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念、无相、无住

净慧法师  2021/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念、无相、无住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一股勇气,都能打起精神来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一旦离开了禅堂,回到了世俗生活中,又抵挡不住种种的诱惑,一切习气毛病又故态复萌。所以,不管是在禅堂内还是在禅堂外,是在家庭还是在寺院,我们都应保持一颗精进的心,不要懈怠。人的生命很有限,人的生死问题很严峻,迷惑的问题很严峻,不趁我们还有精力的时候来解决这个大问题,更待何时呢?

因此,接受了佛法,信仰了佛法,并且程度不同地理解了佛法,那就要很好地珍惜这种法缘。要向佛陀学习,向诸大菩萨学习,向历代祖师学习,他们都解决了人生的大问题。我们是在学佛,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在人生亘古的迷惑上求得一个彻底的解决、彻底的觉醒,这样才不空过此生。

我们七日禅修进行了五天。名字叫做禅修,但实际上没有讲到禅是什么,要怎样进行禅修。我想,禅就是这样,禅修就是这样,如果还要画蛇添足地讲什么是禅,那已经不是禅了。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学习禅宗首先要明白禅究竟是什么。六祖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是《六祖坛经》的原话。“我此法门”指的是什么法门呢?就是禅宗的顿教法门。顿教法门离名离相,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说“先立无念为宗”。

明明坐在这里,念头像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地起灭不停。怎么能够做到无念呢?无相为体。我们满眼的青黄赤白,形形色色都是相;万象森罗,山河大地,无不是相。怎么能够做到无相呢?无住为本。无住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切法迁流不息。一切法在迁流,时间空间在变换,所以都不可定位。既然不可定位,那么一切法都没有住相。

而实际上,在我们迷惑众生的印象当中,看到世间一切事物虽有迁流,但是从印象上觉得万事万物至少有相对的稳定,相对地保持一段时间的住相。事物存在的状态有四相:生、住、异、灭。一切事物有出生的相状,有住持的相状,有变异的相状,有坏灭的相状。四相宛然,怎么能说一切都是无住呢?

一切事物迁流不息

六祖大师的精神,六祖大师顿悟禅的核心就是“三无”:无念、无相、无住。“三无”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断惑、破执的根本,是指导我们直接证入真理的钥匙,是打开我们每一个人自家宝藏的钥匙。

第一,无念。念就是概念,也就是名言。名言表述的是一切具体的事物。同一个具体事物可以用多种名言来表达,究竟哪一个名言能够把这件事物表述清楚呢?我们能否从名言上看到事物的本质呢?亲证一切法的实相呢?不能,因为名言概念和事物本身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名言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安立的,不是事物本身。要认识事物本身,一定要离开名言,透过名言,不要在文字上兜圈子。认识事物的实相是要通过不立文字,亲见本来。所以,六祖大师的顿教法门“先立无念”为宗旨。

第二,无相。具体的事物有名有相。名相只能是引导人们去接触事物本身,名相并不是那件事物。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改变,相也会有歪曲错误的反应。所以要离相,要离名。

第三,无住。住,实际上首先是把一切事物看作是静止的、不变的、永恒的,那就是住。一切事物是不是如此呢?不是的。一切事物是瞬息万变,迁流不息的。孔子对颜回说:交臂之间(时间极短的一瞬间),我孔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孔子,你颜回也不是原来的颜回。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诸法无住的实相,交臂之间新新不已。

认识到无念、无相、无住,对于我们破无明、断烦恼、除二障、显真理来说,就是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之所以有迷惑,就是从名相而来,就是从一切法常住不变的执著而来。实际上,事物本身,实相本身,是离相离名的。我们的意识面对这个世界,就像流水一样不断地翻腾,种种妄想分别,对于离相离名的真理实相不了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就要有甚深的智慧、无上的般若,来觉照,来观照。

临济禅师有一首偈子,这首偈子说:“临流不止问如何?”我们面对这个意识之流,妄想翻腾,一下都不停止,怎么办呢?“真照无边说似他(tuo)”。在这里读成“拖”。真照就是大智慧,能量极大、能量无边的大智慧。也就是说,临流不止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一个办法,要用能量极大的智慧来觉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为什么会临流不止呢?因为迷惑的人,不懂得实相是离相离名的。“离相离名人不禀”,把握不住这个离相离名的实相,所以要用般若来观照。最后一句“吹毛用了急须磨”。这一句是承第二句而来。真照好比一把能断秋毫之末的锋利的宝剑,像这么锋利的宝剑用完了之后不能就这样收起来,还要继续磨砺,使它永保锋利。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离一切相,才能见到实相。

我们在此静坐修禅,仅仅是修行的起步,一切都还在名相当中兜圈子,都还在语言文字上面兜圈子。对于离相离名的真如实相,我们还摸不着边。所以我们要从基础做起,要从净化三业做起,要脚踏实地地解决我们人生亘古以来的这场大梦。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进入到禅修、禅悟的实际阶段。因为,禅最终的目标是要开悟。

禅以悟为本,禅的灵魂在开悟,人的转变、人的超凡入圣的关键也在开悟。一切没有想到要开悟的人,学佛就等于是枉费劳神。学佛,佛者觉也,就是要学习佛陀的觉悟。大家这样一听,很多老人就灰心了,我都七八十岁了,怎么开得了悟呢?你不要着急,只要心心念念真正在学佛,你就是开悟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心心念念在学佛,心心念念按照佛的要求在做,按照佛的模样在做,那你就是一个开悟的人。可惜要做到这一点,千难万难。所以无论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不要把开悟当作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迷、悟也就是在一念之间。七八十岁的人有份,年轻的人更有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动念,...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问: 我学坐禅的时候,我用的是数息法,但是我没有按照...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昨天讲到有各种各样的邪见。如果我们修行人一旦被邪见...

【佛教词典】毗卢帽

乃黄檗宗僧所用之帽。因帽上有毗卢佛像,故称为毗卢帽...

【佛教词典】三衣作法不应对头缝

子题:对头缝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不得画作叶...

【推荐】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灾难与人生意义的省思

近日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如短期内多宗空难事...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普贤菩萨警众偈》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

往生的护照--净土三资粮

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

佛教如何解释各种梦境

我们做了各种梦以后,心里就会牵肠挂肚,想要找人来解...

如何掌握给亡者助念和开示的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

出家人可以赡养和照顾父母吗

经常有人会问,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