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明海法师  2015/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观察布施。“若施彼已,则是我有”,通常我们会说:我有钱,我有什么,有什么。其实你把钱抓在手上,不一定是真正地拥有。佛经里叫“五不坚之财”。哪五个呢?有水火的。如果有水火的灾害,你的财产会损失吧?有盗贼的,盗贼有份,小偷上你家去偷,现在还可以在网上作案,所以是盗贼的;还有呢,是国王的。国王是指国家,以现在来说,如果发生金融危机,货币贬值,那你手上的钱,相当于被国家拿走了。还有可能是我们亲戚朋友的,因为如果你有钱,有些亲戚朋友可能会惦记你的钱,想办法来借,对吧?借了以后再想办法不还、少还。所以你拥有的钱,其实是这五个方面共同拥有,所以是五不坚之财,不是坚固的。

“余家中者,非是我有”,“已施者坚,余者不坚”,看到了吗?钱啊,布施出去才是坚固的。为什么?布施出去就有布施的善业力量,这个善业的力量很大,佛经里有一个偈子:“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里讲的业,包括恶业,也包括善业。所以如果你有布施的善业,这个善业经过很长的时间(百千劫的时间非常长),它的力量也不会消失,果报还会落在你的身上。

“已施后乐,余者现乐”。这段经文太精彩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把钱、把财物布施出去,这种乐是什么呢?是未来的乐。相当于把你们的快乐存在银行,是你们未来的希望、未来所拥有的乐。“余者现乐”,留在你手上的钱呢,是现在的乐。姑且说是现乐,其实还不一定呢。“已施不护,余者守护”,如果你把钱布施出去以后,你不用再为这些钱操心——怎么守护它,怎么让它增值,怎么让它不受损失....。但是留在家里的呢,你就得操心了。

“若已施者,非爱所缚,余者增爱”,已经布施出去的,由于这种布施的行为,我们就不会被贪爱这根绳子捆住,而留在自己手上的钱呢,会增长贪爱心,而且这种贪爱增长到一个程度会很可怕。过去的一年,党和政府反腐,在反腐中,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对钱财很贪爱,以至于使他们敢违纪犯法。还有一些人的贪爱增长到一个可怕的地步——钱变成了他的“宗教”,恨不得晚上睡觉都搂着钱。

“若已施者,非我所心,余者我有。” 这句话有很深的佛理。我们众生有两种执著:我执,我所执。你们现在在柏林寺,如果家里给你打一个电话,说你非常喜欢的一个茶杯被家里的人摔碎了,你马上会心痛。所以杯子虽然在家里,但是其实是在你心里。这就叫我所执。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属于我所执,所以如果布施出去呢,就没有我所执的对象了。

“已施无怖,余者怖畏”。布施出去的东西你不用害怕它被人抢走,但你拥有的东西你就会有害怕。

“若已施者,是道基柱,余是魔柱。”如果布施出去,然后把这个功德回向佛道、回向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道的基础和柱子。

“已施无尽,余者有尽。”你布施出去的钱,它是一种功德力。这种功德力,会给你未来的生命,带来无尽的影响,带来无穷的正能量。也许你帮助过一个人一百块钱,你无意之中做了这么一件事,而这个人又在某一个时间、空间的流转中帮助了别人...这么一个布施行为,给你自己带来无穷的善缘,甚至改变命运。这种故事很多啊。

“生意经”

创造财富呢,应该着眼于救苦。那些真正拥有财富的长者,往往是最能救苦的人。他们有救苦之德,就是他们能够解决和满足众生的某一类、某一种需求,所以才会富有。这在互联网时代,很多软件的发明就是这样的。所以这里讲的救苦,包括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这样来看的话,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应该是佛、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们有无边的慈悲心。

佛经里对佛有一个比喻,叫大商主,就是这个意思,佛是最富有的。所以行菩萨道的人,要有这样的一种财富观——怎么样得到财富呢?从帮助众生、帮助别人、帮助社会,从解决某一类需求入手去创造财富,同时不断地把财富用来继续帮助众生,那你就是一个富有的人。这就涉及到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习惯可能只关注自己的苦、自己的需求,那么一个富有的人、一个能创造财富的人,他应该善于发现和关照社会和大众的需求、大众潜在的苦、潜在的问题。同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方法(包括技术)。假如你们现在能发明一样东西,这个东西一打开,天上的雾霾马上消失(当然不要带来其他的副作用),起码在中国你马上会成为首富。因为雾霾是我们很大一个苦。

所以说如果你们想富有的话呢,首先要训练自己善于对众生的需求、对身边人的需求、对别人的苦,保持一种关注和敏锐。你有这个习惯吗?你的习惯是第一念看自己,还是第一念关注别人?也许第一念就关注别人还做不到,还有第二个选择:第一念关注自己的苦,然后推己及人,第二念关注别人也可以啊。儒家讲推己及人,儒家的教学是从一个人天乘的角度讲;那么佛陀的教法也讲自利利他,也是推己及人。当你的境界到达一个高度的时候,就能做到完全无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天天看别人有什么苦,怎么帮助别人解决苦,那就是大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

看看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按这种逻辑,顶级富豪岂不是...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最适合穷人称念的药师七佛

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

对老鼠、麻雀、昆虫要有布施心

对这些老鼠、麻雀、昆虫,我们要要有怜悯心,要有欢喜...

【推荐】花钱还需要有智慧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

弥勒菩萨下生后的世界环境

关于弥勒佛的一些情况,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中,除了...

梦境对现实有没有某种隐喻的意义

佛陀很少给人析梦。析梦就是解梦,对所梦之境的分析。...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

要去净土,何必带死老鼠

气味相投 有一种鸟,在这天地间什么甜蜜的水果、芬芳的...

【佛教词典】弥勒六部经

(名数)弥勒下生经,弥勒来时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弥...

【佛教词典】三摩地

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

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

善用其心怎么个「善用」法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

我所鸟

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

成功的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庙,距离...

骄慢是心地必除的草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

迷茫时就读读这8句话

1.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

劝孝歌两首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十月怀胎妈妈苦,一朝落草爹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