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宝盖覆舍利,功德不思议

2014/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宝盖覆舍利,功德不思议

有一段时间,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住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接受阿阇世王的供养。但因毗舍离发生灾难,毗舍离民众前来祈请佛陀至其城中,以功德力慰护人民苦难,佛陀慈悲受请,阿阇世王虽不舍佛远行也只能勉为同意。

在佛及诸比丘从罗阅城前往毗舍离途中,阿阇世王在高楼上遥望一行,恐尘土坌污佛身,马上亲自率人持五百宝盖往送佛陀,罗阅城的人民也持五百宝盖跟在佛后,释提桓因恐有尘土染污世尊,又在虚空中加了五百宝盖,还有诸河神也持五百宝盖在虚空中,而毗舍离人民听到世尊要入城,也持五宝盖前往迎接世尊。于是,共有二千五百宝盖悬在空中,庄严佛之功德。

世尊看了这些宝盖,露出了微笑。诸佛世尊若笑时,口中便会有青、黄、白、黑、红五色光出。侍者阿难尊者见了此光明便思惟:‘世尊会笑,必是有什么因缘。’于是,阿难便长跪合掌,恳请世尊开示。

世尊对阿难说:‘你看到供养如来的二千五百宝盖了吗?’

阿难回答:‘是的,弟子看到了。’ 世尊又说:‘假使如来不出家学道的话,将于二千五百世作转轮圣王,治化人民;如今,因为如来出家学道,故不受此宝盖。阿难!过去久远前,有一位蜜絺罗国的善化治国王,以正法治理、教化人民,并接纳四方人民统治此阎浮里地,所有人民都顺从其命令。善化治王有八万四千位夫人及宫女伺候,这些女子皆是出生自高贵的刹利种姓,当时的皇后名叫日光,可惜一直没有子嗣继承王位。

因为没有子嗣,国王心中非常的焦虑,便向诸山神、树神、天地神明祈求儿子。没多久,皇后怀孕了,经过了八、九个月,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正,面如桃华色。皇后见了,心生欢喜,立即抱着小王子前去见国王。国王看了俊秀端正的小王子,高兴得不得了,乃至八万四千夫人也都欢喜非常。

国王立即召集群臣国师、道士,为太子看相,并替太子命名。相师对国王说:“太子相貌端严,世间难有,只要是看到太子的面貌,便会深深的爱念,那么就为太子取名爱念吧!”于是,太子便以爱念命名。国王非常爱念太子,总是目不舍离地看着太子。为了栽培太子,特别建造春、夏、冬三时讲堂供他学习,又派了非常多宫女陪着太子一起玩乐。

一日,太子思维:“这些漂亮的宫女,有谁能青春永驻、常存于世呢?在时间的流逝中,她们终将老、病、死,不离无常法则,不可能常存在世,皆是虚幻不实,然而凡夫俗子却迷恋这些的假相,且心生染着、不知远离。我岂能浪费生命在虚妄不实的假相上?应当立即舍俗而学道。”爱念太子下定决心后,便于当日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并于当晚,断除了所有烦恼,思惟所有赖以支持与滋养的因缘终归消灭,而成就辟支佛果。成就辟支佛后,说此偈曰:“欲者无常法,变易无实定,知此为大患,独游不与俱。”说已,便施展神通飞到虚空中,绕蜜絺罗城三匝。

此时,善化治王在皇宫的高殿上,正与嫔妃、宫女们一起娱乐。他看见辟支佛绕城三匝,既惊讶又欢喜,骄傲的说:“你们看!快来看!太子正飞腾于空中,犹如飞鸟般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国王并不知太子已证得辟支佛果,对着辟支佛说:“太子,你快点下来,和我们一起作乐吧!”辟支佛想要度化父母,便来到高殿上。

国王说:“太子!你怎么穿成这样,又剃除须发,不同于一般人呢?’辟支佛回答:‘儿今日的穿着极为奇雅,并非一般人习惯的衣着。’

国王问:“你为何站在宫外?怎么不进宫中与大家一起同乐呢?”辟支佛说:‘从今日起,我不会再像一般俗人,过着世间的生活,也不再贪恋五欲了。”

国王不了解,便又说:‘如果你不乐于过世间五欲的生活,父王可以安排你到后园中住啊!’

于是,国王立即命人在后园建造房舍。辟支佛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便住在园内的房舍接受国王的供养。过了好几年后,辟支佛自觉尘缘已了,便以神通入无余涅槃。

国王哀恸不舍,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大神祠,将辟支佛的舍利安置于神祠中。国王因想念辟支佛,每隔几天就到园中观看神祠中的舍利。后来神祠日渐凋零败坏,爱子心切的国王见了心生不舍:‘这是我儿的神祠,现在竟已败坏啊!’于是,便将自己常用的宝盖,覆盖在神祠之上,彷彿在保护太子一般。’

佛陀接着说:‘阿难!当时的善化治国王,就是我的前身。当时,我因爱子心切,以一宝盖覆在神祠上,因为这样的功德,在天上、人间无数生死轮回中,都为人间的转轮圣王,或是天上的帝释天主或梵天。国王当时并不知太子是辟支佛,假使知道太子是辟支佛,那么功德更是不可思议。假若如来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必将于二千五百世作转轮圣王,治化天下;但如来已成就佛道,所以今日有此二千五百枝宝盖相随,是因我久远宿世的福德善业所自然应现。因此,阿难!如来是因此因缘而笑。奉事诸佛,功德是如此不可计量。阿难!应当精进努力,供养诸佛世尊!如是。阿难!你应当如此学习。’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力品第三十八之二(一一)》

省思:

六祖大师曾云:‘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承事供养诸佛圣僧,与三宝结下甚深法缘,功德不可思议。今生得遇三宝,又能亲近三宝是最大的福报,当把握此殊胜难得的因缘再结甚深法缘,勤修佛道,发愿生生世世常随佛学,发菩提心,永不退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嘲笑他人得现报

初六那天,去看望外婆,在车上,偶见一位坐在车后的女...

恶口的报应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

积极主动的去行善积德

大家留心世间,常可以发现有的人,福报来临的时候,挡...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贫妇供豆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在道场白华庵...

佛说邪淫有十种罪

○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

善恶因果,错综复杂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

善小而为 无量功德

曾经在法国巴黎的一处车站,由于一位青年没有车票而闯...

傻瓜与聪明人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很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

唐代高僧少康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曾经在浙江有一户周姓的人家,他...

【推荐】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

【佛教词典】没交涉

(杂语)无交涉,如问越言楚,两事相背而不相应也。禅...

【佛教词典】入曼荼罗者

(术语)五种三昧耶中前四种之三昧耶也。义释十二指秘...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问: 我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来,看到身边很...

记恨就是折磨自己

他读的科系,想要在毕业后进入行,要经过学科与术科检...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原文】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

信基督教后可以改信佛教吗

问: 我朋友的女儿被别人介绍去参加了基督教,现在他...

人生三十年

在警卫森严、阴风凄凄的阎王殿上,阎罗王威武地高坐在...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