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  2011/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译文

首先应当阐明佛法兴起因缘的总义,谓诸佛如来只为一大事因缘而示现于世间,那么释迦本师的一代时教,总括其大意,唯是希望众生全都能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现在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就是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  

兴起因缘的别义,则专门就此《佛说阿弥陀经》而言,又有十层深义:

一者、释尊以同体大悲心,悯怜末法众生,以此念佛法门作为救度的桥梁故;

二者、释尊特别在无量法门当中,拈选这个殊胜方便法门故;

三者、释尊广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意在激扬策励生死凡夫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故;

四者、能善巧化导执著偏空的声闻、缘觉二乘行人,回小乘心向大乘法,令其念佛求生净土故;

五者、勉励劝进初发心菩萨,亲近阿弥陀如来不遭退堕故;

六者、以一法门广摄利根、钝根众生,都能获得度脱故;

七者、以弥陀本愿力,慈护摄持具有众多烦恼罪障的凡夫众生,不再因恶业堕落三恶道故;

八者、信愿持名,即凡夫生灭心,得入无念实相故;

九者、善巧开示因于往生事相,真实悟入无生理体故;

十者、反复阐明此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乃成佛之中的捷径,而持名念佛往生,又是捷径中的捷径故。

【按】

莲祖以华严义理境界诠释阿弥陀经,上述十大净土法门缘起,广大精微,直揭佛心愿力奥藏力用,吾人宜深体味,通身靠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

【推荐】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

比丘度化阿恕伽王建塔因缘

阿恕伽王(又称阿育王)是一位暴虐无道、嗔怒好杀的君王...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

这种情况是对佛的愿力认识不足吗

问: 我越是修行,越觉得自己差劲,越来越惭愧,越往自...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唯有忏悔才能消除业障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归根结顶之法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法门,处处劝勉...

【佛教词典】与贼期行戒开缘

亦名:期贼行戒开缘 资持记·释释相篇:“不犯者,先不...

【佛教词典】大乘无作大戒

(术语)谓天台宗之圆顿戒也。是为大乘戒,故曰大乘,...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难以报答是父母的情

平时: 我:妈,没钱了,打点钱吧。 妈:多少? 我:...

持名念佛功德殊胜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

丰子恺《十二生肖》漫画

丰子恺《十二生肖》漫画。以上作品由丰子恺原创,吴浩...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

如何避免年纪大或病痛时,颠倒不念佛

问: 请益法师,很多人平时很用功念佛,但年纪大或者病...

面对魔军的这十支队伍,能不能打胜仗

这个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

星云大师《耐烦的好处》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请温柔地对你的家人讲话

一个女同事讲话极温柔,我们也因为她的温柔性格受益不...

善恶因果,错综复杂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