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转粗重为轻安

容通法师  2021/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转粗重为轻安

三善十一者: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谓此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故。言堪任者,有所堪可有所任受。言转依者,令所依身心去粗重得安隐故。

粗重就是身心没有堪能性。离开粗重的身体或心理状况,让我们的身心比较舒畅就是轻安。轻安是能够伏除那些障碍我们得定的法,令心转于安适舒服的状态。平日里我们依靠的粗重是没有堪能性的,比如我们的呼吸、身体、心理状态都是比较粗重的。

即使是比较细心的,遇到事情很明白的人按照佛法的观察仍然是粗心的。没有经过佛法的修行是做不到真正的细心,心也是沉静不下来。没有调整好的身心就像我们睡觉才醒一样,身体、思维都在不清晰的状态下,很混沌,精神没办法集中,心不能专注,做事做不好,这就是粗重的状态没有堪能性。

如果得到轻安,离开粗重的状态那你就比较舒服和安适,心自由自在地专注在这么一种状态中,做事和修行的质量就会提高。这里面提到的“堪能”就是堪可有所任受,就是你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以把事情做好,担当此任。

“言转依者,令所依身心去粗重得安隐故”就是经过修行转粗重成轻安。比如平日里大家睡懒觉是越睡越懒,如果你按照正常的时间起床,经过洗漱,活动你的身体就会回到清醒的状态上来。所以说经过修炼,比如念佛,打坐都可以让人身心得到轻安,这样清醒的状态会维持的时间长,程度也越来越好,可利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粗重的身心状态会越来越少。

大家要注意粗重这种状态,它离我们很近,拿起来也得心应手,比如我们课间休息大家又是吃东西又是说笑,觉得开心放松,其实这都是比较粗重的状态。轻安的状态是心理非常宁静,安于无染的状态不愿意回到染污的状态上来。人的修行是可以看出一种状态的,有的人别看不念佛,不打坐,但是从他行事为人比一般人要从容、要自在,这就是在心理上有一种轻安的状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六根互用》

我们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业恶,来达到...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星云大师《失败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但成功与失败如影随形,是很难...

往生弥勒净土的修行方法

一、广行布施 《大成佛经》中讲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

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如何把握我们的命运

一、什么是命运 有人说: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

【佛教词典】阿闼婆那

(术语)Atharva?a,译曰咒术。...

【佛教词典】教迹

指教法之踪迹,即圣人布教,各有归从。又作教迹。据四...

济群法师:人心与人生

各位学佛的时间和程度都有一定差距。有些人已学佛多年...

佛度六师现神通

昔日佛在王舍国竹林精舍,广受君民尊敬供养,因此引起...

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何要尊称上下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

到市场买菜去

有两个禅寺,同在一个城中,相距不远。每天清晨,两个...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我今天在过堂的时候,看见各人吃饭,渐渐有些散乱。吃...

七难、七不净,四无常

1.凡人皆有七种不净,因而对自身不必过于执着,有这样...

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

憨山大师说:一般的人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甚至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