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

大安法师  2023/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

问:何不遍缘法界?

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阿弥本愿胜故,佛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盖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

这里他就问:这个十方啊有这么多恒河沙诸佛嘛,那有这么多诸佛,肯定有秽土有净土,那必定有净土了。那既然有净土,为什么在这里偏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呢?唉,你看他问得还也有水平。为什么偏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赞叹其他的地方呢?

蕅益大师就直接回答:此非善问。你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高明的问题,不是什么善问,你就是一个开玩笑的问题,没有水分。如果说我不赞叹西方,我赞叹东方的阿閦鞞佛,你也会问,你又重新问,你为什么偏偏赞叹东方的阿閦鞞佛?为什么不赞叹南方的什么佛,上方的梵音佛啊?你又这样问。等一下随着你的问,那我就赞叹下方的师子佛,你又问,为你什么不赞叹北方的什么什么佛?那辗转地就这么问,那可不是戏论嘛。

先把这个把它放下。放下他就问,跟这个问相应的,那就十方诸佛很多,为什么不遍缘十方诸佛刹土?那下面这个回答的三个意思是很有启发的,而且由这三个意思展开的一些讨论,对我们现在的修行都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就净土一法来看,为什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极乐世界,讲求生他方世界,虽然也有,但是只是几部经典而已,没有像赞叹指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多的。所以这里面,佛度众生的深意就要在这里表达出来。

第一个问题,就是佛要度化众生,尤其是初发心的众生,初机众生,他有个特点,心散乱,不仅是初机的众生,阎浮提的修行人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心性散乱、浊恶。面对这样的一个根机的众生,你就让他指向一个方向,系缘一处,他心才能够收的拢。如果本身他的心就很散,你所指的境界又很宽。那你想想,他就更没有办法。所以就是让初修行的人容易把心系住,指向一个地方。这样就是一向三昧,一行三昧,三昧容易成就。你不能搞成二行三向。所以一定要一行三昧,一向三昧,这是一个用意。

第二个,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修行,一定要有佛的加持力。佛的加持力,十方诸佛虽然也很慈悲,也会对我们作加持,但是在所有的诸佛里面,对我们加持力最大的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四十八大愿,他是十方诸佛发愿当中最殊胜的。所以我们要找最殊胜的,就应该要系缘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由他的愿力加持,让我们稳妥快捷地到达成佛的目标。这就是阿弥本愿胜故。

那第三个,就是缘的问题。我们求生哪个地方,念哪尊佛,那个在择法里面一定要看有不有缘。包括我们参学到哪个寺院去,到哪个寺院我们要观察我这个寺院里有不有缘啊,你的地缘、人缘,、缘都要具足,你才能住得下。甚至原来古代说,如果你在寺院想要住一晚,吃一顿饭,跟这个寺院没有缘,你一晚都住不了,一顿饭都吃不上。这个缘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个缘常常我们凡夫众生不了解。于是释迦牟尼佛以他的观察,现量观察到的告诉我们,是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这个偏有缘,就是跟十方其他刹土的佛相比,阿弥陀佛跟我们最有缘。那为什么要强调这个缘?他是佛度化众生能不能成功,众生接触这种教化能不能愿意,所以这个佛度众生,众生受教化,这其间有难有易,有浅有深。那这个难易浅深来自什么?来自这个缘,有不有缘,这个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说去讲经说法,度化众生,肯定第一就想到,哎,肯定是要自己水平很高,广学多闻,天花乱坠,辩才无碍才能去度众生。但是不是这样呢?那这个辩才无碍、深通教理也很重要,但是它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跟这一方众生有不有缘。这个《神僧传》里面谈那个故事,宋代的志辩法师,那是精通教理,辩才无碍,但是他到哪个地方没有人请他说法,十多年来晃晃悠悠,非常寂寞。他有度众生的愿,也有这个水平,但是人家就不请他,所以他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学的教理学偏了,没有正知正见,他怀疑自己这个。

结果在一个挂单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和尚,他把他的苦恼跟老和尚说了。老和尚告诉他,你学的教理没有错误,都是正确的,为什么不请你?没有缘。没有缘怎么办?他说:那怎么办?那我今生就这么寂寞一辈子,就讲不了法?哎,这个老和尚:不是这样,你身上还有什么东西?他说:我没有什么东西,我只有一块布。一块布也好,你把它变卖的钱去买些小米、粮食。这个老和尚就带他到森林深处,很多灌木丛中有很多昆虫啊什么什么,就把那些食物一撒,撒了之后还给他作愿,发愿:愿吃到这个食物的人都跟志辩法师作弟子。撒完了之后,他告诉他“好”,说你回去,这二十年你不要打妄想,好好地研究教理,二十年以后再开法宴。

哎,这位志辩法师也很听话,他就不打妄想,就老老实实自己潜心修行。二十年之后果然缘分来了,再一开启法宴,来了几百人几千人,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他结上了缘了。所以我们结缘是很重要的。有缘分你就是讲得一般,他:哎呀,不得了啊,讲得很好啊。如果没有缘你再讲得好,“哎呀,不行哪,瞎扯啊”。他都没有办法。这个缘是很重要的。所以那就我们为什么常常说未成佛前,先结人缘,结人缘是很重要的。这个不仅是自己度化众生,就是个人的这种快速成佛,也看跟众生的缘怎么样啊。

《大智度论》里面讲的那个公案,真是给我们启发很大。原来一般出家人都,我也不愿意出事什么,有时候看看那个公案想想还是出来干点事吧,为什么?结缘重要。他讲一个什么公案:弗沙佛的时候,他有两个弟子,都是很优秀的,一个弟子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弟子就是弥勒佛。这两个弟子啊,从他的那个修行,自己修行的功夫来看,弥勒佛更好,更清净。但是,弗沙佛观察,这个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呢,他是心不是太清净,但是他悲心很重,跟众生结的缘很广,所以,在这两者当中弗沙佛最后选择了对释迦牟尼佛进行加持,让他快速成佛。所以就在山洞里面(那一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正是一个仙人的这样一个身份),就在山洞示现相好光明,相好光明这个仙人看到这个光明一看是佛像,就踮着一只脚,一只脚啊就观察这个佛像,观察了七天。我们打普佛时讲的“天上天下无如佛”那个偈子,就是这位仙人看了七天之后讲的偈子。一切无有如佛者。

由于这个七天的加持,就令这个仙人比弥勒菩萨提前九小劫成佛。大家可以看《大智度论》。所以,看来跟众生结缘,虽然自己不清净,但是佛一加持,可以快速成佛,于是结缘就很重要。所以我们四众弟子,尤其我们的比丘众,他常常觉得:哎呀,我不愿意出来做事,出来做事耽误我修行。但是你出来做事是在跟众生结缘哪,结缘当然是比较繁杂一点喽。你到客堂当个知客师,一天到晚这个人多得不得了,当个典座师,到处都要吃饭,他当然是比自己呆在寮房里面要麻烦一点。但是你结上了缘分哪,这些由于你在这里做执事,他在这里念上了佛,闭上了关,他就结上缘分。你看现在东林寺我们关房不够用啊,知客师也说,都有跟他想开后门天天有人。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渴望修行的心很切,那作为东林寺怎么办?如果我们心量大点,我们广结法缘,我就尽量去满足。

最近我们开会也表示:既然这么多人,我们只有四十八个房间,报名都是一百多个,怎么办?为了缓解这个,我们准备再在前面盖一栋楼,增加三十个房间,这个也是给众生结上法缘。那个无论,这个所以,这个总在于缘真是太重要了。我们看到有些这些出家众啊,老和尚们,他们真是慈悲心很切。原来我在北京的时候,那个法源寺就有一个老和尚,他真的是一天到晚接引众生哪,他的房间里面是堆满了人,他就有那么好的耐心,不急不躁。那个一般的居士在那讲的都是,我刚学佛的时候都也要到他房间坐过几次,做听众看看他,哎,他就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都跟他讲啊,家里的恩恩怨怨都跟他讲,他就是像一个垃圾桶似的:你就装吧。装装装,装到最后他有时候也很疲劳,就是打瞌睡,实际上他都不在听,他打瞌睡。他打瞌睡,对方在讲,他也有效果呀,讲完了他心里很平衡哪。

然后他走到哪里,一大批居士就跟到哪里,上厕所都有居士跟着,在门口等。我看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就是这么过来。那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都这样子,这位老和尚还真了不起。我们有时候在下面谈论,这个不是一般人做的到。所以,他跟北京的居士缘分非常广,接引了很多人来学佛。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他谈那个,他有一次跟我们谈,他说有很多二三十岁的人见了他就掉眼泪,也不道为什么,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实际上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放蒙山放了几十年,说不准这些一见他就掉眼泪的就是他放过蒙山接引的。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

那么这里提出的总在于缘,是特别指出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非常有缘分。你看阿弥陀佛发了大愿之后,发了大愿之后他不是画句号的,他开始就在无量劫来为众生结法缘。他示现种种身份,或转轮圣王身份,或忉利天王、或夜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在每一次,这是在天上,在人间,国王、大臣、比丘、比丘尼,种种身份他都示现。他示现了你看,这个我们看《无量寿经》要看看阿弥陀佛怎么成就的。他真的是在结缘。他结缘是用什么结缘?布施。他就为每一次身份,首先布施是恭敬三宝了,去供养佛,然后对那些贫穷潦倒的人进行布施。他由于这布施的福报,能够从手掌心里面自然流出种种的供具:医药、饮食、衣服、幢幡、宝盖,都从手掌心里面出来,那你说他从手掌心里面就能够出来这么多东西,你说他结的缘广不广?有多少人吃到了他的东西穿上了他的衣服,对他感恩哪。

所以菩萨的六度为什么要修布施?包括四摄法里面第一是布施,实际上就是结缘的问题。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这样去跟众生结缘,你不要一天到晚非常小气,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这是我的东西我舍不得,修菩萨道你就要把你的东西全部要布施出去,布施出去众生生欢喜,这时候你就跟他结上了缘分。所以这是一个事相上的缘,然后他又,这是用福报来结缘。再就是还有示现,他示现常常示现国王,示现国王就是他有福报,可以修布施,修财布施。我们看阿弥陀佛因地他示现了很多身份,如果他要用智慧来结法缘,他就会示现法师、比丘这样的身份。

总之,他种种身份都在跟我们结缘。他的悲心的缘,甚至我们到三恶道里去,他也跟着到三恶道里面去。所以,在无量劫以来都跟我们结上了缘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阿弥陀佛会那么亲切?有时候会掉眼泪?这都是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跟我们结上缘的因缘。所以这个“缘之所在,恩德弘深”,这个仅仅八个字里面包含着多少深意呀。阿弥陀佛因地无量劫以来为我们众生结缘,他献出了多少生命?骨头高于须弥山,献出了多少鲜血?多于四大海。是这样的跟我们结缘,这里面的恩德,那是高于虚空,深于大海呀。这个恩德弘深,非常深广的恩德。所以才使得我们今生能够对阿弥陀佛有这么一种感情。于是才能够听到净土法门这种两土世尊的教法,有一种善根的开显、启发,让我们欢喜,让我们相信,让我们进入,这样就也触动了我们无量劫以来善的种子,也让一切内魔外魔不能障碍我们的这个出离的,这种解脱的大道。

所以,释迦牟尼佛指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具足四悉檀的利益:让我们听了欢喜,这就是世界悉檀;让我们触动宿世的善种,这就是为人悉檀;让我们魔障难遮,就是对治悉檀,破恶;让我们体性开发,就是无量光寿的性德也开发出来,这就是第一义悉檀,入理益。四悉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行人要通达净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师劝人要通达净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

心不知心,如何万虑休

在不念阿弥陀佛名号之前,我们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佛教词典】一切戒

【一切戒】 p0002   瑜伽四十卷二页云:云何菩萨一切...

【佛教词典】三等

(一)又称三平等、三三昧耶。密教以身、语、意三密平等...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

随喜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第五...

六字明功德颂

嗡 能消除天界生死苦, 嘛 能消除非天斗争苦, 呢 除...

胜鬘夫人的十大弘誓

胜鬘夫人是佛教的模范优婆夷,也是一位典范信女。她是...

狗妈妈火海救子

近日在智利南部的一个城市,一只德国牧羊犬上演了火海...

慧律法师《佛心禅话》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陪他做一只蘑菇

有一个精神病人,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

不吃鸡肉的7个理由

1、鸡比狗和猫更聪明 最近已有几份研究显示鸡其实是十...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

辨体一实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体,辨释这部经典的体...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你事业会成功吗

母亲对我谈起小时候的情形:过年时家中都备有糖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