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济群法师  2013/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而是在这个无形无相而又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比如,我喜欢谁或讨厌谁,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谁在主宰这一切?正是内心抉择的结果。为什么你会喜欢某人?是贪爱的心理使然;为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是占有的心理使然。不仅如此,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与之相应的心理。

在每天的早晚功课中,都会念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一偈颂出自《华严经》,告诉我们:心的运作最终会发展出十法界。其中,包括四圣和六凡,前者为佛、菩萨、声闻、缘觉,后者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所有这些生命形态,乃至其间的种种差别,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根源于我们不同的心行。成佛取决于它,堕落同样取决于它。

我们为什么能成佛?是因为众生本具成佛潜质,也就是潜在的觉悟本体,又称佛性。但同时,生命还有着无始无明,有着与生俱来的我执和烦恼,如果不加以阻止,便会将我们导向恶道。

左右生命走向的,正是那些绵绵不绝而又刹那变化的心念。每个心念的生起,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并通过不断重复积累成习惯。而习惯会成为心态,进而发展为性格,最终固定为人格。你有什么心态,有什么人格,就会营造什么样的生命环境。所以说,每个心念的发展都代表着一条生命道路,顺着这个方向,最终会发展出一个世界。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关注外在结果,而忽略了内在因果。我们干了错事,如果当下看不到报应,就会心存侥幸,就会觉得无所谓,明天可以继续再干,这是非常短视的。因为阿赖耶识早已经忠实地、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这些信息。当我们在重复过程中,这一行为在内心形成的力量就会随之强化。可以想见,如果阿赖耶识存储的都是不良信息,生命将呈现怎样的面貌,走向怎样的结果。

社会上,很多人为了做事不择手段,最后把心做坏了。这种情况在教界同样存在,因为不懂得心行运作规律,做事时不能善用其心,虽然事情做成了,但已误入凡夫心的轨道,或执著于地位,或执著于事业,或执著于名闻利养。如此,人我是非也就在所难免了。

须知,凡事都有两种结果,一是外在结果,一是心灵结果。相比之下,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外在结果是暂时的,而心灵结果是长久的,并能长时间地影响生命走向。我们不要以为坏事做了就会过去,事实上,它都会在内心形成心理力量。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负面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成因。

佛教认为,善行能招感快乐的结果,而恶行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种快乐和痛苦不仅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内在的。当一念慈悲生起时,内心是开放而柔和的;而当一念嗔心生起时,内心是扭曲而动荡的。这些结果,是我们当下就能感受得到,体会得到的。

如果心行力量强大,还会导致生理反应,影响色身健康。有些被烦恼折磨的人,甚至痛苦到要去自虐,要去自寻短见,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已无法承受这些烦恼,所以需要身体共同负担,或以毁灭身体的方式进行对抗。可见,这种力量是多么惊人啊。那么,这些力量从哪里来?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不断纵容起来,发展起来的。

所以,发心不仅意味着你要发展一种什么心理,还意味着你将成就怎样的人格,感得怎样的命运。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所在。根,就是因——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若是因种得不对,比如以贪心、私心想要成佛,那是绝对无法成就的。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生命结果。这个发心包含最初的动机,也包含做事过程中每个当下的用心。有时,我们的确是本着高尚的利他之心开始做事,但在做的过程中,却逐渐偏离方向,进入凡夫心的轨道,这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凡夫心代表着我们无始以来的固有习惯,如果不是时时警惕,刻意扭转,很容易落入业已形成的惯性之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用心灵的力量来引导你的生命

基本上佛教把众生分二类:一个叫觉悟的众生,一个叫颠...

心灵的解放

一、 在你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是否必要;若...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心地的耕耘

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

【推荐】你有没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以前常听到老师讲要放下,我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个中意义...

抑心不违教法

过去,有一位宰相过世时,儿子年纪还很小;宰相去世后...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古人视五福临门为祥瑞。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足、康宁...

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问: 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 济群法师...

佛教如何看待知识

问: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济群法师答: 知识对人类究...

【佛教词典】五乐

(名数)一出家乐,世间之人,多诸惑业烦恼,出家达道...

【佛教词典】声闻乘中不说阿赖耶识等

【声闻乘中不说阿赖耶识等】 p1395 摄论一卷五页云:复...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问: 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

星云大师《祸兮福兮》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

【推荐】在净土法门里你要生起三种信心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

不怕错,只怕不改过

佛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做已能悔。」意...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

钱是一味药

《全唐文》中收录了一篇唐人张说的奇文《钱本草》,全...

以吃菜为杀生,是不按道理之邪说

原文: 戒律之不伤一草,则不许吃菜,以吃菜为杀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