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处青山不道场

觉醒法师  2014/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处青山不道场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四十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是以行脚参访著称的禅僧。他在年岁很高时曾发愿游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当时有大德反对他白白浪费时间前去朝山,并以偈语劝阻赵州禅师说:

无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

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

大德告诉赵州禅师,对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世间处处皆是修行道场,并不一定非要朝山参访才能成就道业。偈颂中的“清凉”是文殊菩萨的代称。五台山因为有文殊菩萨示现被称为清凉界;“金毛”则指文殊菩萨的坐骑金色狮子。大德认为,赵州禅师即使拄着拐杖去朝拜五台山,纵然能够以自己的虔诚感得文殊菩萨在空中示现,也不一定就是真正吉祥的事情,因为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悟道了。

后来,一位学僧向赵州禅师参学,问他:“宇宙有成住坏空,要是有一天,风吹初禅,水淹二禅,火烧三禅,世界毁坏时,我们的肉身还会不会存在呢?”赵州禅师回答:“随他去!”

赵州禅师对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满意,但也一直没有更好的悟解,为了求得禅法的真谛,便决定外出行脚参访。此时赵州禅师已经八十岁了。

赵州禅师不顾年老体弱,行脚参访许多名寺古刹。经过多年的参访,请教过很多善知识,但心中的疑惑仍然没有解决。于是,他决定结束行脚生涯,来到赵州观音院开始弘法,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过去很多不解的疑惑,一下变得豁然开朗。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曾对赵州行脚的事写了一首偈语加以评说:

赵州八十仍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莲池大师认为,赵州禅师由于心头存有对禅法的困惑,在八十岁高龄时,还坚持行脚求法的精神令人赞叹,但可惜的是,他虽然多方求道,却一无所获,白白地浪费了许多路费。

历代祖师都认为,真正的修行是在修我们的自心。当一个人内心没有污染,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痛苦的困扰时,当下就可以得大自在。下面这则偈语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偈云: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因此,一个修行者,若能向自心中求,诚心修持,读诵经典,慈悲济人,善待他人,那么处处都是你修行的道场,你也都能够以清净心得大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慧静老和尚昼夜如一的参禅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把住...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

要得在世不造过者,只有参禅一法

参禅人没有过:日用中一切时参,一切处参,一切事参,...

【推荐】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

请问这个是什么

在一座藏经楼上(图书馆),有一禅者在里面从不看经,...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你们专注的是钱

有一位长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接受一...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渔翁得利

六道里面有个阿修罗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没有天...

【佛学漫画】观音菩萨的故事——不眴太子

观音菩萨的故事——不眴太子...

【佛教词典】一大劫

【一大劫】 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一期世界之始末,总括...

【佛教词典】顿渐二教

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

障道的四个因缘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读书遇到障...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却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财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给予。当我们恭喜别人发财的时...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五色养生素食

五色养生素食以低盐、低糖、低脂肪为准则,坚持新鲜入...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菩提是指开悟的智慧。梵语bodhi,系从有知或觉之义的...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用什么样的心来使愿望会成功呢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心灵的素质很重要,真的。有些人...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 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