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慈舟法师  2014/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谈得。就是佛教徒,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故,皈依佛法的人虽多如牛毛,而毕竟成佛的仍稀如麟角。佛教原是选佛场,怎么叫选佛场呢?无论何人,只要肯用功,而又用得相应的,自然就有觉悟。大家在一处一比,就显出来了。俗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优秀为人所钦,陋劣为人所弃。

历代以来,选出的诸佛菩萨也不少,以佛在世时说,有九亿众生。于中有三亿众生,见佛闻法;三亿众生,或见佛,或闻法;三亿众生,不见佛不闻法。见佛闻法,证果的多,或证初二三四果,或证三贤,或证十地。其余三亿,或见佛得益,或闻法得益,决不像我们这些众生,我们这些人都是善根浅薄,没有选去。要是选去了,今日也不会这样苦恼。

佛法传到中国来,选出的亦不少。或由参禅中选出,或从念佛中选出,或由持咒中选出,或从学教里选出,各将本事跳龙门。到末法时代,学净土往生的也有,参禅悟道的也有。但是因为众生根机劣弱故,毕竟是中选者少,落第者多。

说到用功上,讲到学佛的究竟意义上,应该大家都向心地上著力。就是不能“证悟”,也要求得个“解悟”才是。现在有一班人,就连多数的僧伽也包括在内,他不但不能行,连解也不肯向这地方解。大家常说外道是“心外取法”,不晓得佛教中“心外取法”的人,还多得很呢。因为善根浅薄故,听见那样玄妙,就朝着这玄妙的门头做去。标奇立异,总想比别人不同。好出风头,自立门户,种种流弊,是现在随常发现的。这都是由于过去生中爱好花样的习气,深入识田,学佛后,随顺我见习性,又自流露,这是顶不好的现象。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流者自“悲智心”流出,还者还归“本源法界”。近来不是东立一个门庭,西立一个门户,就是你障碍我,我障碍你。尤其是佛,比如大富长者,子孙很多,各人根机不同,故应机而说的法门也不同,无非令悟入本性。尽管法门虽多,我们修习佛法的人,总要分出“本”、“末”、“正”、“助”。如像大富长者子孙,堪为士者令读书,堪为农者令务农,堪为工者令作工,堪为商者令经商,各执一业,不相妨碍。所以俗话常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业。”

出家人任修何宗,都是撑持佛的门庭,同为大富长者子孙。但因为不能兼顾,才各自分领一门。切不可自己学了这门,只说这门好,其余的都不好,自相残杀,同室操戈。所以佛法分与不分,各有好处,亦各有坏处。分是“行布”,不分是“圆融”,行布圆融不相妨碍,方是佛之弟子。佛法如劈旃檀木,片片皆香。但法久成弊,诸宗皆所难免。

应该对于各人所修之本宗,其中善者加以弘扬,不善者亦应指出,对他宗亦复如是,切不可吹毛求疵。诸宗难免有流弊发见,是由于学者未断烦恼故。若说这是通病还可以,因说人并连带说及某宗佛法不好,那是万万不可的。我们要明白学习佛法当往大局上著眼,若不明大局,往往有许多善短号识,一样的“是一非余”,而作诽谤他宗的言论,那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这是说不分的好处。

再说分的好处。因为我们寿命短促,知识力有限。尽此报身,尚难彻知一宗,何况多宗。是以一门深入,较之东撞一头西撞一脑的强些。其所以东撞一头西撞一脑的,都由随缘所转,自己没有主宰。人家给你高帽子戴起来,就改变方针,终至一无所成。所以要有主宰,不可被人家舌根子牵转。多学固然是好,但因寿命短促,故难以学成。若一生就把佛法学好了,那么佛法又不值钱了。单学“解”,一生还不会,何况还要学“行”呢!所以学佛法,要发长远心,像中国佛法分了多少宗,如俱舍宗、成实宗、净土宗、三论宗、慈恩宗、禅宗、律宗、真言宗、天台宗、贤首宗,随学哪一宗,也要几十年功夫。若仅仅知道一点,没有全盘研究,何能济事。

晚学晓得自己根机驽劣,一宗都难修成,就只知道“律宗”为出家人必须修的。律通诸宗,随你修哪一宗,都要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又当首重止持再学作持,律学好了,再选一宗精勤学习,可以增长功德。但是不能兼学,也无过失。惟是学他宗而不肯持戒,这就有过了。如学净土而不参禅,而不持咒等俱无过,大家于此要具眼才好。设持戒好,于诸宗选择与己根机相近的修学。若与性情相投,不与根基相契的,不可修学。譬如有人说禅宗至高,你的根基好,能以修成,你就参禅。一参参了十几年,还不知道话头的意义,就是与好高的性情相投,而不与宿生的根基相近,应当更换方法才是。

学佛法要具择法眼,择法又要择人。为什么说择人呢?因为是过来人故。但是择人也不离法,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对于戒律有根据的人去亲近。蕅益大师云:“其人虽智浅,而信戒见地稳者,应亲近之。其人智深,见地不正而非戒者,不应近之。”晚学虽无择法眼,自觉不可不律身以戒,而终于归到净土。但是上面才说佛的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既以法界为归,何又要归向净土呢?要知道你把法门当成法界即是法界,不知道是法门,即不是法界。

极乐世界距此十万亿佛土,立定目标,趣向净土,即是以前所讲“解要圆,行要方。”解圆,故知十方皆法界,此亦法界,彼亦法界;行方,故不愿生他方,而愿生西方。并且要生在西方莲池的莲台上,上品上生。修行人应有大目标,立大志,行深行,切不可一脚踏两只船,或是一非余。应一门深入,总要自己有主宰。父子上山,各自努力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永不疲倦》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大智度论...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出世与入世

无相禅师行脚时,口渴寻水,这时看到一个青年在池塘里...

了幻法师《超越情爱好修行》

自笔者的《佛法与婚姻》一书2005年流通以来,收到不少...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

智者的十大追求

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

净界法师:娑婆世界的苦与乐

蕅益大师解释经文,他习惯性用对比的方式,我们看第一...

大般涅槃经: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

【佛教词典】慈无量与有情何等乐

【慈无量与有情何等乐】 p1269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五页...

【佛教词典】中阴了生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于中阴中,就能了知他将来投生之...

大安法师:人从哪里来

《起世因本经》中说,地球上的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光...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下品三生,是遇到恶法、恶缘的凡夫。他为什么会造恶?...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习惯上,正念是八种修行之道的第七种。当正念存在的时...

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但却是圣僧

这古来有很多人呐,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后来还...

睡觉前不能念佛吗

问: 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证严法师答:...

蚂蚁的哲学

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

你不必羡慕他人

一个养花人每天给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浇水,每一次他都给...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我们接触到的人可以分为:富贵者、贫苦者、初交者、久...

如果佛性本俱,过去现在未来也本俱吗

问: 如果佛性本俱,是过去本俱,是现在本俱,还是未...

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