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2014/0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以香、灯、花、果供养三宝,或早午斋前合掌供养三宝,乃至对众生行“财供养”(财布施)、“法供养”(法布施),“供养”几乎可以说是学佛人每天的固定“行程”了。

一、供养即是修福

或问:“学佛人好好念佛修行就好,何必广修供养?”道源老法师针对这个疑惑,曾如是回答:“须知一切行门皆由福报所摄持,设若没有福报,不但找不着一座清净的念佛堂,甚至于连衣食都不能具足,如何能以安心办道呢?三宝是最大的‘福田’,广修供养可得最大的福报,所以应当念佛与供养合一。”学佛讲求福慧双修,只修慧而不修福,菩提路上的障碍与枝节必多,若欲道业兴隆,修福必不可偏废,而供养三宝可得最大福报。

正因供养三宝对学佛人如此重要,所以《菩萨戒本经》的第一条就列有“不供养三宝戒”。会性老法师对于此戒曾有所解:“‘不供养三宝戒’是通于在家、出家;不论出家、在家人都要供养三宝,而在家人更要时刻不忘三宝,这是学佛的根本,非常重要。”又说:“平常得到新鲜、或新出产的谷类、水果、瓜类、蔬菜等好吃的食物,一定要先奉献供养三宝后,自己才食用,乃表示自己的诚意,以至诚恭敬心供养,即表示念念不忘三宝。于有佛堂处,先供养礼拜后再食用,若在外不便亦应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作如是观后才食用,若不如此做,则得‘失意罪’。”由此可知,供养三宝的最终目的,在于使自己“时刻不忘三宝”,而这样的正念与诚心,正可感召福报。

关于供佛,雪公也认为“心诚”最重要,老人家说:“礼佛供养在于心诚,诚则苹蘩蕴藻之菜,潢污行潦之水,佛天皆享。不诚,钟鼎玉帛,珍错醍醐,佛亦不享。儒家尚且‘祭如在’。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如在者,即心念也。”佛菩萨是彻悟并开启自性清净心的圣者,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原不需吾人供养,吾人之所以主动供养,乃在于对世出世间大智慧、大觉悟者的一片恭敬与诚心,而由这颗至诚之心出发,即能获致无量福报。

二、供养三福田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善男子!若有人能如说多少供养如是三福田者,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多受利益。”何谓“三福田”?即“功德福田”(指佛、法、僧三宝)、“报恩福田”(指父母、师长)、“贫穷福田”(指贫穷困苦之人)。佛弟子能常供养这“三福田”,便能于无量世中获得大利益。

特别强调“供养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若能恭敬供养,非但能报答其恩,且能自然获福,故名“报恩福田”。雪公曾说:“佛在世时,供养三宝当然功德很大,佛不在世,家里父母就是二尊佛,因众生皆是过去眷属,未来诸佛,皆有成佛的资格,对眼前的父母都不管了,还管什么。”由此可知,若欲广修供养,应先从供养父母做起。雪公还曾告诫学子:“你们要先孝养父母,趁着父母健在赶紧尽孝,别说大话要爱国爱社会。往生三福,孝为第一,瞒心昧己贪取不义之财供养父母也是不孝,菽水承欢,站住人格,可以扬名声显父母,如果你做得不好,别人就在后面骂你‘三字经’。”可见,不论世间法或出世法,孝养父母都是做人的最基本之处,而论供养,当然也应以供养父母为先。

《佛说末罗王经》上说:“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若有人从平地堆积珍贵财宝,高度到达第二十八层天,并全数布施给需要的人,他所获得的福报还不如恭敬供养父母的人。在这亲情浇薄、伦常败坏的年代,圣言的开示值得吾人再三玩味。

三、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前文所说的“供养”,都偏于外在,其实,论到供养的真正内涵,佛典有另一番诠解。《大般若经》云:“诸欲供养佛世尊者,当修三法: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若能修学此三法者,乃得名为真供养佛。”真正的供养佛,不在供品的丰盛与昂贵,而在于是否能谨遵佛的教诲,如法修行,续佛慧命。《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何以故?曰:“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因为十方诸佛都是依照佛法修行而成佛,所以对于佛法都相当恭敬、尊重,众生若也能依法起修、断惑证真,对于十方诸佛而言,就是最真实的供养。

时代的演变,已促使许多学佛人重于形式而偏废实修,衍生的乱象,便是着重排场而置了生脱死于度外。表面上,佛门看似一片荣景,实质上,依教修行者已居于相对少数。面对“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吾人是甘于做个挂名的佛教徒,或是老老实实谨遵佛敕,真修一回呢?这是在论及“最真实的供养”之外,值得吾人警惕、省思的课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人要如何发起道心

每天讲可能也有人不喜欢听,从下个七开始就隔一天讲一...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赵文卓:学佛法,身心安稳

在四川录制《风云Ⅱ》中的男主角、著名影视名星:赵文...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问: 我在电脑上听讲经,听懂了些道理,引起了我学佛的...

如何防止名利的伤害

在前面的历事练心、积集资粮以后,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

做梦的五个原因

总是被问梦见什么什么是怎么回事,好像佛教就是要帮别...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人为什么会到妈妈肚子里呢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

【佛教词典】式叉摩那体同沙弥尼无别戒体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此学法女,无戒体也,但受别教...

【佛教词典】遮那果德

(术语)果德者,佛果德用之义,换言之,则遮那佛所具...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日诵九百遍,救了两只眼

日诵九百遍,救了两只眼 李怀瑾,江苏睢宁北乡车家店人...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

会性法师:赞佛偈略说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

现在天气热一点,没地方躲。你躲到房里边,也不行,躲...

狐狸报恩

很久以前,有五百只狐狸及狮群同时住在雪山中,狐狸经...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

横死可以往生吗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

有胸量的菩萨,才能招感广大的福德

初学菩萨他在修学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为时间有限,...

天灾人祸难以预料 危机意识必不可少

人在世间生活,尽管前途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到处逢源...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