佛道智慧。

是三种智慧尽能知,尽到其边,以是故言「到智慧边」。

问曰:

若如所说一切智慧尽应入,若世间、若出世间,何以但言「三乘智慧尽到其边」,不说余智?

答曰:

三乘是实智慧,余者皆是虚妄,菩萨虽知而不专行。

如除摩梨山一切无出栴檀木;若余处或有好语,皆从佛法中得。自非佛法,初闻似好,久则不妙。譬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攒则成酥,驴乳攒则成尿。

佛法语及外道语,不杀、不盗、慈愍众生、摄心、离欲、观空虽同;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为虚诳。

一切外道皆着我见;若实有我,应堕二种:若坏相,若不坏相。

若坏相,应如牛皮;若不坏相,应如虚空。此二处无杀罪,无不杀福。

若如虚空,雨露不能润,风热不能乾,是则堕常相。

若常者,苦不能恼,乐不能悦;若不受苦、乐,不应避祸就福。

若如牛皮,则为风雨所坏,若坏则堕无常,若无常则无罪、福。

外道语若实如是,何有不杀为福、杀生为罪?

问曰:

外道戒福,所失如是,其禅定、智慧复云何?

答曰:

外道以我心逐禅故,多爱、见、慢故,不舍一切法故,无有实智慧。

问曰:

汝言「外道观空」,观空则舍一切法,云何言「不舍一切法故,无有实智慧」?

答曰:

外道虽观空而取空相,虽知诸法空而不自知我空,爱着观空智慧故。

问曰:

外道有无想定,心心数法都灭;都灭故,无有取相爱着智慧咎!

答曰:

无想定力,强令心灭,非实智慧力。

又于此中生涅槃想,不知是和合作法,以是故堕颠倒中!是中心虽暂灭,得因缘还生。譬如人无梦睡时,心想不行,悟则还有。

问曰:

无想定其失如是,更有非有想非无想定,是中无一切妄想,亦不如强作无想定灭想,是中以智慧力故无想!

答曰:

是中有想,细微故不觉。若无想,佛弟子复何缘更求实智慧?佛法中,是非有想非无想中识,依四众住;是四众属因缘故无常,无常故苦,无常苦故空,空故无我,空无我故可舍。

汝等爱着智慧故,不得涅槃。譬如尺蠖,屈安后足,然后进前足;所缘尽,无复进处而还。外道依止初禅,舍下地欲,乃至依非有想非无想处,舍无所有处;上无所复依,故不能舍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更无依处,恐惧失我,畏堕无所得中故。

复次,外道经中有听杀、盗、淫、妄语、饮酒;言为天祠咒杀无罪;为行道故,若遭急难,欲自全身而杀小人无罪。

又有急难为行道故,除金,余者得盗取以自全济,后当除此殃罪。

除师妇、国王夫人、善知识妻、童女,余者逼迫急难,得邪淫。

为师及父母,为身、为牛、为媒故,听妄语。

寒乡,听饮石蜜酒;天祠中,或听尝一渧、二渧酒。

佛法中则不然!

于一切众生慈心等视,乃至蚁子亦不夺命,何况杀人!

一针一缕不取,何况多物!

无主淫女不以指触,何况人之妇女!

戏笑不得妄语,何况故作妄语!

一切酒,一切时常不得饮,何况寒乡、天祠!

汝等外道与佛法悬殊,有若天地!

汝等外道法,是生诸烦恼处;佛法则是灭诸烦恼处,是为大异。

诸佛法无量,有若大海,随众生意故,种种说法:或说有,或说无;或说常,或说无常;或说苦,或说乐;或说我,或说无我;或说勤行三业、摄诸善法,或说一切诸法无作相。如是等种种异说,无智闻之,谓为乖错;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

何等是三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问曰:

云何名蜫勒?云何名阿毗昙?云何名空门?

答曰:

蜫勒有三百二十万言,佛在世时,大迦栴延之所造;佛灭度后人寿转减,忆识力少,不能广诵,诸得道人撰为三十八万四千言。

若人入蜫勒门,论议则无穷;其中有随相门、对治门等种种诸门。

随相门者,如佛说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是中心数法尽应说,今但说「自净其意」,则知诸心数法已说。何以故?同相、同缘故。

如佛说四念处,是中不离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何以故?四念处中:四种精进,则是四正勤;四种定,是为四如意足;五种善法,是为五根、五力。佛虽不说余门,但说四念处,当知已说余门。

如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

 「诸法从缘生,  是法缘及尽。
  我师大圣王,  是义如是说。」

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譬如一人犯事,举家受罪。

如是等,名为随相门。

对治门者,如佛但说四颠倒:常颠倒、乐颠倒、我颠倒、净颠倒。

是中虽不说四念处,当知已有四念处义。譬如说药,已知其病,说病则知其药。

若说四念处,则知已说四倒;四倒则是邪相。

若说四倒,则已说诸结。所以者何?说其根本,则知枝条皆得。

如佛说一切世间有三毒;说三毒,当知已说三分、八正道。

若说三毒,当知已说一切诸烦恼毒。十五种爱是贪欲毒,十五种瞋是瞋恚毒,十五种无明是愚痴毒,诸邪见、憍慢、疑属无明。

如是一切结使,皆入三毒。以何灭之?三分、八正道。

若说三分、八正道,当知已说一切三十七品。

如是等种种相,名为对治门。

如是等诸法,名为蜫勒门。

云何名阿毗昙门?或佛自说诸法义,或佛自说诸法名,诸弟子种种集述解其义。

如佛说:「若有比丘于诸有为法,不能正忆念,欲得世间第一法,无有是处。

「若不得世间第一法,欲入正位中,无有是处。

「若不入正位,欲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无有是处。

「有比丘于诸有为法正忆念,得世间第一法,斯有是处。

「若得世间第一法,入正位;入正位,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必有是处。」

如佛直说世间第一法,不说相义、何界系、何因、何缘、何果报。从世间第一法,种种声闻所行法,乃至无余涅槃,一一分别相义,如是等是名阿毗昙门。

空门者,生空、法空。

如《频婆娑罗王迎经》中,佛告大王:「色生时但空生,色灭时但空灭。诸行生时但空生,灭时但空灭。是中无吾我,无人、无神,无人从今世至后世,除因缘和合名字等众生,凡夫愚人逐名求实。」如是等经中,佛说生空。

法空者,如《佛说大空经》中,十二因缘,无明乃至老死:

若有人言:「是老死」,若言:「谁老死」,皆是邪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无明,亦如是。

若有人言:「身即是神」,若言:「身异于神」,是二虽异,同为邪见。佛言:「身即是神,如是邪见,非我弟子;身异于神,亦是邪见,非我弟子。」

是经中,佛说法空。

若说「谁老死」,当知是虚妄,是名生空;若说「是老死」,当知是虚妄,是名法空。乃至无明亦如是。

复次,《佛说梵网经》中,六十二见:

若有人言:「神常,世间亦常」,是为邪见;若言:「神无常,世间无常」,是亦邪见;「神及世间常亦无常」、「神及世间非常亦非非常」,皆是邪见。

以是故,知诸法皆空,是为实。

问曰:

若言「神常」,应是邪见,何以故?神性无故。

若言「世间常」,亦应是邪见,何以故?世间实皆无常,颠倒故言「有常」。

若言「神无常」,亦应是邪见,何以故?神性无故,不应言「无常」。

若言「世间无常」,不应是邪见,何以故?一切有为法性,实皆无常。

答曰:

若一切法实皆无常,佛云何说「世间无常是名邪见」?是故可知非实是无常。

问曰:

佛处处说观有为法,无常、苦、空、无我,令人得道,云何言「无常堕邪见」?

答曰:

佛处处说无常,处处说不灭。如摩诃男释王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

若一切法念念生灭无常,佛云何言「诸功德熏心故必得上生」?以是故,知非无常性。

问曰:

若无常不实,佛何以说无常?

答曰:

佛随众生所应而说法,破常颠倒故,说无常;以人不知不信后世故,说「心去后世,上生天上,罪福业因缘,百千万劫不失。」是对治悉檀,非第一义悉檀。诸法实相,非常非无常。佛亦处处说诸法空,诸法空中亦无无常。以是故说「世间无常是邪见」。

是故名为法空。

复次,毗耶离梵志,名论力,诸梨昌等大雇其宝物,令与佛论。取其雇已,即以其夜思撰五百难,明旦与诸梨昌至佛所,问佛言:「一究竟道?为众多究竟道?」

佛言:「一究竟道,无众多也。」

梵志言:「佛说一道,诸外道师各各有究竟道,是为众多非一!」

佛言:「是虽各有众多,皆非实道。何以故?一切皆以邪见着故,不名究竟道。」佛问梵志:「鹿头梵志得道不?」答言:「一切得道中,是为第一。」是时长老鹿头梵志比丘,在佛后扇佛。佛问梵志:「汝识是比丘不?」梵志识之,惭愧低头。是时佛说〈义品〉偈:

 「各各谓究竟,  而各自爱着,
  各自是非彼,  是皆非究竟!
  是人入论众,  辩明义理时,
  各各相是非,  胜负怀忧喜。
  胜者堕憍坑,  负者堕忧狱;
  是故有智者,  不随此二法。
  论力汝当知,  我诸弟子法,
  无虚亦无实,  汝欲何所求?
  汝欲坏我论,  终已无此处,
  一切智难胜,  适足自毁坏!」

如是等处处声闻经中,说诸法空。

摩诃衍空门者,一切诸法,性常自空,不以智慧方便观故空。如佛为须菩提说:「色,色自空,受、想、行、识、识自空;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萨婆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自空。」

问曰:

若一切诸法性,常自空、真空、无所有者,云何不堕邪见?邪见名无罪无福,无今世后世,与此无异!

答曰:

无罪无福人,不言无今世,但言无后世;如草木之类,自生自灭。或人生、或人杀,止于现在,更无后世生;而不知观身内外所有自相皆空,以是为异。

复次,邪见人多行众恶,断诸善事;观空人善法尚不欲作,何况作恶!

问曰:

邪见有二种:有破因破果,有破果不破因。如汝所说,破果不破因。

破果破因者,言无因无缘,无罪无福,则是破因;无今世、后世、罪福报,是则破果。观空人言皆空,则罪福、因果皆无,与此有何等异?

答曰:

邪见人于诸法断灭令空;摩诃衍人知诸法真空,不破不坏。

问曰:

是邪见三种:

一者、破罪福报,不破罪福;破因缘果报,不破因缘;破后世,不破今世。

二者、破罪福报亦破罪福;破因缘果报,亦破因缘;破后世,亦破今世,不破一切法。

三者、破一切法,皆令无所有。

观空人亦言真空无所有,与第三邪见有何等异?

答曰:

邪见破诸法令空;观空人知诸法真空,不破不坏。

复次,邪见人,言诸法皆空无所有,取诸法空相戏论;观空人,知诸法空,不取相、不戏论。

复次,邪见人虽口说一切空,然于爱处生爱,瞋处生瞋,慢处生慢,痴处生痴,自诳其身;如佛弟子实知空,心不动,一切结使生处不复生。譬如虚空,烟火不能染,大雨不能湿;如是观空,种种烦恼不复着其心。

复次,邪见人言无所有,不从爱因缘出;真空名从爱因缘生,是为异。

四无量心诸清净法,以所缘不实故,犹尚不与真空智慧等,何况此邪见?

复次,是见名为邪见,真空见名为正见。行邪见人,今世为弊恶人,后世当入地狱;行真空智慧人,今世致誉,后世得作佛。譬如水、火之异,亦如甘露、毒药,天食须陀以比臭粪!

复次,真空中有空空三昧;邪见空虽有空,而无空空三昧。

复次,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

譬如田舍人初不识盐,见贵人以盐着种种肉菜中而食,问言:「何以故尔?」语言:「此盐能令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盐能令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盐,满口食之,醎苦伤口;而问言:「汝何以言盐能作美?」贵人言:「痴人!此当筹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纯食盐?」

无智人闻空解脱门,不行诸功德,但欲得空,是为邪见,断诸善根。

如是等义,名为空门。

若人入此三门,则知佛法义不相违背。能知是事,即是般若波罗蜜力,于一切法无所罣碍。若不得般若波罗蜜法,入阿毗昙门则堕有中,若入空门则堕无中,若入蜫勒门则堕有无中。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虽知诸法一相亦能知一切法种种相;虽知诸法种种相,亦能知一切法一相。菩萨如是智慧,名为般若波罗蜜。

问曰:

菩萨摩诃萨云何知一切法种种相?云何知一切法一相?

答曰:

菩萨观诸法相,所谓有相。因是有,诸法中有心生,如是等一切有。

问曰:

无法中云何有心生?

答曰:

若言无,是事即是有法。

复次,菩萨观一切法一相,所谓无相。如牛中无羊相,羊中无牛相;如是等诸法中,各各无他相。如先言因有故有心生,是法异于有,异故应无。若有法是牛,羊亦应是牛。何以故?有法不异故。若异则无,如是等一切皆无。

复次,菩萨观一切法一,因是一法,诸法中一心生。诸法各各有一相,合众一故名为二、名为三;一为实,二、三为虚。

复次,菩萨观诸法有所因故有,如人身无常,何以故?生灭相故。一切法皆如是,有所因故有。

复次,一切诸法无所因故有,如人身无常,生灭故;因生灭故知无常。此因复应有因,如是则无穷,若无穷则无因;若是因更无因,是无常因亦非因,如是等一切无因。

复次,菩萨观一切法有相,无有法无相者,如:地,坚、重相;水,冷、湿相;火,热、照相;风,轻、动相;虚空,容受相;分别觉知是为识相。有此有彼,是为方相;有久有近,是为时相;浊恶心恼众生,是为罪相;净善心愍众生,是为福相;着诸法,是为缚相;不着诸法,是为解脱相;现前知一切法无碍,是为佛相。如是等一切各有相。

复次,菩萨观一切法皆无相,是诸相从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无。

如地,色、香、味、触四法和合故名地,不但色故名地,亦不但香、但味、但触故名为地。

何以故?若但色是地,余三则不应是地,地则无香、味、触;香、味、触亦如是。

复次,是四法云何为一法?一法云何为四法?以是故,不得以四为地,亦不得离四为地。

问曰:

我不以四为地,但因四法故地法生,此地在四法中住!

答曰:

若从四法生地,地与四法异。如父母生子,子则异父母。

若尔者,今眼见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地若异此四法者,应更有异根、异识知;若更无异根、异识知,则无有地。

问曰:

若上说地相有失,应如阿毗昙说地相。地名四大造色,但地种是坚相,地是可见色!

答曰:

若地但是色,先已说失。

又地为坚相,但眼见色,如水中月,镜中像,草木影,则无坚相,坚则身根触知故。

复次,若眼见色是地,坚相是地种;眼见色亦是水、火,湿、热相是水、火种。若尔者,风、风种亦应分别,而不分别!如说:「何等是风?风种;何等风种?风。」若是一物,不应作二种答;若是不异者,地及地种不应异。

问曰:

是四大各各不相离,地中有四种,水、火、风各有四种。但地中地多故,以地为名;水、火、风亦尔。

答曰:

不然!何以故?

若火中有四大,应都是热,无不热火故。

若三大在火中不热,则不名为火;若热,则舍自性,皆名为火。

若谓细故不可知,则与无无异。若有麁可得,则知有细;若无麁,亦无细。

如是种种因缘,地相不可得;若地相不可得,一切法相亦不可得;是故一切法皆一相。

问曰:

不应言无相。何以故?于诸法无相即是相。

若无无相,则不可破一切法相,何以故?无无相故。

若有是无相,则不应言「一切法无相」!

答曰:

以无相破诸法相。

若有无相相,则堕诸法相中;若不入诸法相中,则不应难!

无相皆破诸法相,亦自灭相;譬如前火木,然诸薪已,亦复自然。是故圣人行无相无相三昧,破无相故。

复次,菩萨观一切法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无示、无说,一相所谓无相。如是等诸法一相。

云何观种种相?

一切法摄入二法中,所谓名、色,色、无色,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二,百二法门,如〈千难品〉中说。

复次,有二法:忍辱、柔和。

又二法:亲敬、供养。

二施:财施、法施。

二力:慧分别力、修道力。

二具足:戒具足、正见具足。

二相:质直相、柔软相。

二法:定、智。

二法:明、解说。

二法:世间法、第一义法。

二法:念、巧慧。

二谛:世谛、第一义谛。

二解脱:待时解脱、不坏心解脱。

二种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二究竟:事究竟、愿究竟。

二见:知见、断见。

二具足:义具足、语具足。

二法:少欲、知足。

二法:易养、易满。

二法:法、随法行。

二智:尽智、无生智。

如是等分别无量二法门。

复次,知三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三性:断性、离性、灭性。

三修:戒修、定修、慧修。

三菩提:佛菩提、辟支迦佛菩提、声闻菩提(更不复学,智满足之名也)。

三乘:佛乘、辟支迦佛乘、声闻乘。

三归依:佛、法、僧。

三住:梵住、天住、圣住。

三增上:自增上、他增上、法增上。

诸佛三不护:身业不护、口业不护、意业不护。

三福处:布施、持戒、善心。

三器杖:闻器杖、离欲器杖、慧器杖。

三轮:变化轮、示他心轮、教化轮。

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

如是等无量三法门。

复知四法: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圣谛、四圣种、四沙门果、四知、四信、四道、四摄法、四依、四通达善根、四道、四天人轮、四坚法、四无所畏、四无量心——如是等无量四法门。

复知五无学众、五出性、五解脱处、五根、五力、五大施、五智、五阿那含、五净居天处、五治道、五智三昧、五圣分支三昧、五如法语道——如是等无量五法门。

复知六舍法、六爱敬法、六神通、六种阿罗汉、六地见谛道、六随顺念、六三昧、六定、六波罗蜜——如是等无量六法门。

复知七觉意、七财、七依止、七想定、七妙法、七知、七善人去处、七净、七财福、七非财福、七助定法——如是等无量七法门。

复知八圣道分、八背舍、八胜处、八大人念、八种精进、八丈夫、八阿罗汉力——如是等无量八法门。

复知九次第定、九名色等减(从名色至生死为九)、九无漏智得尽智故除等智也、九无漏地六禅三无色、九地思惟道——如是等无量九法门。

复知十无学法、十想、十智、十一切入、十善大地、佛十力——如是等无量十法门。

复知十一助圣道法,复知十二因缘法,复知十三出法,十四变化心,十五心见谛道,十六安那般那行,十七圣行,十八不共法,十九离地。思惟道中一百六十二道,能破烦恼贼。一百七十八沙门果——八十九有为果、八十九无为果。如是等种种无量异相法,生、灭、增、减,得、失、垢、净,悉能知之。

菩萨摩诃萨知是诸法已,能令诸法入自性空,而于诸法无所着,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中;入菩萨位中已,以大悲怜愍故,以方便力分别诸法种种名字,度众生令得三乘。譬如工巧之人,以药力故,能令银变为金,金变为银。

问曰:

若诸法性真空,云何分别诸法种种名字?何以不但说真空性?

答曰:

菩萨摩诃萨不说空是可得可着;若可得可着,不应说诸法种种异相。

不可得空者,无所罣碍;若有罣碍,是为可得,非不可得空。

若菩萨摩诃萨知不可得空,还能分别诸法,怜愍度脱众生,是为般若波罗蜜力。

取要言之,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

问曰:

一切世俗经书,及九十六种出家经中,皆说有诸法实相;又声闻法三藏中,亦有诸法实相,何以不名为般若波罗蜜?而此经中诸法实相,独名般若波罗蜜?

答曰:

世俗经书中,为安国、全家、身、命、寿、乐故非实。

外道出家堕邪见法中,心爱着故,是亦非实。

声闻法中虽有四谛,以无常、苦、空、无我观诸法实相,以智慧不具足不利、不能为一切众生、不为得佛法故,虽有实智慧,不名般若波罗蜜。如说:「佛入出诸三昧,舍利弗等乃至不闻其名,何况能知!」何以故?诸阿罗汉、辟支佛初发心时,无大愿,无大慈大悲,不求一切诸功德,不供养一切三世十方佛,不审谛求知诸法实相;但欲求脱老、病、死苦故。

诸菩萨从初发心,弘大誓愿,有大慈悲,求一切诸功德,供养一切三世十方诸佛,有大利智,求诸法实相。除种种诸观,所谓净观、不净观,常观、无常观,乐观、苦观,空观、实观,我观、无我观。舍如是等妄见心力诸观,但观外缘中实相,非净、非不净,非常、非非常,非乐、非苦,非空、非实,非我、非无我。如是等诸观,不着不得;世俗法故,非第一义。周遍清净,不破不坏,诸圣人行处,是名般若波罗蜜。

问曰:

已知般若体相是无相无得法,行者云何能得是法?

答曰:

佛以方便说法,行者如所说行则得。

譬如绝崖嶮道,假梯能上;又如深水,因船得渡。

初发心菩萨,若从佛闻、若从弟子闻、若于经中闻,一切法毕竟空,无有决定性可取可着,第一实法,灭诸戏论。

涅槃相是最安隐,我欲度脱一切众生,云何独取涅槃?我今福德、智慧、神通力未具足故,不能引导众生,当具足是诸因缘,行布施等五波罗蜜:

财施因缘故得大富,法施因缘故得大智慧;能以此二施,引导贫穷众生,令入三乘道。

以持戒因缘故,生人天尊贵,自脱三恶道,亦令众生免三恶道。

以忍辱因缘故,障瞋恚毒,得身色端政,威德第一,见者欢喜,敬信心伏,况复说法!

以精进因缘故,能破今世后世福德、道法懈怠,得金刚身、不动心;以是身、心,破凡夫憍慢,令得涅槃。

以禅定因缘故,破散乱心,离五欲罪乐,能为众生说离欲法。禅是般若波罗蜜依止处,依是禅,般若波罗蜜自然而生。如经中说:「比丘一心专定,能观诸法实相。」

复次,知欲界中多以悭、贪罪业,闭诸善门;行檀波罗蜜时,破是二事,开诸善门。

欲令常开故,行十善道尸罗波罗蜜。

未得禅定、智慧,未离欲故,破尸罗波罗蜜,以是故行忍辱。

知上三事能开福门。

又知是福德果报无常,天人中受乐,还复堕苦;厌是无常福德故,求实相般若波罗蜜。是云何当得?必以一心,乃当可得。如贯龙王宝珠,一心观察,能不触龙,则得价直阎浮提。

一心禅定,除却五欲、五盖,欲得心乐,大用精进,是故次忍辱说精进波罗蜜。如经中说:「行者端身直坐,系念在前,专精求定;正使肌骨枯朽,终不懈退。」是故精进修禅。若有财而施,不足为难;畏堕恶道,恐失好名,持戒、忍辱亦不为难。以是故,上三度中不说精进。今为般若波罗蜜实相,从心求定,是事难故,应须精进。

如是行,能得般若波罗蜜。

问曰:

要行五波罗蜜,然后得般若波罗蜜?亦有行一、二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耶?

答曰:

诸波罗蜜有二种:

一者、一波罗蜜中相应随行具诸波罗蜜;二者、随时别行波罗蜜。

多者受名。譬如四大共合,虽不相离,以多者为名。

相应随行者,一波罗蜜中具五波罗蜜,是不离五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

随时得名者,或因一、因二得般若波罗蜜。

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施,是时求布施相,不一不异,非常非无常,非有非无等,如破布施中说。因布施实相,解一切法亦如是——是名因布施得般若波罗蜜。

或有持戒不恼众生,心无有悔,若取相生着,则起诤竞。是人虽先不瞋众生,于法有憎爱心故而瞋众生。是故若欲不恼众生,当行诸法平等;若分别是罪是无罪,则非行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憎罪、爱不罪,心则自高,还堕恼众生道中。是故菩萨观罪者、不罪者,心无憎爱;如是观者,是为但行尸罗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

菩萨作是念:「若不得法忍,则不能常忍。一切众生未有逼迫能忍,苦来切已,则不能忍。譬如囚畏杖楚,而就死苦。以是因缘故,当生法忍:无有打者、骂者,亦无受者,但从先世颠倒果报因缘故名为受。」是时不分别是忍事、忍法者,深入毕竟空故,是名法忍。得是法忍,常不复瞋恼众生;法忍相应慧,是般若波罗蜜。

精进常在一切善法中,能成就一切善法。若智慧筹量分别诸法,通达法性,是时精进助成智慧。又知精进实相,离身心,如实不动,如是精进能生般若波罗蜜。余精进如幻、如梦,虚诳非实,是故不说。

若深心摄念,能如实见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不可以见闻念知能得。何以故?六情、六尘,皆是虚诳因缘果报;是中所知所见,皆亦虚诳。是虚诳知,都不可信;所可信者,唯有诸佛于阿僧祇劫所得实相智慧。以是智慧,依禅定一心,观诸法实相——是名禅定中生般若波罗蜜。

或有离五波罗蜜,但闻、读诵、思惟、筹量通达诸法实相,是方便智中生般若波罗蜜。

或从二、或三、四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

如闻说一谛而成道果,或闻二、三、四谛而得道果。有人于苦谛多惑故,为说苦谛而得道;余三谛亦如是。或有都惑四谛故,为说四谛而得道。如佛语比丘:「汝若能断贪欲,我保汝得阿那含道。」若断贪欲,当知恚、痴亦断。

六波罗蜜中亦如是,为破多悭贪故,说布施法,当知余恶亦破。为破杂恶故,具为说六。是故或一一行、或合行;普为一切人故说六波罗蜜,非为一人。

复次,若菩萨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故,得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

诸行皆虚妄不实,或近有过,或远有过:

如不善法近有过罪;善法久后变异时,着者能生忧苦,是远有过罪。

譬如美食、恶食,俱有杂毒:食恶食即时不悦;食美食即时甘悦,久后俱夺命,故二不应食!善、恶诸行亦复如是。

问曰:

若尔者,佛何以说三行:梵行、天行、圣行?

答曰:

行无行故,名为圣行。何以故?一切圣行中,不离三解脱门故。

梵行、天行中,因取众生相故生,虽行时无过,后皆有失。又即今求实,皆是虚妄;若贤圣以无着心行此二行,则无咎。

若能如是行无行法,皆无所得,颠倒虚妄烦恼毕竟不生。如虚空清净故,得诸法实相,以无所得为得,如无所得般若中说:色等法非以空故空,从本已来常自空。色等法不以智慧不及故无所得,从本已来常自无所得。

是故不应问「行几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诸佛怜愍众生,随俗故说行,非第一义。

问曰:

若无所得、无所行,行者何以求之?

答曰:

无所得有二种:一者、世间欲有所求,不如意,是无所得;二者、诸法实相中,受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非无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

如凡夫人分别世间法故有所得;诸善功德亦如是,随世间心故说有所得,诸佛心中则无所得。

是略说般若波罗蜜义,后当广说。

大智度论卷第十八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优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门严...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一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一 三宝尊菩萨造 大...

佛说普门品经

佛说普门品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孙多耶致经

佛说孙多耶致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银色女经

银色女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西天...

佛说乐想经

佛说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惊恐的时候,一念经咒,心就定下来了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

究竟法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一则公案道: 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

大安法师:十种念佛方法

至于念佛方法,净宗经典与历代祖师大德提供了诸多繁简...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

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慈舟法师《八大人觉经浅释》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但是归依了...

三十六种富贵之人的心相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一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问: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该怎么做?现在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