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悲智等运 严土利生——惟贤法师谈「人间佛教」思想

惟贤法师  2011/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

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

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第一个五百年为小乘佛教盛行的阶段,称为"小行大隐"期;第二个五百年为大乘显教盛行阶段,称为"大主小从"期;第三个五百年为大乘密教盛行阶段,称为"密主显从"期。"三系":指巴利语系、汉语系和藏语系。

二、理之实际,三级三宗:指依据佛教教理内容分为三级三宗。"三级":第一级为五乘所共通的最普遍的佛法要义---因缘所生法的原理,也就是因果法的原理;第二级为三乘所共通的佛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所谓共法者,以三乘虽有差殊,而这三法印是三乘所共遵以断烦恼、了生死的。第三级为大乘特法,这是菩萨所特有的,不共于人天二乘的。此为大乘佛法,以大悲菩提心,法空般若智,遍学一切法门,普度一切众生,严净无量国土,求成无上佛果,为其唯一的誓愿、唯一的事业。大乘不共的空有诸教法,即大乘"一实相印"。"三宗"即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和法界圆觉宗。

三、行之当机,三依三趣:"行"侧重当机者实践上而说的。佛在世时,当机说法,随闻而解,随解而行而证。所依所趣,在当机的各人有无量差别。故法贵当机,当机者妙。"三依三趣":第一依声闻乘行果趣发大乘心(这是以小乘为主,属于佛住世及正法时代);第二依天乘行果趣向大乘果(这是以密法和净土宗为主的像法时代。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身的幻身成化身佛,净土宗如兜率净土,即天国之一,西方等摄受凡夫净土亦等于天国。依这天色身、天国土,直趣于所欲获得的大乘佛果);第三、依人乘行果趣向佛乘。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声闻行果,也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确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实行人生佛教的原理。依于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进趣大乘行---即菩萨行大弘佛教。所以末法时期是依人乘行果而进趣大乘行果的。

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精神是什么呢?就是以人乘为主,兼修菩萨行。他在《人生佛教》里讲:我们做一个人,要做个完人,完人以后要做个超人,超人以后还要做个超超人。从人乘到佛乘,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过程。人,就要遵守五戒、十善,要明因识果;超人,就要宁静淡泊,要身心解脱;超超人,就要具大悲、大智、大无畏,依四摄、六波罗蜜修菩萨行,这样才能成佛。所以,他的理论是做一个完人,进一步做个超人,再进一步做个超超人。佛菩萨就是超超人,也就是最伟大的人。这一点,并不是一般的神秘化,是人格化。他有两首诗,一首是:"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第二首是:"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 

太虚法师倡导"菩萨学处",他说:"六度、四摄,是一个纲领。从具体表现来说,出家的可作文化、教育、慈善、布教等事业;在家的---在家菩萨,农、工、商、学、军、政各部门,都是应该做的工作。领导社会,作利益人群的事业。"他又在"从巴利语系说到今菩萨行"中说:"今后我国的佛教徒,要从大乘佛教的理论上,向国家民族,世界人类,实际地去体验修行。本着大乘菩萨的菩提心为主因,慈悲为根本,实践方便的万行,发挥救世无畏的精神。总之,我们想复兴中国佛教,树立现代的中国佛教,就得实现整兴僧寺,服务人群的今菩萨行。"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始终注重的是以人生为基础,在人生的基础上,发菩提心,不离群众,不离社会。从而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实现人间净土做贡献。这就是"人生佛教"的大义。

问: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以故赵朴初会长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最大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一方面是基于太虚法师"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另一方面还有他自己的一些思想,他们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可从当年太虚法师对印顺所著《印度之佛教》一文看后所写的《议印度之佛教》和《再议印度之佛教》二篇批评文章,即可看出他们各自的佛教立场。太虚法师认为:印顺法师能阐述印度佛教之流变与说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是其优点;"然亦因此陷进锡兰之大乘非佛说或大乘从小乘三藏演绎而出之狭见"。正是在这种佛教思想史观点上的不同,太虚法师在"人间佛教"这个问题上对印顺法师作了批评:"佛法应于一切众生中特重人生,本为余所力倡,如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人乘直接大乘,由人生发达向上渐进以至圆满即为成佛等。然佛法究应以'十方器界一切众生业果相续的世间'为第一基层,而世间中的人间则为特胜之第二阶层,方需有业续解脱之乘及普度有情之大乘。"因而在解脱的对象里,不能将"人间"单纯地割裂出来,"

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有将佛法割离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印顺法师后来自述他的"人间佛教"与太虚法师"人生佛教"不同的原因,其中说到了太虚法师之所以提倡"人生佛教",一是"对治的",以纠正一向重视死后与鬼神的传统中国佛教;二是"显正的",为了时代的适应,应重视现实的人生。约显正方面说,二者大致相近;而在对治方面,则有重大差别。印顺法师认为,所以特提"人间"二字,不但对治了偏于死亡与鬼,同时也对治了偏于神与永生。因此,"天神化"的对治与否,是"人间佛教"和"人生佛教"的分野。

印顺法师在他自己所著的《冰雪大地撒种的痴汉》一书中,列举了自己与太虚法师的四条不同之处:

1、大师的伟大是峰峦万状,而自己只能是孤峰独拔。

2、大师长于融贯,对有些问题"点到为止",不要说得太清楚;而自己却偏于辨异,总觉得还是说得明白些好。

3、大师说"人生佛教",一般专重死与鬼,特提示人生佛教以为对治;而自己说"人间佛教",佛法以人为本,也不应天化、神化。不是鬼教,不是(天)神教,非鬼化非神化的人间佛教,才能阐明佛法的真意义。

4、师以"真常唯心系"为大乘根本,所以说早于龙树、无著;自己则认为在佛教历史上,"真常唯心系"是迟一些的,而且自己世界性的倾向更多一些,不为民族情感所拘蔽,因此不会尊重受"怪力乱神"、"索隐行怪"等后期印度佛教所影响的中国传统佛教。

惟贤法师说,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学佛要成佛,成佛的最高境界是证得圆满的真如实相,做到空有圆融,这方面可以说印顺法师是略而不论。所以就有人批评他是脱离了佛教的实际,忘记了佛教的根本,专门强调人本方面,不像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和赵朴老的"人间佛教"那么圆融,所谓"上合佛理,下应群机",没有根据时代、社会和人的根机来立教。我认为这是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与太虚法师"人生佛教"和赵朴老"人间佛教"思想的最大差别处。

赵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是秉承太虚法师"人生佛教"思想来的。1947年太虚法师在上海圆寂,在圆寂的前几天,他把《人生佛教》一书交给了赵朴老。赵朴老后来明白,太虚法师是要他继承他的遗志。这个话是赵朴老亲自讲的。赵朴老提倡"人间佛教",就是继承了太虚法师的遗志。

赵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个思想、三个传统"上。

"一个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就是说佛教要适应时代,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不能脱离社会。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

"三个传统",第一是发扬"农禅并重"的传统。一方面要修行,要参禅、念佛,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自力更生,要劳动,与劳动相结合。唐代百丈禅师就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禅师作为一个楷模,他活到老都还在劳动。那么我们现在更要进行劳动。在现代社会要自力更生、自给自养。劳动同时要不忘修行,这叫做"农禅结合"。第二就是继承"学术研究"的传统。具体讲,就要传扬佛教真理。我们的藏经不只是搁到藏经楼作陈列、作展览的,我们要读经、学经,要研究,关键是学了以后要弘扬,要把弘扬佛法的真理作为我们唯一的事业,这很重要。第三就是增进"国际友好交往"的传统。要学习历代高僧大德,像晋代的法显和唐代的玄奘、义净、鉴真等,这些人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把国外的佛教文化取回中国加以弘传,增进了彼此的友谊,维护了国际间的和平。我们要学习这些高僧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精神,这是我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对内来说还要增进民族团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搞好接待工作,增进民族间的友谊,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在国际上,要努力传播佛法的真理,为增进国际友谊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赵朴老提出的"一个思想,三个优良传统",紧密结合了时代精神,很伟大、很崇高、也很切合实际。这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

另外,关于佛教自身建设问题,朴老提出五项基本内容:一是信仰建设,二是道风建设,三是教制建设,四是人才建设,五是组织建设。这些都很重要、很宝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母亲的心

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

痛苦的果报,都是由错误的思想产生的

在依他起性当中,依他所执的遍计执是没有的。这个地方...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生活》

第一篇 四恩总报 壹 四恩总报的意义 经云:诸法因缘生...

主人的痰

有一个大富翁养了一群奴仆,这些奴仆有替主人搥背的,...

心地功夫

幽深的石窟里,一位出家人正在精进地禅坐,他用心地在...

学佛要从做人开始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

这里就是地狱

有一个人名叫钱琨,平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因为不治...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

惟贤长老《净土教与庄严国土》

一、净土教与净土宗 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

静水流深,深水无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华尔特雷利曾经写...

【佛教词典】大象藏

(物名)龙斗而生之香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

【佛教词典】十六生

(术语)真言行者成就十六大菩萨之十六三昧,以证圆满...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

善恶因果,错综复杂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

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

人们常说,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截流大师告诉你答...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

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小资型学佛和商人型学佛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

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

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