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梦参老和尚  2019/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经,除《阿弥陀经》之外,都有请,三请而后说。佛说法的因缘是为众生。哪一类的众生,给他说哪一类的法,不是一切众生,都普遍得闻的。

这我们大家读这个《地藏经》,大家读《地藏经》感觉到没有?《地藏经》上没有一个阿罗汉,当机的也没有,闻法的也没有。说法的呢,配合,跟佛一唱一合说法的,全是等觉菩萨,都是我们讲《华严经》十一地菩萨。因此那一部经论,是属于“华严”系统的。只有在《地藏经》上说,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嘱托文殊师利菩萨,嘱托定自在王菩萨都是,每逢都是每个菩萨跟佛一唱一合的,说的《地藏经》。那是对那一类根机,那一类根机。

而说法处所呢,不在人间,在天上。《地藏经》全部,从始至终都在天境,忉利天。说法的处所、地点、条件,说法的因缘都不同,都不同。那么的就是随众生缘。佛出现于世间,是度一切众生,是为一切众生说法。所说的法,不要去分别说法的相,法相,不要分别它的相;应当无分别的,犹如虚空,没有差别相。各个经,各个的处所,是众生的分别,佛没有分别。

佛在他的定力当中,无量定的游戏三昧自在庄严住持。这样子给众生说的微妙法,让众生莫取执著,无所执著。你是个什么根机,你能入到哪一乘。“令于三乘随宜趣入”,你应当进入哪一乘,你就学哪一乘的法。具大甲胄的菩萨摩诃萨,那大菩萨内心清净。内里的胄,外披盔甲,那叫甲。甲胄说外相无障碍,内心无障碍,内外都无障碍。所以那些大菩萨摩诃萨给众生说法的时候,一切无障碍,对机说法。

能“令诸众生,闻此最胜甚深法已,于三乘中随其所乐”。你心乐什么,你就学什么好了,随趣一乘,三根普被。乃至于对于我们这一生,种善根的众生,种种善根就令你成熟,成熟这个善根。

我们每位道友,自己都会体会得到。怎么样去体会呢?比如说你看到大乘经典,你心里非常地欣乐,一看就能进入,进入而后不舍,不舍就是每天不断地,乃至念那个菩萨的圣号也好,修他所说的法也好,听他所说的话,记载的记下来也好。大家可以看,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想,看看许多的道友,各个人爱好不同,爱好不同。

咱们认为住在五台山,文殊菩萨大智慧,很好了。有人向我讲,他说文殊师利菩萨好像不大慈悲。我说那谁慈悲呢?他说是还是观音菩萨慈悲。我说那你到普陀山去,到那普陀山去吧,我们这是五台山。菩萨有分别吗?菩萨没分别,众生的心,分别很大。

也有一个道友,我劝他说,你念念《地藏经》吧。我才不下地狱呢。他怎么理解的,他说要念了《地藏经》是下地狱的,他说我才不下地狱,他就说我不念《地藏经》。一切众生,个人的体会不一样的。所以佛所说的法,随众生心。

佛说的《华严经》,咱们看见是究竟的佛果德不思议。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什么呢?他说佛教的《华严经》,这部小说真好。他看成是小说。不是一般的人,北大教授胡适之,后来到台湾去,他就说《华严经》简直是最好一部小说。他把它当成小说,当成神话,当成故事来看。也好啊,也种种善根。

“随于一乘,极善安住”。就是随缘吧。能入大乘的,就住大乘法上。你想了生死的,那你就先知苦断集,你也得别造恶。知苦断集,就是把世间的恶因缘,都把它断了。知道这些都是苦的,没有一个甜的。这苦是你招感来的,你先不招感了,这个就断了。现灭、寂灭的道理。去修道,修道证到寂灭理。

也有些人,他一入佛法之门之后,他说这法子太好了,光我一个人得到不行,我让大家都得到。起码让我六亲眷属,再缩短了,让我父母,让他们也都入道。他的想法,一闻到法,他想到不是自己,想到一切众生。所以随遇哪一乘,能都把他运载到安住,到极善的地方去,都把他运转。

“终不令其于生死中,增长种种恶不善法,令于涅槃坚固不退”。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千万莫要执著,一切都不著,于一切法都不要执著。给众生说的不执著法,就看破了,假的,空的。过去我们说假、大、空。假的,空的,但是很大。什么大呢?圆满无缺的。

这一切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你应当知道,第一个是世间因果,一个出世间的因果,一个是善恶的因果。你对哪一类机的,应该说个善恶因果,或者是给他说个世间的因果相,乃至出世间的因果相。但是最后告诉他,虚空里头没有一切相。说佛所说的法,一切相的本身,不存在的。这进入大乘,这进入究竟。

因为如来以无量的定力,游戏庄严,利益众生,住持佛法,利益众生。那这个无量庄严住持什么呢?就是这些法。凡是我们所闻到的法,都是佛所住持的法。

佛告诉我们,在一切经里头,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执著。求经上所说的解脱,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我说这是什么道理?学一部经,执著一部经,学得越多,束缚越多。不但没解脱,还增加了一个束缚。跟佛的教授给我们的恰恰相违背。佛教我们无缚、无著、解脱、自在,而我们是增加烦恼。学什么,烦恼什么,增加烦恼。佛教我们说是断烦恼,证菩提。我们是增加烦恼,趣向于三道,这三道就是三恶道,增加烦恼。

这个道理很深的,很深的了。所以个人的悟得、认识不同,认识不同呢,他所有的看法就不同。像那个宋朝的张无尽居士,他说了,断除烦恼增重病,趣向真如也是邪。他说,假使你有意去断烦恼,有意地想证真如,错了。烦恼不但断不了,真如你也达不到。应该怎么样呢?无作、无著、无缚、解脱、自在。

梦参老和尚《地藏十轮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修行最怕的两件事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

做事认真是执着吗?这种算随缘吗

问: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们很多的佛子喜欢说随...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一个人如果整天带着抱怨的心情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

神医耆婆未请槃特比丘的因缘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说法度众。一天,神医...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

自己要建立一个正知正见的防御机制

问: 弟子曾向你求教山西某法师歪讲《法华经》并为弟子...

蛇头与蛇尾

从前有一条蛇,有一天,蛇头与蛇尾巴吵了起来,抢着要...

莫作愚痴的老实人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造像的功德,有一个《造像功德经》,只说是一般的世间...

华严的大悲心

我们这个发心的,学华严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没有利益众...

做了这个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

为何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么重要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

【佛教词典】大根

(术语)大乘之机根。法华玄义一曰:令大根从不融向于...

【佛教词典】摩竭陀

(地名)Magadha,又作摩诃陀,摩竭提,摩伽陀。中印度...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星云大师《佛教奇事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哪些钱财是不可以赚的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

【推荐】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第一种,就是不孝父母。 如...

知足

维斯努神对一个信徒无休止的祈求感到厌烦了,有一天便...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心作心是之义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

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欧亨利礼貌...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

业障清除的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古代大德诵持《大悲咒》的感应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