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大安法师  2015/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恼:总是会看别人的缺点,看到了总是喜欢说出来。于是就造了口业。

言语伤人,就好像热天忽然面临着寒冷的冬天一样。一句恶言伤了人家的心,对方是一辈子都会怀恨在心的。怀恨的种子记在识中,可能生生世世双方都会碰面。像存的本钱还会长利息一样,微小的恶言以后可能形成大的冤家对头,相互伤害来报偿。这样一来,自己造口业有果报,又害别人生起瞋恨之心,彼此都受伤。

相反,就要“修习善语”——慈善、真诚、和合、恭敬的语言。修习善语,自他受益。菩萨四摄法里也有“爱语”这一法。

语言对人的心理作用是非常细微的,但我们却常常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怎么得罪的,以后生活、人生很坎坷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其实问题常常就出在口无遮拦,喜欢讲人坏话,这话又传到对方那里,于是就得罪了对方。人家以后跟你过不去,你还会想:“哎!他怎么这么坏呀?”实际上是自己种的恶因之果报。

所以要修习善语、随喜赞叹他人。其实这不容易,但我们要逆生死流而行之啊!一般人都是说人家的坏话非常厉害,非常痛快,恨不得将人家祖宗三代的坏事都给说尽,他才高兴;赞叹别人一句,却很难出口——就是赞叹不出来。修习善语不是很容易的。

为什么一定要培养一种同体的慈悲心、不忍之心?当我们想用恶语伤害对方时,如果有同体观,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愿不愿意被这种恶语伤害呢?

恕道的根本的精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就远离粗言;通过“己欲达而达人”,修习善语,人我兼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星云大师《如何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说:能统领百万大军的人,没有什么伟大;一个人能...

悟公上人:修行直指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

圣严法师《利人便是利己》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烦恼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念佛时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问: 我念佛时妄想纷飞,都是对世间的贪瞋痴,想清净就...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

现在好像很风行低碳,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

【佛教词典】九字曼荼罗

置弥陀、菩萨之通种子 (hrīh,纥哩)于开敷莲花之中...

【佛教词典】亲近善士

亲近承事恭敬供养。如是名为亲近善士。...

保护动物的权益

著名川菜掌中宝:活生生将鸡的脚掌心割下做成菜。一盘...

世上两种人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

珍惜当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这个就很重要了!我们想要...

原来我这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

憨山大师《心经直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

净土法门是有相的,如何能契入中观呢

问: 请问净土法门执著有相,那怎样契入中观法门、缘起...

众生是福慧的源泉

人的苦乐就在一念间。一个人如果转变观念,他就不苦了...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