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有福报之人

2016/0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正有福报之人

当我们看到他人金钱丰厚,有名车,有豪宅,有地位,我们会认为他是个有福报的人,确实一个人有足够的财富,有一定的名誉,是很值得许多人羡慕的,但是他今生能得到的是因为他过去修福积德而来的,而不是凭空而来的,然而外在的物质,是不可能永久长存的,人生无常,世事无常,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间时,他无法将身上的物质财富带走,只有所造的业跟随着他。而且假如这个人不懂得修心养性,行善积德,反而只顾享受生活,时间长后,福报就会变小了,财富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大幅度流失。正如佛经说的,财富共五家所有,水,火,官府,盗贼,败家子。

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获得健康长寿,吃各种各样的营养补品,甚至认为吃某些肉食能补充某些营养,结果造下了杀业,越补越差;有些人看到他人做某个生意赚钱,就跟着别人做同样的生意,结果别人是赚了,自己却亏了,殊不知,赚钱跟一个人的福德因缘有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有钱有权,就是有福报,有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就导致他走向错误的方向。

一个真正有福报的人,不在于他外在的物质财富有多丰厚,社会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的德行,这种德行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愿意为众生利益而付出的心。我们学佛人士就是学习佛菩萨的奉献精神,而不是求佛菩萨赐福。正所谓: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个有丰厚德行的人,即使他散尽所有家产,不久财富也会回到他身边;相反,一个福德浅薄的人,即使给他千万的财富,不久这些财富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丧失掉。生活中,有些人,想尽各种非法手段得到一笔财富,但是往往这些财富都留不了太长时间,因为没有足够的福德和智慧来运用这些财富,况且是造恶而得到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部分人都想的到这,得到那,不断向外索取,永远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看到他人过着奢侈的生活,就觉得这个人有福气,希望过上同样的生活,而真正有福气的人,是那些愿意不断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人外在的富有是因为内在有富足的心态而感召过来的,有了富足的心态,人就会乐意做一些回馈他人、回馈大众、回馈社会的事情。这样我们的福德才会不断增长。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如果都把时间精力放在功名利禄上,放在提升物质生活上,就会让我们内心变得更加匮乏,一个人有丰富的物质基础确实是有福报的体现,但是真正有福报的人是那些常常保持布施的心而不退,懂得惜福修福的人。

愿天下的人都能明了因果,认识到修心养性,行善积德的意义,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财富的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活动。经济活动是广义的说法。从某...

【推荐】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最为开心的时候,但我听说有几位女士...

修福跟解脱生死有关系吗

问: 做善事只是修福,跟解脱生死没有任何关系。这个...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

大寂法师:三种情形会让你生起退转心

一、学佛多年的居士为什么会在重病下对佛法失去信心?...

【佛教词典】娑罗室伐底节

梵名 Sarasvatī pūjā。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节日。...

【佛教词典】慧可(487—593)

慧可,一名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

星云大师《佛教的忏悔主义》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

自信心是做人处事的原动力

自信心是做人处事的原动力,因为有自信心的人,做起事...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九华山

缘起 好,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诸位有缘,大...

佛为父亲担棺

古印度舍夷国(迦毗罗卫国)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净...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摆渡自己的心灵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长途摆渡。在生命的河流中,我们只...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

把自己的家庭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问: 人活着,只要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不就可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