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阿弥陀经疏

唐海东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阿弥陀经疏

唐海东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将释此经,三门分别:初述大意;次释经宗致;其第三者,则入文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众生心之为心也,离相离性如海如空,如空之故无相不融,何有东西之处?如海之故无性是守,岂无动静之时?尔乃或因染业,随五浊而长流;或承净缘,绝四流而永寂。若斯动静皆是大梦,以觉望之无流无寂。秽土净国本来一心,生死涅槃终无二际,然无二之觉取之良难,迷一之梦去之不易。所以大圣垂迹有遐有迩,所陈言教或褒或贬,至如牟尼善逝现此秽土,诫五浊而劝往;弥陀如来御彼净国,引三辈而导生。今是经者,斯乃两尊出世之大意,四辈入道之要门,示净土之可愿、赞妙德而可归。妙德可归者,耳闻经名则入一乘而无反,口诵佛号则出三界而不还,何况礼拜专念赞咏观察者哉!净土可愿者,浴于金妙莲池则离有生之染因,游玉树檀林则向无死之圣果,加复见佛光入无相、闻梵响悟无生,然后乃从第五门出,回辔生死之苑、憩烦恼之林,不从一步普游十方世界,不舒一念遍现无边三世,其为乐也可胜度乎!极乐之称岂虚也哉!

言「佛说」者,从金口之所出,千代不刊之教。「阿弥陀」者,含实德之所立,万劫无尽之名,能所合举以标题目,故言「佛说阿弥陀经」也。

第二辨经宗致者,此经直以超过三界二种清净以为其宗,令诸众生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以为意致。何者名为二种清净?如论说言,此清净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乃至广说故。然入此清净有其四门:一、圆满门,唯佛如来得入此门,如《本业经》说;二、一向门,八地已上菩萨得入此门,如《摄大乘论》说;三、纯净门,唯有第三极欢喜地已上菩萨得入此门,如《解深密经》说;四、正定聚门,唯无退者得入此门,无邪定聚及不定聚,如两卷经说。通论极乐世界,具此四门。今此经宗二种清净,正示第四正定聚门不定声闻及说凡夫亦得生故。论说二乘种不生,决定种性不得生故。《声王经》说: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有父母者,是变化女非实报女。论说女人不生彼者,无实女故,知变鸟此亦如是故。又复虽有父母而非胎生,寔是化生假为父母。如彼经言:若四众能正受彼佛之名号,以此功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当知父母假寄之耳。

又彼经言: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如来、应供、正遍知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而《观经》说:彼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城小身大不相当者,当知彼佛有众多城,随众大小城亦大小,大城之中示以大身,小城之中现以小身。《声王经》十千由旬者,是与声闻俱住之城,当知佛身相当而住。《观经》所说身高大者,当知其城亦随广大,与诸大众俱住处故。如两卷经及此经中,池中莲华大小悬殊,随池有大小其华亦大小,当知城身大小亦尔,其余相违准此而通。或说,《声王经》中说有父母,是显彼佛所住秽土。是义不然。所以然者,彼经既说,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又下文言有二菩萨: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侍立左右,此等悉是净土相故,不异《观经》之所说故。当知彼经所说提婆达多及魔王等,悉于净土变化所作,不由此等为非净土,如化畜生非秽土故,且止乘论还释本文。

此下第三入文解释。文有三分:序、正、流通。序分之中有其六句、于中前二是其标句,其后四事证成前二。言「如是」者,总举所闻之法,表有信顺之心。言「我闻」者,别提能闻之人,表无违诤之意。下四则引二对证成,明忆闻时处,成能闻之不谬。既有大师大众,证所说之可信,于中委悉如常可知。

第六序大众,有三:先声闻众、次菩萨众、后杂类众。声闻众中,舍利弗者,此云身子。目揵连者,此云赞诵。迦叶者,此云饮光。迦旃延者,此云扇绳。摩诃拘絺罗者,此云大膝。离婆多者,此云假和合。周利槃特伽者,此云蛇奴,或云小道。难陀,此云庆喜。阿难陀,此云欢喜。罗睺罗,此云覆障,或云宫生。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宾头卢,此云耆年,颇罗堕,此云利根。「迦留陀夷」,此云黑上,此是悉达未出家时师也。劫宾那,此云房宿。薄拘罗,此云善容。阿[少/兔]楼驮,此云无贫,或云如意。

菩萨众中,「阿逸多」者,此云无能胜。乾陀诃提者,赤色,余则可知。

「尔时,佛告」已下,第二正说分。于中有三;一者、正示二种清净果;二者、劝修二种正因;其第三者,引例证成。初中有二:略标、广解。中二句,先标依果,后标正报。释中亦二:先释依果、后释正报。

依果清净之中,义门有二,文相有六。别总功德有其十五义,门二:一、释名门;二、辨相门。六者,名门开二,相门分四故。别总十五者,别有十四、总成一故。别有十四者,六文之中有其四例:前一各有一,后二各有二,第三文中开三,第四文中分五,是故合有十四功德。

第一文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是无诸难功德成就,如论颂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

第二文言七重栏楯罗网行树者,是庄严地功德成就。如论颂言「杂华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第三文中有三功德,池水金沙者,是庄严水功德成就。如论颂言「诸池带七宝,渌水含八德,下积黄金沙,上耀青莲色」故。阶道楼阁有金银等者,是种种事功德成就。如论颂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莲华如轮青色青光等者,庄严妙色成就功德。如论颂言「无垢光焰炽,明净耀世间」故。

第四文中有五功德:一、妓乐功德,常住天乐故;二、宝地功德,黄金为地故;三、雨华功德,六时雨华故,如论颂曰「金地作天乐,雨华散其间,欢乐无疲极,昼夜未尝眠」故;四、自在功德,乘通游行故;五、受用功德,饭食经行故,如论颂曰「供养十方佛,报得通作翼,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然彼土食有二种:一者、内食,如此论说;二者、外食,如余经说。如两卷经言,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饭食自然盈满,虽有是食而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足。今此经言饭食经行者,文相合于受用外食也。

第五文中有二功德,如变化功德化作众鸟说妙法故。如论颂曰「种种杂色鸟,各各出雅音,闻者念三宝,忘想入一心」故。二、大义功德,无恶道等之名体故。如论颂曰「大乘善根男,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桉云:经说无有恶道讥嫌,论显无有人道讥嫌,互举之尔,义如所说。

第六文中有二功德,如论说言,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虚空中,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二者庄严性功德。如论说言,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生善根故」。今言自然间生念三宝心者,正是性心,以依出世善根种子,不待功用自然生故。正念三宝离邪归正,结道众行故名正道。念此三宝胜妙功德,回施一切名大慈悲。

上来合有十四功德,无不超过三界六道,是故总名清净世界。如论说言,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或有论说十八圆满。今此经中依果清净说此十五,若加后说正报四句,则有十九清净功德。然经与论有同有异,于中委悉准之可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此下第二正报清净,于中示显四种功德:一者、主功德;二者、伴功德;三者、大众功德;四者、上首功德。

主功德中略出二种:一者、光明无量;二者、寿命无量。准此经文释阿弥陀,此土译之应云无量。又言成佛已来于今十劫者,为遣疑情。有人疑言:寿虽无量,要有始终,未知今者为始为末?今解言:今既所过唯经十劫,当知今后无量劫住故。

第二伴功德者,声闻弟子皆阿罗汉故。论云,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生故。」桉云:此言净华众者,谓得七种净华之众。何等为七?一者、戒净;二者、心净;三者、见净;四、度疑净;五、道非道知见净;六、行知见净;七、行断知见净。于中广说出《瑜伽论》。有此七种浮华之众,从佛正觉华中化生也。

第三大众功德者,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故,乃至十念功德生彼国者,入正定聚永无退故。论言,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人天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桉云:皆依如来智海含润,入正定聚无动转故。

第四上首功德者,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乃至阿僧祇说故。言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桉云:一生菩萨十地中胜,如妙山王故。论中具显八种庄严,此经略示四种功德。上来二文合为第一,示显二种清净果已竟。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自此已下,第二劝修二种净因。就中有四:一、劝发愿;二、明修因;三、示受果;四、结劝。言第二文中明二种因:一者、正因;二者、助因。正因中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者,显示大菩提心摄多善根以为因缘乃得生故,如〈菩萨地发心品〉文。又诸菩萨最初发心能摄一切菩提分法,殊胜善根为上首故,能违一切有情处所三业恶行,功德相应。桉云:菩萨初发菩提之心,能摄一切殊胜善根、能断恶业,功德相应,是故说言非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被国。所以得知此为因者,两卷经中摄九品因以为三辈,三中皆有发菩提心;论中唯显此文意,言大乘善根男等无讥嫌名,此意正言生彼国者虽有九品,齐因大乘发心善根,所以等无讥嫌之名也。有人难言:若要发大心方生净土者,不应生彼而证小果,彼无退具故,若乃退大而证小果,无有是处故。又两卷经中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若未发大心不得生者,则应亦拣未发心;而不拣故,明知不必然。不至心为至心言之所拣,故更不须拣。虽有是破,皆不应理。所以然者,发菩提心既是正因,未发心者直是无因,而非有障,何须拣别?五逆谤法乃是障碍,非直无因,故须拣别。是故此难无所闻也。又非生彼退菩提心,但在此间先发大心熏成种子,后时退心下地现行,良由先发大心种子不失,故得作因以生彼国,而退现行大乘之心,故生彼国取小果耳。是故彼难还显自短之耳。

第二明助因者,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故、阿弥陀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所成之名号故。一日乃至七日者,胜人速成、劣者迟熟故。《声王经》说十日诵名者,劣人十日乃成故。或一二日等是下品因,五六七日者是中品因,乃至十日成上品因故。

「其人」已下,第三受执。「我见」已下,第四结劝。上来四文合为第二劝修因竟。

「如我今者赞叹」已下,大分第三引例证成。于中有四:一者、引余佛说证有可信;二者、释此经名成有胜利;三者、举愿无违重劝发心;四者、叹法希结劝信受。初中先辨自所称赞,后引六方诸佛同赞。「于汝意云何」已下,是第二文,于中有三问,次第三劝信。「若有人发愿」已下,是第三文,先示愿势,后劝发愿。「如我今者」已下,是第四文,于中有三:先己赞他,次他赞己,其第三者结叹劝信。

上来三分正说文竟。

「佛说」已下,是流通分。

佛说阿弥陀经疏(终)

往生教观,真摄心成道之要术也。而小本弥陀不特时所宗尚秦译,且造疏立章者众生,有以六方佛已去为流通分。虽近古甞闢之,晚学又乃承用。不遇指南,何从正辙?唐初海东晓法师,不唯以佛说此经已下为流通分,且以执持名号为助因,此尤超然拔萃于诸疏之上。予获是本,喜不自胜,俟他日刻诸梓与天下共之,则使浪断经科、臆判正助者,当北面歛衽俯伏而抱愧焉。时庆元四年五月既望,霅川乌戌比丘宗相题跋。


上篇:阿弥陀经通赞疏

下篇:阿弥陀经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说无垢称经疏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一(本)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详夫。实际...

大般涅槃经集解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一(序经题) 皇帝为灵味寺释宝亮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上 大乘 基撰 赞曰。今为有情...

无量寿经义疏

无量寿经义疏上卷 沙门慧远撰 圣教不同。略要唯二。一...

大方广宝箧经

大方广宝箧经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佛说无常经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静奉 制译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师初住同安崇胜禅院。开堂日。宣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四天王经

佛说四天王经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百佛名经

百佛名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言:...

佛说瞻婆比丘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西晋三藏法师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四十八大愿——(第3愿)各得真金色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意谓:...

圣严法师《为什么贪心》

只要是贪,都是不好的心态,不会因你所贪着的东西种类...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道生长老:终身受持法华经

终身受持法华经 道生长老终生受持《妙法莲华经》,并从...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四个原则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阿难尊者最后的遗教

受人尊敬的阿难尊者,王舍城人氏,为刹帝利种姓,为斛...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善于利用你的想像力

我们讲因缘观,因缘观是增上的功德,增上就是突破的意...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里

进入农历五月,大家吃饭是不是没有胃口?是不是觉得四...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