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大安法师  2023/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首先是赞叹这个菩提心——“诸善中王”。这句话大家要把握,对菩提心的殷重感一定要上来。为什么我们要发这个菩提心?我们修行要修一切善法,这个善法当中有世间的善法,比如五戒十善,五戒是人道的善法,十善业道是天道的善法。进一步修声闻的四圣谛,就是三十七道品,这是声闻道的善法。缘觉道的善法就是十二缘起。权教菩萨的,就是事相上的六度。

这些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当中,发大乘菩提心是一切善法当中之王,“之王”就是最胜第一,无与伦比。这句话怎么说呢?我们真的有这个认知吗?在十法界里面唯有佛法界是王,最尊第一。我们现在发的心就是要成佛的心,度众生的心,这一念成佛度众生的心在所有九法界众生当中,它是无比的尊贵,最胜第一。

但是菩萨有初发心的菩萨,有久行菩萨道,功德甚深的菩萨,这里谈的还是针对初发心的菩萨来说。那么初发一念成佛度众生的心会不会也是“诸善中王”呢?仍然是。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第七十八卷里面有一个公案故事,有时候我们也会讲,但是在这里我们会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六种神通的阿罗汉,徒弟就是一个小沙弥。有一天,这师徒俩要出外行脚。行脚,那当然这个沙弥是徒弟嘛,就背着衣钵囊走在后面,这个师父走在前面。

在走的过程当中,这个小沙弥就在后面思惟,我修行最后达到什么目标?最后他忽然发了一念,我要由大乘法来求证佛果。这一念发起来之后,他的师父是阿罗汉,有他心通,就马上知道他发了这一念。马上很恭敬地站着,把沙弥肩上的衣钵囊拿下来自己背着,请沙弥走在前面。这个沙弥开始也没注意,他以为是师父关心他,怕他背累了,他就走在前面。

走了一段路,他又在思惟:成佛的道路太遥远,很辛苦,我还是以声闻乘早一点得寂静涅槃吧,他又生起这一念,这就是退转。这一念出来,他的师父知道了,叫他“等等,等等”。就把这个衣钵囊又放在他肩上,让他走在后面去。

这个沙弥就说:师父,您今天怎么啦?您怎么一下让我走前,一下让我走后?他的师父就跟他说:为什么让你走前面?是由于你发了一念要修大乘法成佛的念头,这一念发起来那了不得,连辟支佛都要恭敬这样的大乘发心者。此心尊贵已经在师位了,连辟支佛都要恭敬,更何况我还是阿罗汉,所以要恭敬你,让你走在前面,我来给你背行李。忽然你又退心了,要以声闻道取偏真涅槃了,那你还没有上路呢,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你还得给我走在后面去,你得背行李。这个沙弥一听,发现就这一念的发心竟然这么重要,所以当下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安住在大乘法的发心上,不动摇。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虽然这个沙弥他还没有什么功德,烦恼也没有断,他能走在他师父的前面——种性不一样。这就类似一个人投胎到国王家作太子了,他是太子的种性,那就是宰相、百官都要对这个太子恭恭敬敬,虽然他还是个小孩子。迦陵频伽鸟在壳中那个音声超过一切鸟,虽然它还没有出来。这一念的发心决定了他的种性。

这一念成佛度众生的心,这个念头惊心动魄。你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损人利己的,忽然有一个人,一个菩萨发心要贡献自己,要无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那你说说这是什么心哪?这个心真的发起来那是惊天动地的,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是口头上发的。

所以谈这个“此菩提心”,就是前面经过你的选取,不是小心、不是伪心、不是偏心、不是邪心,是正、大、圆、真的心,那这个菩提心就是一切善法当中无与伦比的。那这样的菩提心不是小可因缘,必定有大的因缘才能发得起来。我们一定要认知,凡夫众生都是有俱生我执的,有身见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自私贪婪是他的人性里面的常态。那发菩提心恰好完全是超越这些,那是大的因缘。

这里谈因和缘,因主要是在自己这面来说,叫内因,就是我们生命里面有这个正因的菩提心;但还要有宿世的善根辅助,再加上有一个外缘,你能遇到善知识,遇到佛法,遇到能够把你汩没在烦恼分别里面的菩提种子能够撬动起来,能够唤醒的这种力量,你才能够发得起来,否则它是永远在那里冬眠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

鲁迅与佛教之缘

和僧人结缘 鲁迅是周家的长孙,极受重视,家人担心养...

古代的圣贤都到哪里去了

那么,我们看它虚空的相状跟作用是怎么出来的。 随众生...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答...

佛陀最初发菩提心的因缘

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时,喜王菩萨请问佛陀:世尊!菩...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四十八大愿——(第9愿)皆得神足飞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

教育小孩要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

【佛教词典】天台四教仪

(书名)一卷,高丽沙门谛观撰。以灌顶之八教大意为宗...

【佛教词典】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p0087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

如何对治妄想和外界干扰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

知道生命从哪里来,才有办法改变它

在禅师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师有一天去参加...

如何快速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问: 如何快速地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固的信心,内心深处...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话

人生路漫长而短暂,只有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才可留驻生...

如是奉事者,未来常在诸天受胜妙乐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人的十二种病

阿难问佛,何者是病?佛言: 1、随恶人言是病。2、邪...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星云大师:生命中的难遭难遇

生命中一切好坏荣衰,都因为我有了这个凡事作难遭难遇...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