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圣严法师  2011/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我们观察周遭的人时,常常可以发现,性情暴躁、容易为小事动怒的人,身体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内分泌失调等。而每逢心情颓丧、悲观厌世时,正好也是精疲力竭的时候,身体所供给的能量不足以应付各种事务,因此,我们很容易把一个人的性情归诸于身体的影响。

身体的病痛的确有可能影响心理的健康,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心是身体的主人,如果心理脆弱、不健全,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健康状况。所以,身体上的缺陷或病障可以从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

首先,我们要接受人的身体本来就有病痛的事实。曾经有人问我,什么人不生病?我回答他说:「不生病的人已经死了,而没有病的人还没出生。」因为死了的人不会生病,出生以前也没有疾病可言,除了这两种人以外,没有人是不生病的。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不断经历老化的过程,而且在遗传因子里,人人都带着病因,也就是一出生就已经有病,并非等到年老才会生病。

所以,无论是否感觉得到,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病痛。像我从小就病恹恹的,但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羸弱,所以我会照顾自己,不暴饮暴食,也不过度劳累,因此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也正因为生病,让我觉得自己的福报不够、业障很重,所以才懂得惭愧。因此,生病对我来说,反而是因祸得福。

反观有些人虽然从不生病,但一生病就回天乏术,这是因为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早就潜伏着病灶,不懂得好好爱惜身体,当医生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

由此看来,能够感觉到自己有病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我们也不需要常常活在疾病的恐惧不安之中。例如,我有一位朋友老是抱怨说,自己这里有病、那里有病,要不然就说自己活不到下个月了!这样的话语不论对他人或自己都是不好的暗示,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并不是正常的心态。

因此,平常我们要抱持「生病乃人生之常态」的观念来爱惜身体,当真正生病时,则要避免疾病对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些人发现自己生病后,就像泄了气的汽球,以为自己没有希望、就快要死了。其实,既然生了病就要治病,并且要将心情提振起来。能提早发现身体有病,就能够多加爱护、保养、治疗。至少你还不会马上死,还有时间处理很多事!所以,发现自己生病了,不正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

再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过去世造了很多业,所以当病痛来袭、身体感到不舒服时,要认为这是藉由生病来还报、还债的。能够还债表示你还有本钱,有本钱还债才能「无债一身轻」,这是值得安慰的。另外,佛教也有一句名言:「比丘常带三分病。」这说明了疾病是助道、得道的因缘,因此常常生病的人,就能带病延年,反而能够长寿。

以上这些观念都能帮助我们正视疾病,如果善加运用这种心态来处理自己的问题,虽然身体不舒服,还是能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性情调整过来。如此一来,每天就都能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

替母亲打扫心房

小雅的父亲去世一年多了,母亲还是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

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慧律法师《从心开始》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

佛教的环保思想

如果将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场疾病,在病来如山倒的今...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

【佛教词典】第三禅

梵语 trtīya dhyāna,巴利语 tatiya-jjhāna。新译作...

【佛教词典】达磨舍罗

(杂名)Dharma?ālā,义译曰福舍。慈恩传二曰:达磨...

幸福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恶业 佛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

因果报应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报,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个修行...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问: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 八难是...

何苦一定要生气呢

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

一句弥陀三业皆摄,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来...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应以教育子女实践古圣先...

一棵芒果树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

孝顺父母有三个等级

郁多罗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尤其他孝...

人间也有强过诸天的地方

声闻法和辟支佛这两种佛法都是有出离心,对于世间生死...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 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