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法耀法师  2021/0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你一个在家人的身份,怎么可以和这么至高的身份坐在一起呢?从世间这个角度而言,你很不懂事,你很无知啊。(按:下半身干枯,这只是花报,果报在地狱。)

尽管有时候这师父慈悲——师父慈悲是他的慈悲,但是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你不能说师父一慈悲,你就找不着北了,师父表扬你几句,你一下子就好像已经不得了了……那说明你很不懂事。

“俗中贵士之座,犹不许贱人升之”。

这打比方,世俗的那个很高贵的人,打个比方,国王——这个随便的一个老百姓,你随便地坐在王座上,怎么可能?跑到王座上去坐,搞不好给你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况出世高僧,辄便相拟”。出家人这个身份远远地超过国王的身份,这是经里面的比方。

国王的身份和出家的身份,二者如果相比的话,这个国王的身份,相当于一滩大便,所以你在世俗,那个大便上都不允许让你去坐,何况远远超过大便的这样一个法座,法王座。你一个俗人,怎么竟敢和具备这样身份的人坐在一起呢,所以要很小心噢!

你来到寺院里,不是像一些人说的,和师父来交朋友的,这都很不懂事,很愚痴啊。

是以“大师又言”,经里边说“是以经中,共僧同床半身枯也”,佛在经里面说的,说和出家的师父同坐在一起,感得什么果报呢?半身枯干,得到这样的果报,可怕吧?因为他没这么大的福报。

“如是因缘如别广说”,在经里边有很多了,你有因缘可以看,这果报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对出家身份一定要恭敬,这非常重要。

“若至明晨,先沙门起”。

第二天早晨起来应该提前起,不可以像在家里,一睡睡到太阳都出来了,那就说明你也不懂事。来到寺院,我们一般出家师父都起得很早,你来到寺院里住,应该比师父起得更早。但是,你不能起来大吵大闹,应该坐在那里,一心修持,忏悔自己的业障。然后一心念佛,自己积集资粮,等着师父起来,而不是说自己起来,就开始大吵大闹,那就是搞错了。

好,这是第三科。有因缘暂宿的,这我们要注意的,总结一下,就是要爱护。有缘在寺院里住的话,应该“三宝财法应守护”,应爱护三宝物,像爱眼珠一样爱护;

再有一个,不可以在寺院里边住的时候,说世间的闲话、调笑,说那些放荡、嬉戏那些的话,不可以;

再有一个,不可以和出家师父并排的坐在一起,还挨得很近,不可以,这个消你福报,应该恭敬;再有一个,睡的时候应该晚睡,晚于师父。起的时候,应该早于师父。在寺院里住,是这样的,这是“清信入寺法”里边的,这个是正法,第一科。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寺院佛钟的起源与意蕴

在万籁俱寂的清晨或黄昏,每当那悠扬的钟声响起的时候...

世间相的不平等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一般的在家道友信佛之后求家庭平安,求吉祥如意,...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

印光大师初出家的风波

印光法师来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满三个月,大哥就找来,一...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修庙不是和尚的事儿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参念佛是谁,为什么呢?念...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怎样让弥陀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你自身...

别被命运拖着走,要把命运牵着走

中国人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

患难不必求鬼神

邪魔外道有一种非常蛊惑人的方法,就是他给你消灾,给...

【佛教词典】羊毛尘

(杂语)梵语Aviraja,止于羊毛尖之小尘也。俱舍论十二...

【佛教词典】寺格

即寺院之格式。又作寺班。依寺院创立之缘起与营构之大...

诵经拜忏治好了糖尿病

可怕的1型糖尿病及并发症 2010年12月底,我被查出得了...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

返观内照,观此生灭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星云大师:小,不能忽视

一般人皆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世人...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记者: 印顺大和尚,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

还是做胆小鬼最易

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间,忽见一少年站立山崖,似...

奶奶走了,家人念佛助她往生

奶奶走了,在这世间走完了她八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四月...

佛的九大象征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