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殃福追人犹影随形

2017/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殃福追人犹影随形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行弘化。当时有一位天王的太子,名叫辟罗。一日,他从天上飞到祇洹精舍,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后,合掌问佛:“这世间的人都在追求衣服、饮食、七宝、欲乐、官爵、国土,是否有珍宝反过来追逐人们呢?”世尊赞叹辟罗王子:“你提出了一个好问题,确实有国土、珍宝、欲乐追逐人们的情形。”

辟罗太子又问:“称人心愿、圆满如意的因缘,时时随逐于人,是什么意思呢?”世尊回答:“一切行为的造作不出两种:一是行善即能得福;一是造恶则招感灾殃。无论是福德或是灾殃,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每一个人。”

辟罗太子说:“真是太殊胜了!诚如世尊所开示,我的前世曾在人间当过国王,因为心念生命无常,对身外之物无所眷恋,因而想广行布施。一日,群臣集会时宣告:‘我想要做一面大鼓,鼓声隆隆能广传百里。谁能为本王办好这件事呢?’

然而,大臣们纷纷答道:‘臣等无能为力!’这时候,一位名叫“匡上”的大臣,一向效忠朝廷,也是慈悲爱护百姓的好官吏,他上前对国王说:‘微臣可以办到!但是,需要一笔费用。’

国王说:‘太好了!你需要多少费用都没有问题。’于是开启国库,取出一大笔钱财交给匡上。

匡上将满车的财宝运送到王宫门外,并且鸣鼓昭告:‘今日我们仁德的国君,以大慈悲心广施天下,欲救济一切贫穷困苦之人,乃至供养修行之人衣食,凡有需要者,都可以到宫门外来领取财物。’

消息很快传遍四方邻国,穷人们纷纷背着婴儿、扶老携幼前来,络绎不绝的人潮,塞满了进城的所有道路,不时有人仰天欣叹:‘感恩仁德的大王啊!我们这些穷苦的百姓,今后终于有机会脱离挨饿受冻的日子了!’

一年后,国王诏问匡上:‘大鼓做好了吗?’大臣回答:‘大王!已经做好了。’国王又问:‘既然已经做好了,为何没有听到鼓声呢?’匡上禀白:‘请大王明日移驾至城里走一趟,就可以听到德音宣流的鼓声,响彻十方。’

翌日,国王的车队浩浩荡荡行入城中,发现到处都挤满了人,十分热闹。国王惊呼:‘城里为何这么多人呀?’匡上回答:‘去年大王命微臣制造大鼓,希望威音广传百里,大王仁德之声得以宣扬、远播四方。微臣心想:用枯木做的鼓架、死牛皮所做的大鼓,这样的鼓声并不足以宣扬仁王之威德。几经思量后,便将国王交给微臣的财宝,用来供养修行人衣食,救济孤苦贫穷。自从发出告示以来,四方邻国百姓都闻风而来,期待大王的甘露润泽,就如同饥饿的孩子渴慕慈母一般。’

国王听到之后,便问附近的民众:‘你们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恭敬顶礼后回答:‘我们从百里外来此。’有的说:‘我从两百里外而来。’还有人回答:‘我从万里外来的。’接着,大家纷纷禀白:‘圣明的大王!您广行布施,四方邻国人民蒙受德泽都无比欣喜,甚至不惜举家迁离故乡,投奔至此,期盼在您的恩泽庇护下,从此过着安定的生活。’

国王听了十分欢喜,说道:‘匡上,你做得太好了!之前我执着声名,希望藉由大鼓威震十方;现在我终于了解,国家动荡来自民心不安,就像身体有病,我应该施予医药才能治病,而臣下体察民生疾苦,因而广施粥饭扶贫济弱,使百姓咸获安乐、归附于我。’于是,国王宣告:‘以后只要是民生所需,都要尽力关照协助,不必再来询问我了!’

日后国王寿终,投生到天上,成为天妙王。天上寿尽,又下生人间做转轮圣王,所到之处都有七宝随行,侍从前后拥护。如今又投生到天上,成为天王的太子。这一切都是由于当时自己能严持净戒,又能慈悲救济一切众生,才能得到这种福报。只要我们能奉行佛陀教诫,端正身心言行,都能够获得这么殊胜的福报。”

佛陀劝勉辟罗太子:“人的所作所为,如‘影之随身,响之应声’,有因必有果,报应不爽呀!”辟罗太子闻佛开示,欢喜作礼而去。

典故摘自:《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省思: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凡夫追名逐利,不识因果,不明罪福,故佛陀说这样的行为是“枉功劳形”。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佛弟子知因识果,故能从因地上断恶修善、趋吉避凶,古德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诚然,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在修善、利他中舍去我执、法执,如是修而无修,行而无行,一切无著,则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庄严菩提之道,成就真正自在、如意的生命风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阿罗汉身具胜香的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解释

只有长寿而没有富贵,日子也是很难挨过的。为什么有人...

不侵犯他人妇女,能得五种善报

佛言人于世间不犯他人妇女。 这个很重要哦。这个妇女还...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禅斌法师:算命的果报

世人不相信因果,却热衷于算命求签。话说有需求就有市...

佛说六年苦行的宿缘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

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

【佛教词典】开枕

(杂语)就寝也。日用轨范曰:候首座开枕后,困重者就...

【佛教词典】持种心证

【持种心证】 p0849   成唯识论三卷十五页云:谓契经...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

【佛学漫画】药王孙思邈

他被尊为药王,把慈悲心发挥到了极致...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

改变一生命运的微笑

小李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从小继承了数目庞大的家产...

施恩、受恩与报恩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则《樵夫与熊》的故事:有一个...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原文】 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