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证严法师  2011/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因此行化到东庄欲度化他们。

东庄的人,听到佛来了,都很高兴,因为佛成佛后,即受到全印度人的崇拜与爱戴。所以东庄的人很虔诚的礼敬佛陀,请佛为他们说法。佛陀说法的那几天,东庄的人形态上都表现得很虔诚,但心理上却无法接受教化。佛陀看在眼里、悲悯在心里,也只能空叹无可奈何。

有一天,从河的对岸──南庄,来了一个人,全身湿淋淋的走到佛面前虔诚礼拜,那份虔诚恭敬的行仪,使见闻者都产生了衷心的感动与无限的信心。

佛陀问来人:「你是什么人?怎么来的?到此要做什么?」

来人恭敬的回答:「我是一个愚直的人,我住在南庄那边。久闻世尊游化人间,开启人心智慧,除灭众生的愚迷烦恼,所以我虔诚一心要来听受佛陀的教法。一路赶来,但行程中间却横隔着一条河,别人告诉我,河很深,必须渡船才可过。但当时岸边无船,而我又求法心切,有人告诉我:既然你那么急,何不涉水过去?因此我就涉水而来了。」

佛陀听了非常感动,赞叹地说:「信能渡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

信能渡渊,意思是说只要你有信念,即使深渊大河也可以渡过;相反的,没有信心的话,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到达。

再说「摄为船师」。摄就是接受,即使没有渡船,但只要你有信念,肯去接受教法,这个法就像是一条船,可以送你到彼岸。「精进」就能离苦,离此岸的苦而得到彼岸的乐。有智慧就可登彼岸,所以说信心、精进、摄持、智慧,是脱离三界、离开六欲的主要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开世间物欲的烦恼,也就能安贫乐道,从凡夫境界升华到圣人的境域。

佛说这段话,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赞叹从大江对岸的南庄,为求佛法,而不惜险难,游水渡江的愚直人。另一方面则在鞭策近在咫尺的东庄人群,虽近于佛前,而不起诚敬的信念,不生希求、受教、持法、精进、智慧的道心。因东庄人瞋欲心炽盛,所以求道心念不专诚。

道心就是理性,人的本性也是佛性;凡人也都有佛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而理性如果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未得到定之前,要减少睡眠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众所周知的伤仲永,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

不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有惭愧心精进心

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在五浊恶世中还能遇到佛法。...

妙莲老和尚传奇

净土法门中,有一种大精进,大勇猛,大行持,非一般人...

平时散乱不精进,只因没修无常观

我们平时散乱、修行不够精进,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

畏惧三途之苦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惧三途之苦。经上常常讲:失人身者如...

净界法师:精进的释迦牟尼佛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

精进努力是一切成功的载体

我们已经知道了拜佛菩萨与拜神的区别。佛菩萨没有分别...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算命的师父

一个居士问:师父,你会不会算命? 清净说:会,而且...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罗迪克是一个英国战俘,一次他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

物欲横流的年代,怎样做个真念佛人

吴如庵。安徽歙县人,居住于江苏宜兴县。平日一心向佛...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人生仿佛两条船,一为名来,一为利往。然而,计利当计...

【佛教词典】二无心定

【二无心定】 指二十四种不相应行中的无想定、灭尽定而...

【佛教词典】宝池

(杂名)净土之八功德池也。观无量寿经曰:极乐世界宝...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

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为妻之道与七种妻子

佛陀在【玉耶女经】中对玉耶女说了为妻之道: 1、不要...

如何判断念佛人在平时或临终是否具备信愿

问: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现象,以什么方式去判断念佛人...

莲忏法师《地藏经简答100条》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 答:地藏菩萨本愿经。 注...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做一位「施无畏者」

人在和人相处中,最不安的就是畏惧和恐慌,所以观世音...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

闲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杂秽语是语业当中最后的一项。虚诳语、粗诳语、离间语...

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