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智敏法师  2017/08/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会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快乐了,这个是没有的。

世间上眼光短浅,喜欢冒险,看见有人做了好事却受苦,做了坏事却发了大财嘛,他搞错了,以为业果是没有的。你看,他做了坏事还不是发财了,这个发财是他过去的业果,过去他是布施供养,所以他现在发财了,但是今生所造的业,将来是要受的。

所以说,我们第一个要认识因果是不虚的。造了善业感到乐果,我们不能说造了善业感了善果,这是不行的,果是无记的,不分善恶,只能说是苦乐。所以,善有善报这个话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佛教的原则的。只能说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造了善业决定是得乐报,造了恶业决定是得苦报,这是决定的,这是第一个,业果是决定的。

第二个,业果是增长的。虽然你造的业很小,将来的果也不会受很大的果吧?小时候做点小偷小摸的,不会受大苦的,这个错了。业虽然很小,但是感的果报可以很大。就像我们世间上来说,种树的时候,树的种子很小,将来发了芽,长了枝,成了很大的树,就会结很多的果子,这就是说,因虽然很小,将来发展会无限地扩大的。所以说,不要以为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了,也不要说小的善事没有什么大果就不干了。小的善事好好做的话,也会得大果,所以说,业果是会增长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没有造的业是不会受果的。有的人碰到地震了,那些有共业的都死掉了,假使他没有共业的话,他就不死的,这个过去海公上师给我们讲的公案。

好象是说,过去四川哪里(过去哪一年我记不清了),他说有一个人,他有一天晚上睡觉,觉也睡不着,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就干脆出门散步去了,他散步散步就往城外走了,走出城门的时候,就听到叹个声音,人看不到,“哦,对了,出去了。”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他就往城外郊区散步去了。结果没有走了多远,整个城“轰”的一下,全部蹋下去,很多人就地震全埋了,而他就没有这个业报,他就跑了,就免掉了。他没有这个业,这个业来了,他自然而然会跑掉了。所以说,没有造的业是不会受报的,这是恶报了。好报也是一样的。赌博、投机啊,你没有造善业,你再怎么赌博、再怎么投机取巧骗人,你也不会发财的。所以说,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

第四个,已经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如果没有受到真实破坏,它是永远不会失坏。什么叫真实破坏呢?假使善业,如果你起瞋恨心,那就是焚烧功德林,烧完了,好容易造了很多功德的树林,你只要一念瞋恨心起来,就破坏了,那就没有了。那么恶业呢,你要修忏悔法,也可以消除。

所以说我们有的人担心造了罪怎么办?干脆不要管它算了,这个错了,造了罪就忏悔嘛。不忏悔的话,这个罪都是要受的。假使你忏悔之后,最起码可以把这个罪减轻,也可能全部消除。造善业也一样的,你如果造了善业,做了很多的功德事情,但是你一旦起了很大的瞋恨心或者做了很大的坏事,这个功德也就报销了,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业报的道理,这个道理知道之后,我们可以善巧地利用业报的规律来达到我们的要求。这就是说,业报里边,最根本的有这四个条件:一个业是决定的,造善业决定得乐报,造恶业决定得苦报,这是不会错的。

所以说,我们做事情要尽量做好事,不要投机取巧,做坏事不会得好报的。第二个,不要以为造的业小,就不在乎,虽然种子是很小,但是果可能会很大,是会发展的。第三个,你没有造的因,没有造的业,这个果绝对是不会产生的。就是说,你不没有造恶业的话,你不会受苦报的,你没有造善业的话,好报也不会到来的。第四个,业没有破坏的话,没有忏悔的话,是永远存在的,一定是要受报的。但是就是说你中间忏悔的时候,恶业可以消除,可以减轻。善业,假使你破坏了,起瞋恨心,做极大的坏事,破坏三宝的事做了,也会把功德林烧掉的。所以业报有这四个根本的原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

佛教禁止占卜打卦,为何又有《占察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经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我开...

因果才是人间最公平的仲裁者

心平气和;不平则鸣。人因为经常互相比较、计较,觉得...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阿赖耶识种子具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

悭贪的果报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极乐世界的莲花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阿弥陀经》讲三种庄严:池水、宫殿、莲华,它的重点...

用反作用力来改造相貌

人人都想拥有美丽的相貌,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为什么?...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

【佛教词典】医王善逝

(术语)药师如来之别名(医王之名,诸佛通用,今因药...

【佛教词典】一切色略有四种

【一切色略有四种】 p0011   五事毗婆沙论下十五页云...

大安法师:一定要天天作净土得生想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为何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国

我们看第五的闻法欢喜。前面是讲到极乐世界的受用,你...

念死无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自性。经上说:呜...

广州光孝寺举行2011年秋季传戒大法会

广州光孝寺2011年秋季传戒大法会于2011年11月4日开始...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问: 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

应该喊苦还是喊快乐呢

曾经看过一则禅学典故,说的是云照禅师每天都教导弟子...

古代与现代修行人的不同

道人重轻 古所称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轻之,世所轻者彼重...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

佛为生父宣说佛法

有一日,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有五件事必...

变成富人又能怎样呢

每天,渔人都要驾着自己的小船,到湖里捕鱼。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