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如瑞法师  2018/1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一点傲慢心生起来?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觉得我很了不起?自已的心念是最清楚的。慢慢把佛法的智慧用到生活当中,就会制止自己不好的行为,像杀盗淫;能够制止不好的语言,如两舌、恶口、绮语。

从三归五戒好好来做,一切恶从现在开始断,一切善要积极努力去行。看上去大家都懂,但哪一个人能从断一切恶好好地认真去做?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真正地学习佛法,像刚才说的,就是从我们的生活当中脚踏实地地去做,身不能去杀生,不能去偷盗,不能去邪淫,如果能这样,那你看看这个家庭会怎么样。有嘴巴不能打妄语,不能骂人,不能两舌挑拨离间,不能说那些无益的话,你可以看看自己把关得怎么样。

所以佛成道以后就说:“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简单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第一句说“善护于口言”?很简单,我们看现在的人,犯过失最多的就是口。说话时这个话能不能说得得体?很容易就犯过失的。就身心的行为来说,如果行为没有离开杀盗淫,口没有离开妄语、两舌、绮语,你说你的心能直接达到清净吗?所以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而是要从我们的行为,从我们的语言上来改变,慢慢地来改变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刻薄的人,容易有障碍有压力

一般自力的佛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

圣严法师: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华严经》的四种法界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

生活要合理化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

慧律法师《从心开始》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

布施的质与量,会影响到功德的大小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认为布施的东西要数量多、品质好,...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问: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方海权...

还是在于你的心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层级越高的法界,时间的质量越大

因缘所生法是这样,你越执着它,它对你的限制、伤害就...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

测测自己的宽容度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每题答是记1分,答否...

【佛教词典】供头行者

(职位)粥饮时,行饭羹茶果等之行者也。或单称供头。...

【佛教词典】即身成佛

一、即身成佛的语义   即身成佛的简单解释是:不须改...

人类一思考,鬼神就知道

鬼神为什么能知道呢?佛门中云:鬼神有五通,即天眼通...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

佛法的力量不会消失掉,它会不断引导你

为什么佛陀敢施设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

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

骄傲狐狸的譬喻故事

我现在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个,在山里面一个隐士,...

只剩一具尸首,你还想她吗

一个人的一口气没有断,很像一个样子。等到无常鬼一到...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

清净臭秽,寄此陶炼耳

【原文】 唐道积,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疠疾...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大安法师:贵贱贫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