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如何才能对治欲望

济群法师  2011/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才能对治欲望?佛陀告诉我们:“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过去的丛林中,老和尚总是告诫弟子们要惜福。现在想来,这句话的确特别有道理。

从个人来说,一生的福报有相对的固定性;从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过去几千年,我们已经习惯于大自然无私的奉献和给予,似乎大自然的宝藏是无尽的,可以供我们尽情索取。但随着人类对地球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我们才发现,地球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说大自然的恩赐是人类共同的福报,那么,它不仅属于我们的祖先,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曾经有人说过,我们不是从祖先的手中继承了这个地球,而是从后代的手中借来了这个地球。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合理使用,而是像败家子般任性而为,那么,大自然赐予的这份福报很快就会被我们挥霍一空。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又何以为生?等待人类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十六世纪以来,在西方唯物论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以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高于一切。当追求物质利益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时,人类也不知不觉地物化了。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人类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世界就能获得和平安定。

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却是: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为争夺资源而导致的争斗也始终没有停止。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质生活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人类心灵的问题。

佛教认为,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只要人类的贪、嗔、痴还存在,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就不会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也不会停止。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出家人完全禁欲有三种原因

有人问,佛教主张禁欲,是否又主张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

有了爱欲,就不能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

证严法师:最健康的人生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

欲望是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

忏云法师谈欲念

眼观色、起心动念;耳听歌舞倡伎。眼看舞,耳听唱,戴...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推荐】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

佛教怎么看待做梦

问: 佛教怎么看做梦? 济群法师答: 通常来说,梦是...

依止善知识的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之初,以《楞伽》印心。自四祖后,...

【佛教词典】苏啰多

梵语 surata。(一)又作苏喇多。意译为妙适、妙住、妙乐...

【佛教词典】神通

【神通】 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

面有菜色者五谷杂粮帮你补

常宜清轻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唐孙思邈《千...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

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

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

泥问佛祖

泥土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

师徒的相摄之法

【原文】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弟子事师有五事:一、...

念佛时常不自觉地运转周天,此种观想是否为妄见

问: 我是一个练过气功的学佛者,过去亦常持佛号,但修...

为什么多生多劫还没有解脱

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积的...

宠辱谁能不动心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

散乱心念佛是否可以往生

问: 散乱心念佛是否可以往生? 大安法师答: 散乱心...

梦参老和尚《弥陀心法》

错误的观念 没有讲经之前,跟大家说几句,最近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