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昙无竭品第八十九(卷第九十九)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昙无竭菩萨摩诃萨,语萨陀波崙菩萨言:『善男子!诸佛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何以故?诸法如不动相,诸法如即是佛。善男子!无生法无来无去,无生法即是佛;无灭法无来无去,无灭法即是佛;实际法无来无去,实际法即是佛;空无来无去,空即是佛。善男子!无染无来无去,无染即是佛;寂灭无来无去,寂灭即是佛;虚空性无来无去,虚空性即是佛。善男子!离是诸法更无佛;诸佛如、诸法如,一如无分别。善男子!是如常一,无二、无三,出诸数法,无所有故。

「『譬如春末月,日中热时,有人见焰动,逐之求水望得。于汝意云何?是水从何池、何山、何泉来?今何所去?若入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耶?』

「萨陀波崙言:『大师!焰中尚无水,云何当有来处去处?』

「昙无竭菩萨语萨陀波崙菩萨言:『善男子!愚夫无智,为热渴所逼,见焰动,无水生水想。善男子!若有人分别诸佛有来有去,当知是人皆是愚夫。何以故?善男子!诸佛不可以色身见,诸佛法身无来无去,诸佛来处去处亦如是。

「『善男子!譬如幻师幻作种种,若象、若马、若牛、若羊、若男、若女,如是等种种诸物,于汝意云何?是幻事从何处来?去至何所?』

「萨陀波崙菩萨言:『大师!幻事无实,云何当有来去处?』

「『善男子!是人分别佛有来有去亦如是。

「『善男子!譬如梦中见若象、若马、若牛、若羊、若男、若女,于汝意云何?梦中所见,有来处有去处不?』

「萨陀波崙言:『大师!是梦中所见虚妄,云何当有来去?』

「『善男子!是人分别佛有来有去亦如是。

「『善男子!佛说诸法如梦,若有众生不知是诸法义,以名字、色身着佛,是人分别诸佛有来有去,不知诸法实际相故,皆是愚夫无智之数。是人数数往来五道,远离般若波罗蜜,远离诸佛法。

「『善男子!佛说诸法如幻、如梦,若有众生如实知,是人不分别诸法若来若去、若生若灭;若不分别诸法若来若去、若生若灭,则能知佛所说诸法实相。是人行般若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真佛弟子,不虚妄食人信施,是人应受供养,为世间福田。

「『善男子!譬如大海水中诸宝,不从东方来,不从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来,众生善根因缘故,海生此宝,此宝亦不无因缘而生;是宝皆从因缘和合生,是宝若灭亦不去至十方;诸缘合故有,诸缘离故灭。善男子!诸佛身亦如是,从本业因缘果报生,生不从十方来,灭时亦不去至十方;但诸缘合故有,诸缘离故灭。

「『善男子!譬如箜篌声,出时无来处,灭时无去处,众缘和合故生;有槽、有颈、有皮、有絃、有柱、有棍,有人以手鼓之,众缘和合而有声;是声亦不从槽出,不从颈出,不从皮出,不从絃出,不从柱出,不从棍出,亦不从人手出,众缘和合尔乃有声。是因缘离时,亦无去处。善男子!诸佛身亦如是,从无量功德因缘生,不从一因一缘一功德生,亦不无因缘有,众缘和合故有。诸佛身不独从一事成,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善男子!应当如是知诸佛来相去相!

「『善男子!亦当知一切法无来去相。汝若知诸佛及诸法无来无去、无生无灭相,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能行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

「尔时,释提桓因以天曼陀罗花与萨陀波崙菩萨摩诃萨,作是言:『善男子!以是花供养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我当守护供养汝。所以者何?汝因缘力故,今日饶益百千万亿众生,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善人,甚为难遇!为饶益一切众生故,无量阿僧祇劫受诸勤苦。』

「萨陀波崙菩萨摩诃萨受释提桓因曼陀罗花,散昙无竭菩萨上,白言:『大师!我从今日以身属师,供给供养!』如是三白已,合手师前立。

「是时,长者女及五百侍女白萨陀波崙菩萨言:『我等从今日亦以身属师。我等以是善根因缘故,当得如是法,亦如师所得;共师世世供养诸佛,世世常供养师!』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语长者女及五百女人:『若汝等以诚心属我者,我当受汝!』

「诸女言:『我等以诚心属师,当随师教。』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及五百女人,并诸庄严宝物上妙供具及五百乘七宝车,奉上昙无竭菩萨,白言:『大师!我持是五百女人奉给大师,是五百乘车随师所用。』

「尔时,释提桓因赞萨陀波崙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舍一切所有,应如是如是布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如是供养说法人,必得闻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过去诸佛本行菩萨道时,亦如是住布施中,得闻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昙无竭菩萨欲令萨陀波崙菩萨善根具足故,受五百乘车、长者女及五百侍女;受已,还与萨陀波崙菩萨。

「是时,昙无竭菩萨说法,日没,起,入宫中。

「萨陀波崙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我为法故来,不应坐、卧,当以二事——若行、若立,以待法师从宫中出说法。』

「尔时,昙无竭菩萨七岁一心入无量阿僧祇菩萨三昧,及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

「萨陀波崙菩萨七岁经行、住立,不坐、不卧,无有睡眠,无欲、恚、恼,心不着味;但念:『昙无竭菩萨摩诃萨何时当从三昧起,出而说法?』

「萨陀波崙菩萨过七岁已,作是念:『我当为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敷说法座,昙无竭菩萨摩诃萨当坐上说法。我当洒地清净散种种华,庄严是处,为昙无竭菩萨摩诃萨当说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故。』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与长者女及五百侍女,为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敷七宝床,五百女人各脱上衣以敷座上,作是念:『昙无竭菩萨摩诃萨当坐此座上,说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

「萨陀波崙菩萨敷座已,求水洒地而不能得。所以者何?恶魔隐蔽,令水不现。

「魔作是念:『萨陀波崙菩萨求水不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乃至生一念劣心、异心,则善根不增、智慧不照,于一切智而有稽留。』

「尔时,萨陀波崙菩萨作是念:『我当自刺其身,以血洒地,令无尘土来坋大师。我何用此身!此身必当破坏;我从无始生死已来,数数丧身,未曾为法。』即以利刀自刺,出血洒地。萨陀波崙菩萨及长者女并五百侍女皆无异心,恶魔亦不能得便。

「是时释提桓因作是念:『未曾有也!萨陀波崙菩萨爱法乃尔,以刀自刺出血洒地!萨陀波崙及众女人心不动转,恶魔波旬不能坏其善根。其心坚固,发大庄严,不惜身命,以深心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度一切众生无量生死苦。』

「释提桓因赞萨陀波崙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精进力大,坚固难动,不可思议!汝爱法、求法,最为无上!善男子!过去诸佛亦如是,以深心爱法、惜法、重法、集诸功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萨陀波崙菩萨作是念:『我为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敷法座,扫洒清净已讫,当于何处得好名华,庄严此地?若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法座上坐说法时,亦当散华供养。』

「释提桓因知萨陀波崙菩萨心所念,即以三千石天曼陀罗华与萨陀波崙。

「萨陀波崙受华,以半散地,留半待昙无竭菩萨摩诃萨坐法座上说法时当供养。

「尔时,昙无竭菩萨摩诃萨过七岁已,从诸三昧起,为说般若波罗蜜故,与无量百千万众恭敬围绕,往法座上坐。

「萨陀波崙菩萨摩诃萨见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时,心净悦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

【论】

释曰:

萨陀波崙菩萨虽知诸法空无来去相,未能深入,亦不能解种种法门;于诸佛身恭敬深重故,不能观空。

如大海水波,其力虽大,到须弥山边则退而无用;萨陀波崙亦如是,虽有大空智力,到佛所则亦无用。

是故昙无竭菩萨今为说「诸佛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此中昙无竭自说因缘,所谓「诸法如不动相,诸法如即是佛。」

问曰:

何等是「诸法如」?

答曰:

诸法实相,所谓性空、无所得、空等诸法门。

问曰:

摩诃般若波罗蜜,于佛法大乘六波罗蜜中第一法;若无佛,则无说般若者。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等色、无色法等净妙五众和合,是故名为佛。如五指和合名为拳,不得言无拳;名字既异,形亦异,力用亦异,不得言无拳。是故知有佛。

答曰:

不然!佛法中有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世谛故,言:「佛说般若波罗蜜」;第一义故,说:「诸佛空,无来无去」。

如汝说:「清净五众和合故名为佛。」

若和合故有,是即为无。如经中,佛自说因缘:「五众非佛,离五众亦无佛,五众不在佛中,佛不在五众中,佛非五众有。」

何以故?五众是五、佛是一,一不作五、五不作一。

又五众无自性故,虚诳不实;佛自说:「一切无诳法中,我最第一。」是故五众不即是佛。

复次,若五众即是佛,诸有五众者,皆应是佛。

问曰:

以是难故,我先说第一清净五众、三十二相等名为佛。

答曰:

三十二相等,菩萨时亦有,何以不名为佛?

问曰:

尔时虽有相好庄严身,而无一切种智;若一切种智在第一妙色身中,是即名为佛。

答曰:

「一切种智」,般若中说是「寂灭相」、「无戏论」;若得是法,则名无所得;无所得故名为佛,佛即是空。如是等因缘故,五众不得即是佛。

离是五众亦无佛。所以者何?离是五众,更无余法可说;如离五指更无拳法可说。

问曰:

何以故无拳法?形亦异,力用亦异;若但是指者,不应异,因五指合故拳法生;是拳法虽无常生灭,不得言无。

答曰:

是拳法若定有,除五指应更有拳可见,亦不须因五指。如是等因缘,离五指更无有拳;佛亦如是,离五众则无有佛。

佛不在五众中,五众不在佛中。何以故?异不可得故。若五众异佛者,佛应在五众中,但是事不然。

佛亦不在五众。所以者何?离五众无佛,离佛亦无五众。譬如比丘有三衣钵故,可得言有;但佛与五众不得别异,是故不得言佛有五众。

如是五种求佛不可得故,当知无佛;佛无故无来无去。

问曰:

若无佛,即是邪见,云何菩萨发心求作佛?

答曰:

此中言「无佛」,破着佛想,不言「取无佛想」。若有佛尚不令取,何况取无佛邪见!

又佛常寂灭、无戏论相;若人分别、戏论常寂灭事,是人亦堕邪见。离是有、无二边,处中道,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佛。何以故?得是诸法实相,名为得佛。

复次,色等法如相即是佛,色等法性空是如相,诸佛如亦性空;以是故,不来不去。

不生、不灭、法性、实际、空、无染、寂灭、虚空性亦如无来无去。

如,乃至虚空性如、佛如,是如一,无二、无三等别异。

此中自说因缘:「何以故?出诸数法,无所有故。」

如等法是实,是中无有忆想分别;取相故有名字,名字中有数。

此中自说因缘:空、非实,无所有故。

问曰:

若是法无所有,云何可见、可闻,有苦有乐、有缚有脱等分别诸异?

答曰:

此中昙无竭自种种分别譬喻说,所谓「如春末月见焰」,乃至「是人不分别诸法若来若去」。

如焰等中虽无实事,亦能诳人自生苦乐事;诸法亦如是,虽空无所有,亦能令人得苦、乐、忧、喜事。梦等法亦如是。

复次,佛有二种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是真佛;色身为世谛故有。

佛法身相:上种种因缘说诸法实相,是诸法实相亦无来无去,是故说:「诸佛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若人得诸佛法身相,是名「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一切智故名为「近」,以相似故。

「般若波罗蜜」名诸法实相;若能如是行,是为行般若波罗蜜真佛弟子。

「真佛弟子」者,得诸法实相名为「佛」;得诸法实相差别故,有须陀洹乃至辟支佛、大菩萨;须陀洹等乃至大菩萨,是名「真佛弟子」。

「不虚妄食人信施」者,布施畜生,虽得百倍果报,而此福有尽有量,不能度众生生死故,名为「虚食」。须陀洹等乃至佛,诸贤圣受人信施,此福果报,乃至涅槃无尽无量,是故说:「不虚妄食人信施」。

「是人应受一切众生供养」:若须陀洹,应受一切凡夫人供养;斯陀含,应受凡夫人乃至须陀洹供养;阿那含,应受凡夫人及须陀洹、斯陀含供养;阿罗汉,应受凡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供养;辟支佛,应受凡夫人及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供养;近成佛大菩萨,应受凡夫人及声闻、辟支佛供养。

「为世间福田」者,如植种良田,成收必多;持戒、禅定、智慧福田,众生植福,获果无量。

上说「诸佛无来无去」,萨陀波崙及诸听者意谓「诸佛尚无,诸法亦应皆灭」,则堕断灭!是故今说因缘法譬喻。

昙无竭示萨陀波崙:如汝所着,意谓实有者无,为度众生故,从因缘和合则有像现。

欲证明此事故说譬喻:如大海中生宝,不从十方来,灭亦无所去;亦不无因缘而生,以四天下众生福德因缘故,海生此宝;若劫尽灭时,亦无去处。

譬如灯灭,焰无所至。佛身亦尔,从初发心所种善根功德,皆是佛身相好因缘;佛身亦不自在,皆属本因缘业果报故生;是因缘虽久住,性是有为法故,必归无常,散坏则无身。

譬如善射之人,仰射虚空,箭去虽远,必当堕地;诸佛身亦如是,虽相好光明,福德成就,名称无量,度人无限,亦归磨灭。

问曰:

若众生福德因缘故海生珍宝,何以不近众生处生,而乃在大海难得之处?

答曰:

海中亦有众生,龙、阿修罗等用是宝。

复次,若宝生人中浊世,贪者覆藏,不令人得;若好世时,珍宝自生人间,无有惜者;如弥勒佛时,珍宝如瓦砾。以懈怠懒惰人惜身,强作愿求乐,是故宝在大海不能得;若大心,不惜身命勤求者乃得。

「大海水」喻十方六道国土,「诸珍宝」即是诸佛。

如珍宝为一切众生故生,而懈怠懒惰者所不能得;诸佛亦如是,虽为众生故出世,懈怠、小心、贪身着我者不得度。所以者何?诸法皆从众缘和合生。众生有二因缘故得度:一者、内有正见;二者、外有善说法者。诸佛虽善说法,众生内正见不具故,不能尽度。

如宝物虽为众生出,而有贫穷众生;诸佛亦如是,虽为众生出,而众生内正见少故,亦不得度。

复有箜篌譬喻:有槽、有颈、有皮、有絃、有棍,有人以手鼓之,众缘和合而有声;如声亦不在众缘中,离众缘亦无声,以因缘和合故有声可闻。诸佛身亦如是,六波罗蜜及方便力,众因缘和合边生;佛身不在六波罗蜜等法中,亦不离六波罗蜜等法。

如声不以一因缘,亦非无因缘;佛身亦如是,不从无因缘,亦不从少因缘,诸善法因缘具足故,生诸佛身。

如镜中像,众因缘和合故有,众缘离故无;诸佛亦如是,有诸因缘故出现,诸因缘散故灭。

「善男子!应如是观诸佛来去相,一切诸法相亦应如是知!」

昙无竭语萨陀波崙:「善男子!汝能知诸法相不来不去,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亦必能行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何以故?一切法无障碍故。

问曰:

释提桓因,何以化作文陀罗华与萨陀波崙?

答曰:

释提桓因爱乐佛道故,常供养诸菩萨。

复次,释提桓因欲摄众生令入佛道故,现天王身,以华与萨陀波崙。萨陀波崙一心求佛道故,诸天来供养,众生见者,皆亦发心;释提桓因为引导众生故,供养萨陀波崙。

有人言:释提桓因深爱敬萨陀波崙,上品来试已,令身体平复,今复以华与之。释提桓因力能与一切人华,以众生无福力故,设当与者,华即变坏;萨陀波崙福德成就故,得必不变,是故与。

若一切菩萨供养师时不尽与,应守护供养者;先已说因缘,所谓割肉出血,试以成亲旧故守护。

复次,释提桓因此中自说因缘,所谓「汝因缘力故,饶益百千等众生。」

萨陀波崙取华,如其意供养昙无竭。

萨陀波崙初闻师名,后眼见闻法断疑故,以身供养。

长者女等亦効萨陀波崙,以身施萨陀波崙。

问曰:

萨陀波崙以身供养昙无竭,昙无竭福田大,女何以不以身供养,而与萨陀波崙?

答曰:

女人智短着多故,不用舍本师而供养他。

又以女身罪秽,心虽清白,为外有讥谤故。

问曰:

长者女初舍父母,已属萨陀波崙,今何以复以身施?

答曰:

初舍父母,共萨陀波崙诣昙无竭,为法故供养,亦不自以身施,父母亦不以施萨陀波崙;今见萨陀波崙问甚深义,昙无竭为解说,释提桓因欢喜供养,是故发欢喜心,以身供养,以自在心故。

又一切女身无所系属,则受恶名。女人之礼,幼则从父母,少则从夫,老则从子。是长者女等,虽道路共来,不得久无所属,是故自以身施,而作是愿:「如师所得,我等亦当得之。」

尔时,萨陀波崙欲以此女供养昙无竭,虑其嫌恨故问:「汝等实以诚心供养,我当受汝。」

「诚心」者,不自用心,随所处分,如无心物。

诸女人等言:「实以诚心。」

即时,萨陀波崙以长者女并诸侍女及五百乘车,奉上昙无竭。

萨陀波崙欲除世人常疑,谓其欺诳长者,将诸女来,是故尽以布施,明已无着。

复次,萨陀波崙如空中声,所闻得解欢喜,如世人所贵,内外物尽以供养,欲深入檀波罗蜜门故。

释提桓因知萨陀波崙爱贪等烦恼未尽,而能尽舍内外布施,无复遗余,故赞言「善哉!」以过去佛为喻:行难事故,得难得果报——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

若昙无竭欲令萨陀波崙善根具足故受——「善根」者,所谓具足檀波罗蜜;何以故还与萨陀波崙?

答曰:

昙无竭大智方便,令萨陀波崙大得福德而无所失,是谓上受。萨陀波崙至诚心施,断诸贪着,不望还得,福德具足。

昙无竭思惟萨陀波崙远来而于五欲心不染着,旧人供养为善,是故还与。

又闻诸女先以身上萨陀波崙,人非财物,欲遂其本意故。

又是诸女世世为萨陀波崙弟子。

如是等因缘故,还与萨陀波崙。

问曰:

诸大菩萨说法不应疲极,何以入宫?

答曰:

随世人法故。

又众香城中众生,不常求道,或时厌息,受五欲乐;诸天常受五欲故,妨废求道。有菩萨所住国,常勤精进,不受五欲。是众香城众生本愿杂受,昙无竭随其志愿,欲引导之故生其国;是故以众生听法疲惓,起入宫中。

又未得道者,法虽微妙,常闻故生疲厌心,是众中有是人故。

又昙无竭在是中受富乐,人法故,日没应息。

是时,萨陀波崙作是念:「我为法来,不应坐卧。」

问曰:

为法故何以不应坐卧?

答曰:

无是定法。此人大欲、大精进、恭敬法故,自作是念:「我若坐卧,则是懒惰。我初求法时,身尚不惜,何况疲惓!」是故不坐卧。大欲、大精进与坐卧相违故。

又坐、卧则不勤力,行、立则勤力精进,是故常住二威仪以待师出。

问曰:

萨陀波崙先知师七岁不出不?

答曰:

初来不知故。

又复昙无竭亦常七岁不出,以因缘故,自誓七岁入定。萨陀波崙自誓:「师未出,终不坐卧。」

又大人,世间法尚不自违,何况为道法!

又以初求法时,尚不惜身;今立七岁,何足为难!

问曰:

人身软弱,何能七岁不坐不卧?

答曰:

是时人寿命长,虽复七岁,如今七日。

又好世人身福德力大,虽立七岁,不以为难。如勤比丘,年六十始出家,而自结誓:「我脇不着席!要尽得声闻所应得事,乃至得六神通阿罗汉。」作四阿含优婆提舍,于今大行于世。此人于恶世尚尔,何况萨陀波崙生于好世!

又身力虽弱,以心强故,能办其事。

复次,一心求佛道者,十方诸佛所念;诸大菩萨及求佛道诸天,益其气力,围绕守护,是故虽住立七岁而不疲极。

问曰:

昙无竭入三昧,何以乃至七岁?

答曰:

先已答,好世人寿长,虽七岁不以为久。

又昙无竭宫殿、婇女、微妙五欲与天相似;萨陀波崙等新发意者,心未柔软,疑昙无竭虽说空法、赞叹离欲,谓其心未能舍。是故七岁三昧,欲以除众疑故,生贵敬心。

闻昙无竭七岁三昧,心、口相应能说、能行,则信受其语,易可得度。譬如痈疮未熟,医则不破,但以药涂令熟,熟则易破。

复次,欲受心生实乐故,入无量三昧。

复次,说法有二种:一者、口说法,二者、身现法。今欲以身现法故,入无量三昧,令众生知摄心入慧,得如实智。

「菩萨三昧」者,如菩萨义中说。

「行般若、方便力」者,如〈方便品〉中说。

萨陀波崙于七岁中,三恶觉观不生,不味于味。是人虽未破烦恼,而集诸善法故,制诸烦恼不令得生;但一心念:「昙无竭何时当出?我当从闻般若。」

过七岁已,作是念:「我当为昙无竭敷坐处,扫洒庄严。」

问曰:

萨陀波崙云何得知过七岁已,昙无竭当出?

答曰:

有人言:先曾七岁展转闻知。

有人言:昙无竭初入三昧时,自说七岁为限。如释迦文尼佛告阿难:「我欲一月、二月入禅定。」阿难以告四众。

萨陀波崙深爱佛法、敬重昙无竭故,供养庄严说法处。出家菩萨但庄严其心,诣师受法;在家菩萨则庄严说法处,华香供养。

复次,萨陀波崙作是庄严,欲令昙无竭知其爱法欲法相、深心信乐,故现是事;是故生心,共五百女等,展力扫洒,自以其金银、珍宝敷座。

萨陀波崙等虽自有妙好茵褥,为爱法情至故,以身所着上衣敷座。

求水洒地,魔隐蔽故,求不能得。

此中自说因缘:「魔作是念:若萨陀波崙求水不得,其心则劣,志愿不满故。又令自鄙其身,我薄福德故,为供养法,求水不得,以自轻忧愁覆心故。」

「福德不增、智慧不照不明」者,诸忧愁烦恼覆心故,诸福德、智慧不能照明;譬如日障蔽故,其照不明。

魔知其心大,不可沮坏,但小沮坏,令其稽留。

尔时,萨陀波崙自刺其身,出血洒地,欲以淹尘。

人血肉虽臭,以其至心求水不得,意不分别香臭好恶,为欲淹尘,不惜身命。

又萨陀波崙深心爱着般若波罗蜜故,无所爱惜。

有人言:多有诸天龙、鬼神等,常随逐萨陀波崙,佐助守护;是故所出之血,变为香水。如羼提仙人被割截时,血化为乳。

又以无量福德成就故,随愿即成。

问曰:

若福德成就,随愿即得,魔不应隐蔽其水?

答曰:

是菩萨新发意,能成小愿,未能却魔。

此中萨陀波崙自说出血因缘:「我从无始生死已来,数数丧身,未曾为法。」

问曰:

若萨陀波崙爱法,刺身出血,若其身死,谁复听法?

答曰:

是事如破骨出髓中答。

又此中诸天、大菩萨守护故,令其不死。

又复恶魔知其心不可沮坏,水则还出。

「萨陀波崙等皆无异心」者。

如人初习慈心,欲为众生及为般若波罗蜜故,不惜身命;既得利刀割身,以痛自逼故,心生悔恨,是名「异」。

是菩萨信力大故,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报故,不计是苦。

又以深悲心爱念众生,虽受种种苦恼,不以为难;譬如慈母爱子,虽为子长受勤苦不净,不以为恶。

又复见诸法实相毕竟空故,知是身但是虚诳和合,破是虚诳故,割截身时,不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魔不得其便」者,如人有疮则受毒;菩萨若有贪欲、忧愁疮者,魔得其便。以出血洒地,心不忧愁故,魔不得便。

如萨陀波崙心,五百女人心亦如是,敬重萨陀波崙故;见其刺身,应有忧愁,以其愿得满故,不以为愁。

「尔时,释提桓因见是事已,叹未曾有」者,是人未得无生忍,诸烦恼未断,为供养法故,不惜身命,如诸离欲人无异;割截其身,如断草木。初心既尔,后心转增。

复次,未曾有者,此中释提桓因自说因缘:「萨陀波崙爱法乃尔,以刀自刺」等。

释提桓因作是心欢喜已,赞言:「善哉!」赞其爱法、乐法,勤心精进;以过去佛为喻:「非但汝今辛苦,过去诸佛求般若亦尔。」

萨陀波崙闻释提桓因安慰其心已,如火得酥,转更炽盛,作是念:「我既敷座洒地,当于何处得好名华庄严法处?」

问曰:

不见水时何以不作是念:「当于何处得水洒地?」

答曰:

萨陀波崙以先有水处,即时皆无,知魔所作;是故自于四大分中,刺水分洒地。身中水种虽多,血是命之所在是故,刺以洒地。

华不自有,昙无竭出时欲至,不容远求;又所须复多,当以遍覆其地,是故生念欲得。

帝释知其念,即以天华中妙者,名曼陀罗,三千石与之,足以周事。

帝释所以不以人华与者,欲令发希有心故。

萨陀波崙受华已,分作二分:好者留以说法时散,余者覆地。

其国俗法以华覆地,令行其上,以为供养。

尔时,昙无竭如其先要,满七岁已,从三昧起,与无量百千众恭敬围绕,直趣法座,为说般若故。

问曰:

若诸菩萨入微妙三昧中,谁能令起?

答曰:

行者初入时,自作限齐,然后入定;时至,其心自在从三昧起,悲心故而生觉观。如一比丘,入灭受定三昧时,自期:「闻犍搥时当起。」既入已,时僧坊失火,诸比丘惶懅,不打犍搥而去。尔时,过十二岁已,檀越更和合,众僧欲起僧坊,方打犍搥;闻犍搥声起,即身散而死。后诸得道者,说其如此。

复次,有人言:法性生身大菩萨,如诸佛常入三昧,无散乱麁心;以神通力故,能说法、飞行度脱众生。世俗法故,有出入三昧相,是故虽入微妙三昧而能还出,以大悲心牵故;譬如咒术出龙。

「大众围绕」者,是内眷属;恭敬散华、烧香,随从而出,为说般若波罗蜜故。

「说般若波罗蜜」者,因世谛名字语言,欲示众生第一义不动相故。

「萨陀波崙见昙无竭,即得清净欢喜,乐遍其身,如比丘入于三禅」,所以者何?多欲众生,虽非净妙,得犹喜乐,何况得见真功德庄严身者!

萨陀波崙从空中佛闻昙无竭,即生大欲得诸三昧。见十方诸佛,复闻十方诸佛说:「先世因缘,唯有昙无竭能度汝耳。」闻是已,增益其心,渴仰欲见,是故中道欲卖身供养。今于众香城七岁不坐不卧欲见昙无竭。如是渴仰,欲乐来久;如人热渴所逼,得浊煖潦水,犹尚欢喜,何况得清冷美水!

既以渴仰情久,又昙无竭功德大,是故悦乐。

问曰:

乐有四种,何以但说「第三禅乐」,而不说上地定乐及解脱乐?

答曰:

以欲界众生,于三受中多贪乐受。闻涅槃乐无所有,则心不乐喜;以上四禅中断苦乐故,心亦不乐;第三禅中乐,乐之极。

复有人言:萨陀波崙新发意,未入细深妙定故,见昙无竭发大欢喜,似如三禅乐。萨陀波崙自觉我大欢喜故,即时舍喜,得清净法性,遍身安乐,是故以三禅乐为喻。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九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一 三宝尊菩萨造 大...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 无着菩萨造颂 世亲...

大乘四法经释

大乘四法经释 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惣有其二。一外...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

【注音版】佛藏经

佛藏经...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如万行中说。...

说无垢称经

说无垢称经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序品第一...

供五百罗汉仪轨

【施主至。客堂应酬。即报方丈。次令照客。捧香仪点明...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人生...

禅门锻炼说

禅门锻炼说 江西南康云居山真如禅寺晦山戒显著 坚誓忍...

佛说树提伽经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 昔有...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

他们说那里「风水」不好

一日,佛源老和尚对僧人说: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

积德才能延寿

【原文】 龙眼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位皇帝

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

钱是一味药

《全唐文》中收录了一篇唐人张说的奇文《钱本草》,全...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

全世界的真相就是假相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于相上言,真的是佛以...

赛月童子

人生如梦,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幻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