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圣圆融观门

沙门澄观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三圣圆融观门

沙门澄观述

夫上圣观人设教,言不虚陈,按指发挥,触事皆通。「因」有妙德,叩示以二圣表法之二义,遂着三圣圆融观。一毛之智观,难以度成;粗依教理,略示纲要,惟冀远识,虚己而求之焉。

三圣者:本师毗卢遮那如来,普贤、文殊二大菩萨是也。大觉应世,辅翼尘沙,而《华严经》中,独标二圣为上首者,託以表法,不徒然也。

今略显二门:一、相对明表;二、相融显圆。

且初门中:三圣之内,二圣为因,如来为果。果起言想,且说二因。若悟二因之玄微,则知果海之深妙。

然二圣法门略为三对:

一、以能信、所信相对:谓普贤表所信之法界,即在缠如来藏,故《理趣般若》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初会即入如来藏身三昧者,意在此也。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经》云:「一切诸佛皆因文殊而发心」者,表依信发故。善财始见,发大心者,当信位故。《经》云:「文殊菩萨出生一切菩萨,无休息故。」然信,但有信而未能见,及所信所证无二理。故无初普贤,信可始生?理唯极见,故文殊居初,普贤居后。

二、以解、行相对:普贤表所起万行,上下诸经皆言:「普贤行」故。文殊表能起之解,通解事理,穷方便故。慈氏云:「汝先得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是文殊威神力」故。又云:「文殊常为一切菩萨师」故。又云:「文殊师利心念力」故。

三、以理、智相对:普贤表所证法界,即出缠如来藏,「善财童子入其身」故。又云:「得究竟三世平等身」故。一毛广大即无边者,称法性故。普贤身相,如虚空故。又,见普贤即得智波罗蜜者,明依于理而发智故。文殊表能证大智,本所事佛名不动智故。慈氏云:「文殊师利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母」故。文殊于诸经中,所说法门多显般若旨故。又云:「从文殊师利智慧大海所出生」故。见后文殊,方见普贤,显其有智,方证理故。是以古德,铭后文殊,为智照无二相。不视身相者,表极智甚深,心、境两已,信、解双绝故。又,理开体用,智分权实故,以文殊二智,证普贤体用。此之一门,古德亲问,三藏言:「有《经》说,未传此方。」又,此一门,亦表定慧,理本寂故,智即慧故;亦表体用,普贤理寂,以为心体,文殊智照,为大用故。

第二、相融显圆者,亦二:

先、明二圣法门各自圆融:谓文殊必因于信,方能成解。有解无信,增邪见故;有信无解,长无明故。信解真正,方了本原;成其极智,极智反照,不异初心;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又,前方便之智,不离智体故;后文殊名智,照无二相。照信不殊于智,故从无身相而展右手,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隐隐。

次、普贤三事自相融者:理若无行,理终不显;依体起行,行必称体。由行证理,理无行外之理;由理显行,无理外之行故。随所证理,无不具一证一切证,故见普贤一毛所得法门,过前不可说倍,又是即体之用故。「毛」、「孔」法门,缘起无尽,由是普贤三事,涉入重重。

二者、二圣法门互相融者:谓要因于信,方知法界信;不信理,信即为邪故。能、所不二。不信自心有如来藏,非菩萨故。次、要藉于解,方能起行,称解起行,行不异解,则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体理成智,还照于理,智与理冥,方曰真智,则理、智无二。故《经》云:「无有如外智能证于如,亦无智外如为智所入。」

又,法界寂照名止,寂而常照名观。观穷数极,妙符乎寂,即定慧不二。又,即体之用曰智,即用之体曰理,即体用无二。是以文殊三事融通隐隐,即是普贤三事涉入重重,此二不异,名普贤帝网之行。故〈普贤行品〉,反上下诸经,广显理事圆融,为普贤行;非独事行,名普贤行。既二圣相融而不名文殊行者,摄智属理,唯一心法界故,举一全收。

二圣法门既相融者,则普贤因满,离相绝言,没因果海,是名毗卢遮那,光明遍照,唯证相应故。〈法界品〉中普贤之后便偈赞佛德者,显果相也。品初,如来自入三昧,现相无言,表所证绝言;而普贤开显,放光令悟,表能证绝言;而文殊开显者,即斯意也。

若合三圣法门以为经目者:普贤是「大」,所证理体,无不包故;文殊是「方广」,理上之智,为业用故。又,通是普贤,理含体用,通为所证故,文殊、普贤二俱华严万行,披、敷、信、智、解、行皆是因「华」用「严」。本寂体故,舍那即「佛」。通圆诸因,证上体用,故说即为「经」。因言显故,既包题目无遗,则摄《大经》义尽,亦一代时教,不离于此理智等。

然上理智等,竝不离心:心、佛、众生无差别故。若于心能了,则念念因圆,念念果满。〈出现品〉云:「菩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故。而即一之异,不碍外观,勿滞言说。若与此观相应,则触目对境,常见三圣及十方诸菩萨,一即一切故,心、境无二故。依此修行,一生不剋,三圣必圆矣。

三圣圆融观门(毕)

贞享二年乙丑仲秋念一蓂于南都邸舍抄之


上篇:华严经金师子章注

下篇:华严法界玄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礼拜观世音菩萨仪轨

礼拜观世音菩萨仪轨...

肇论疏

肇论疏卷上 序 释元康撰 肇论序小招提达法师作者 就...

八识规矩直解

八识规矩直解 三藏法师 玄奘 作 蕅益沙门 智旭 解...

法华三昧忏仪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西归直指

周安士居士传 周梦颜。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诸生也...

【注音版】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卷上 (一) 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大三摩惹经

佛说大三摩惹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

妙法圣念处经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一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仰惟释迦启运。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

比丘与田主人

从前有位比丘,每天都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往...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一)文殊的事迹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

饮食无度者得饥渴咽病的现世报

地藏经上有一句话,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就是说...

大安法师:哪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

问: 《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

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前先感恩释迦佛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