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都在为什么而奔忙

2017/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都在为什么而奔忙

有一次,我到繁华的首都北京出差,晚上路过一座天桥,站在天桥上往远处望去,马路上开着车灯的汽车形成一条穿梭不息的“灯流”,这条蔚为壮观的“灯流”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夜景画卷,仿佛在向我生动地展示着人心的繁忙和永无止境的追求。在感叹“灯流”的壮观之余,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如此多的车在川流不息,坐在车里人们都在为什么而奔忙?”

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这里聚集着世界各国的商人。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你会看到各种年龄、各种模样、各种身份、像潮水般忙碌的人群。看着这些人群,我也情不自禁地问自己:“如此多的人,他们正在为什么而奔忙?”

在火车站、飞机场,在超市、广场、街道,在许多旅游景点,在各种娱乐场所,在每一幢办公大楼里,甚至在寂静的山村、农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群。每当我看到这些人群,我经常问自己:“他们正在为什么而忙碌?他们为什么而活着?”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多年,世人的种种说法也不一而足,但都不能使我完全信服,并曾使我一度陷入思想的混乱。直到我契入佛法之后,才真正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有的凡夫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活着,这个目标就是——趋乐避苦。如《二规教言论》中说:“此等世众爱安乐,恒时唯有求自利,除圣者外之士夫,无有其余之所求。”

不是吗?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个人不希望得到安乐呢?又有哪个人希望得到痛苦呢?除了圣者菩萨外,有哪个不是为自己的利益在奔忙和追求呢?事实上,除了去除痛苦、得到安乐之外,他们没有其他追求了。假如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去寻找一个喜欢痛苦、讨厌快乐的人,我想我们一定会很失望,因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虽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头脑不正常人宣称自己喜欢痛苦、讨厌快乐,但观察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现,这只是他们主观上所做出的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而已,如果我们故意让他们的肉体遭受痛苦时,他们会本能地做出回避痛苦的反应,如果故意让他们遭遇他们所喜之事,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快乐的表情。

我们辛苦地工作,表面上是为了挣钱,而挣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够具备快乐和幸福的机会;我们吃饭是为了解除饥饿的痛苦,获得饮食的享受;我们穿衣是为了去除寒冷的痛苦,获得温暖所带来的快乐;我们交流,是为了去除孤独的痛苦,获得相互理解的快乐;我们睡眠,是为了去除疲劳的痛苦,获得休息的安乐;我们喝水,是为了去除口渴的痛苦,获得无有饥渴的安乐……,仔细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性的行为,就会发现其目的只有一个——离苦得乐!事实上,观察人类的所有行为,不是为了离苦得乐的行为根本不存在。不管是什么性别、什么年龄、什么国籍的、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也不管是具有什么信仰、什么理念的人,也不管某个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承认这一点,得到快乐和幸福、去除痛苦和灾难是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为的本质性的驱动力。

为什么要探讨人类行为的原始驱动力问题呢?事实上,我们只有深刻观察并注意到这个事实,才能理解佛教中“皈依”这件事情的真实内涵。只有真正明白了“皈依”的真实内涵,我们才可能真正进入佛门。

对于一个人来说,“追求安乐、回避痛苦”这个追求和目标本来是一件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在实现方法上却有贤劣之分、天壤之别。

观察世间凡夫获得安乐的方法,其共同特征就是将安乐建立于自心之外的外境之上,如拜金主义者、拜权主义者、拜情主义者等等,他们将自己的安乐建立于金钱、权利和男女之情等外境上,他们实际上是金钱、权利和男女之情等外境的皈依者。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如果将安乐建立于外境之上,也即“皈依外境”,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外境是无常的、迁流不定的、幻化不实的,将安乐建立于暂时存在的外境之上,就好比在沙堆上建大厦,这样的安乐大厦终究会倒塌。

《入菩萨行论》中说:“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如果将安乐建立在外境之上,则终究会一无所获,我们只有将安乐建立于自心如如不动的本性之上,这样的安乐才是真实可信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的觉性本面是光明的、安乐的、永恒的、无有迁变的。此外,痛苦和安乐的造作者是心本身,痛苦和安乐的体验者也是心本身,所以只有将快乐建立于自心之上,才是可靠的。心是痛苦和快乐的根源,所以只有从心地下手,趋乐避苦——这件世人都在忙碌的大事,才能有一个圆满的、根本的解决。

佛教皈依的真实内涵就是在内心深处发誓:从今以后,要改变以前将安乐建立于外境之上的错误习惯,而将安乐建立于自心之上。当我们用佛法的正念调整并控制好内心,则不管外境如何,我们都可以获得暂时的安乐;当我们通过直视心的本性,并借助于上师的帮助,认识并安住于心的光明和大乐本性时,就可以获得究竟的安乐。可惜的是,很多佛弟子将皈依理解成宗教的神秘形式和教条,结果虽然受了皈依,却没有得到皈依的真正利益,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明白这里所说的皈依的真正内涵。

忙忙碌碌为安乐,可是却不明白心灵的奥秘和安乐之道,这是世人的真实写照。让我们从今以后皈依自心——也即将安乐建立于自心的正确信念和如如不动的觉性本面之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必须去走一走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 这里提到古书的《韩...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

看远、看透、看淡

看远,就是说凡是要看远。 怀有宽阔心胸,有长远的目...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色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

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比舍是个出名的珠宝商人和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一次,比...

圣严法师《我要活下去》

有一位退休的政要向我表示,他这一生辉煌时代已经过去...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

随缘自适,烦恼即逝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佛教词典】饥馑灾

梵语 durbhi-ksāntara kalpa。又作饥馑劫、饥馑中间劫...

【佛教词典】祖师忌

即祖师忌日时,所举行之法会。又称祖忌。敕修百丈清规...

股市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这一段时间,不管是在微博还是微信,真可谓被这个股市...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古人说,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最早的时候开始。 教妇初...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

因果报应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报,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个修行...

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

莲宗二祖善导大师画传

一、年少出家,广学经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一、宜简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

星云大师体验最深的一次佛七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

好机会往往错失于一念间

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