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阿姜查  2021/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若我们无法如实觉知它们,就会否定它们,宣称不想见色或闻声,因为我们会受到干扰。若切断了这些因缘,我们要凭借什么进行思维呢?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防护,防护即是戒。有防护感官的戒--眼、耳、鼻、舌、身、意--这些都是我们的戒和定。

想想舍利弗的故事。在他成为比丘之前,有次看见马胜长老正在托钵,心想:“这出家人如此不凡,走路不疾不徐,衣着整洁,威仪庄严。”

舍利弗受到鼓舞,趋上前去致敬并问道:“抱歉,长者!请问你是谁?”“我是一位沙门。”“你的老师是谁?”“我的老师是乔达摩尊者。”“乔达摩尊者教导什么?”“他教导一切事物都从因缘生,当因缘灭时,就随之息灭。”

当舍利弗问法时,马胜比丘给了他这简短的关于因果的解释。“诸法因缘生,有因才有果;若是果息灭,必是因先灭。”他虽然只说了这些,但对舍利弗而言已经足够。

这是一个佛法生起的因,那时舍利弗六根具足,拥有眼、耳、鼻、舌、身、意,若无感官,他会有足够的因以生起智慧吗?他能觉知任何事吗?但多数人都害怕感官接触,无论害怕或喜欢,我们都未从中发展出智慧,反而通过这六根放纵自己,贪图感官享受并迷失于其中。这六根可能诱使我们享乐与放纵,也可能引导我们获得知识与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即使是不好的事。当谈到修行时,我们不只针对美好或令人愉悦的事,修行并非如此。在这个世上,有些事物我们喜欢,有些则否,通常我们想要和喜欢的,即使对同修的比丘与沙弥也一样。我们不想和不喜欢的比丘或沙弥交往,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你了解吗,这是依自己的喜好在做选择。通常只要是不喜欢的,我们就不想看见或了解。但佛陀希望我们去体验这些事,世间解--看着这世间并清楚地觉知它。

若无法清楚觉知世间的实相,我们将无处可去。活在这世上,就必须了解这世间。包括佛陀在内的过去的圣者,都与这些事物一起生活。他们活在这个世上,在凡夫之中,就在这里达到实相,而不在他处。但他们有智慧,能防护六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

打坐时九个调身步骤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1、对座位的要...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

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印光大师《识别正邪》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

【佛教词典】七步蛇

(动物)有毒蛇,人为所螫,行七步必死,故曰七步蛇。...

【佛教词典】佛学

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

哪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问: 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大...

随顺世缘离纠缠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吃茶去》,讲了我们要安住当...

食用含有动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问: 当今社会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数很多,其中有...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三类疾病的对治方法

疾病有三类:一是业障病,宿世的恶业;二是内伤,五脏...

文珠法师《正见与邪见》

见是见解,人的社会背景不同,民族意识不同,思想观念...

为什么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见性是恒常不变、恒常随缘,恒常随缘、恒常不变;虽然...

持戒对治烦恼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一个人堕落三恶道前,会有一些前相征兆

那么假设不幸的是,我们今生的罪业,它在临命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