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现代人如何修行

2012/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代社会,以其节奏快,信息大,时间紧,事情多为特征。大家成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当中,人欲汹汹,钱欲滚滚,在物质异化了的世界波涛中行船,自然,烦恼频生,不绝于心。虽然现代人想了不少办法,如旅游、度假、休闲,到公园去,到保护区去,但也只是宁熄一时心火,吐纳一时清新,只治标不治本。如何在闹中取静,于躁杂中真正做到“心静自然凉”呢?也就是说,现代人如何做到又要食人间烟火,又能修菩萨道呢?

我自己的体验是:静心是修行的根本;收视返听,返身观照自我才能自悟悟他;依戒止心,依戒止贪嗔痴疑慢,即是防微杜渐,平时恶莫过于酒色财气之念;天天习定练功,定中念佛念咒,戒定慧三者一体,缺一不可,戒是前提,定是手段,慧是目的。

一、静心

《六祖坛经》有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我深感如斯。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心真是如古诗所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心平即是持戒。因为心平了自然可明心见性,言行举止能圆融无碍,自然有度。

何以静?

少言得静。言而开口,口开是非,舌饶恩怨到。实在有感说话亦是造业之一。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海军军官跟他的部下开玩笑时说:“人生最要紧是管好两个‘巴’——嘴巴和鸡巴。”我听完这个真实故事之后,马上捧腹大笑,笑其粗俗幽默,但笑止后我不得不承认:许多真理并非源自名人之口,老百姓口中的真理才是最朴素,最真挚的。管好这两个巴,既可修身,亦可养性。

独处而静。有人耐不住寂寞。白天上班跑业务,晚上也不愿独处歇心,上酒馆,去卡拉OK、桑拿、按摩。还美其名曰:放松休息。殊不知这叫火中添炭。虽然我们不可能象古人那样“独钓寒江雪”,“采菊冬篱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但我们完全可以斗室养心自为大,象鲁迅先生一样,“破帽遮颜过闹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少欲而静。欲,则是执。少欲就是要破执。烦恼皆由执着起。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执着(美其名为追求),自然业障不断,谈何“无为而无不为?”哪能“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人便不可能有“物物不为物所物”,“积德累功,莫问前程”的境界了。

二、收视返听,返身观照

人整天都是投心向外,投五官于声色,投手足于钱物,很少有时间“反闻闻自性”扪心自问,自省如孟夫子那样“吾一日三省吾身”。

人只有收视返听,返身观照,才能见微知著,解剖自己。一日下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是好是坏,只要你静下来想一想,你就会悟点什么,这叫“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修行不修脑,枉为菩萨道。

要有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容己容人,二是笑人不如笑己。胸怀宽广,慈悲为怀,以一笑卸胸中块垒。一个人如果学会笑自己的可笑之处,那他就会找出自己的修行不足之处,警而醒之。

悟可学。学悟务必尝试记下来。我把这样的日记本取名为“三密记”。

笑与悟密不可分。遍观诸寺庙观音菩萨与弥勒菩萨无不笑而悟今悟后,一切诸佛无不是笑容庄严,脸含最高境界的笑——慈悲。现代人一紧张,笑颜没了,悟自然也没了,整天过得浑浑噩噩。

三、依戒而止

人贪而忘返,嗔而生怨,痴而执着,疑而劳思,慢而不能圆融。

酒伤身,色乱性,财迷窍,气失智。

依戒而止,就是要使这些七情六欲得到平衡。社会上许多人误以为“清心寡欲”只是佛门之事,是近乎残忍的贬义词,其实,在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接受了东方养生观,中国禅文化观。

对于年轻人来说制怒是生活中修行第一大事。佛语说:“火烧功德林”。怒火一把,顷刻间把什么人际关系,功德之类,化为灰烬。我想我辈年轻人,应时刻把梁实秋先生一句话作为口头禅“我不生气。”

对于酒色财气,陕西一长寿老人吴云清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世人都在墙里藏;有人能跳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四、修定念佛

一个自称为信佛,发愿修行的人,如果没有修定是不可思议的,修定可以修佛门中的打坐等,亦可修源于佛门的气功。关键在于能达到平心静气的作用即可。我通过近二十年的摸索,终于选定了与年轻人比较适合——简单易行,自然而然不易出编的功法:自然功。感到该功的确起到自利利他,“养吾浩然之气”的功效。在功前,功中,功后,我心里作金刚念:“嗡嘛呢叭噢件”。念“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念“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念“……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皆不计,长驾白牛车”。

而念佛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念。只要诚心,一定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许多人说现代生活忙,没时间修行,其实修行与干事业一样,都在于一个“恒”字。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信佛之人,自然会有善的果报。

现代人的修行,一定要见缝插针,寓佛道于人道之中。正如我的师父,原厦门南普陀方丈妙湛长老给我题字中所写的那样:“人道成即佛道成”。一旦你有了正信的佛教理念之后,你完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定、习慧。依观音菩萨法门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观心是成佛的捷径,观心时有十个重点

第二个是重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一心即假观。这...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这一生啊,就这样下去,完了

出于丛林,入于古刹,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一...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佛教不是说的,而是行的

古来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这现在出家的人...

慧律法师:什么事都加上一个【无】字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

慧律法师《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念这个咒可以给菜地除虫

今时有一些人,夏夜多蚊,便打DDT。种菜、种花生了虫,...

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资持》云:纳法成业名体。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在律上...

本焕老和尚《黄梅四祖寺首届弘法夏令营开示》

能在四祖寺办夏令营,可以说是你们的好因缘。因为四祖...

关于念佛助念法器的开示

第一个环节,叩磬人员的岗位责任和注意事项,引磬是佛...

【佛教词典】终南

(人名)华严宗初祖杜顺,寂后现灵于终南山,后人称曰...

【佛教词典】阿避陀羯剌拏僧伽蓝

梵名 Aviddhakarna-sajghārāma。意译不穿耳众园。位...

光孝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位於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经典前为什么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因为当时佛灭度的时候...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良医病子的譬喻

良医病子的譬喻...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

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世不可太分明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

钱财乃五家所有

过去,有一位仁慈的国王,以平等心爱护人民,却不曾出...

结叹六度的四种威德

《解深密经》云: 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

【推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漫画版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

星云大师《佛陀的样子》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

邪淫的十二种危害

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