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谁是最贫穷的人

2023/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谁是最贫穷的人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五百位声闻弟子与上万名菩萨恭敬地跟随佛陀,听法受教。当时,舍卫城有一位善顺菩萨,于过去世曾经供养、奉事无量诸佛,深种善根,于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心不退转。善顺菩萨住于大慈,心从不瞋恚;住于大悲,救护众生从不疲厌;住于大喜,善能使众生离苦得乐、心得安稳;住于大舍,舍离一切分别,平等利益众生;饮食节量自律,少欲知足,众生皆乐见善顺菩萨。菩萨一直以慈悯心劝化大众受持五戒与八关斋戒,又劝大众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喜舍等种种清净梵行。

有一天,善顺菩萨于清晨到舍卫城游方教化;菩萨手持一个劫初时期、阎浮提的金铃,此金铃价值超过阎浮提一切珍宝。菩萨手持此铃,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中高声宣布:“谁是舍卫城中最贫穷的人,我要将此铃布施给他。”

当时有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听到善顺菩萨的话便奔走而来,对菩萨说:“我是此城最贫穷的人,请将金铃布施给我。”菩萨告诉长者:“你不是最贫穷的人,在此城中有一善男子才是贫穷当中最贫穷的人,我应将此铃布施给他。”

长者问:“此人是谁?”菩萨回答:“波斯匿王是城中最贫穷的人。”长者对菩萨说:“你不应该这么说!波斯匿王富贵多财,各种奇珍异宝充满仓库,供他随时取用无尽。为何说他是贫穷当中最贫穷的人?”

这时,菩萨以偈语回答:“设有伏藏千亿余,以贪爱心无厌足,犹如大海吞众流,如斯愚人最为贫。由此复令贪增长,展转滋蔓相续生,于现在世及未来,彼无智者常贫匮。”

善顺菩萨说完此偈后,即与大众前往王宫见波斯匿王。当时,波斯匿王正与五百多位长者清点库藏中的财宝。善顺菩萨对波斯匿王说:“我于此城游方教化,得到一个劫初时期阎浮提世界的金铃,此铃价值超过阎浮提一切珍宝。我当时心想:‘舍卫城中若有最贫穷的人,我要将此铃布施给他。’后来又想:‘城中最贫穷的人,莫过于大王。’因此,现在将此铃送给大王,请您接受我的致赠。”

菩萨言毕,又再次说偈:

“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王恒多赋税,横罚无过人,爱著于国城,不观来世业。

于世得自在,不能荫群生,见诸贫苦人,曾无怜愍念。

耽染于女人,不惧于恶道,邪乱未常觉,岂非贫穷者?

若人知净信,归依佛法僧,于身及命财,常念不坚固。

知不坚固已,于彼不迷惑,能于身命财,永得常坚固。

若能勤念住,乐于不放逸,彼人名富贵,善财常安乐。

如火焚烧时,不厌于林树,王今亦如是,贪爱无厌足。

水不厌于云,海不厌于水,王今亦如是,何有厌足时。

日月常巡历,不厌于四方,王今亦如是,终命无休息。

如火焚烧时,不厌于草木,智人亦如是,未尝不行善。

如水不厌云,如海不厌水,智人亦如是,不厌善增长。

王位虽自在,毕竟归无常,一切皆不净,智者应舍离。”

波斯匿王听完这席话,心中满怀惭愧,对菩萨说:“善哉仁者!仁者虽如此善意开导,我仍然无法深信。仁者所说的这些道里,是仁者自己所思所想?还是有所证明呢?”菩萨回答:“大王没有听说吗?如来、应、正等觉,具足一切智慧,现正与无量天人、乾闼婆、阿修罗等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如来能证明大王是最贫穷的人。”波斯匿王说:“若如仁者所言,具一切智的如来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我愿与仁者一起去拜见如来,听闻如来教诲,并皈依供养如来!”

典故摘自:《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五·善顺菩萨会第二十七》

省思:

波斯匿王虽库藏盈满,却欲深溪壑,难以填满,是心穷;积财无厌,不知布施爱民、怜愍贫苦,是德穷;不知身命财势皆归无常,是智穷;不知出世善法、行菩萨道,是道穷;所以在故事中,波斯匿王是最贫穷的人。《八大人觉经》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欲望会障蔽我们的心,使我们造作恶业,轮转受苦。佛法告诉我们,知足、守道,启发出世的智慧,开启心中无价的珍宝,才是真正富贵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提婆达多申诉的比丘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五百位大比丘跟随...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 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

把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实在是太不值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贫而不贪,就有很大的福报现前

贪会招祸,大家看贪字跟哪个字特别近?贫穷的贫。贫而...

慧律法师: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为什么说一切观象皆是我们的牢狱,因为你执着金钱,你...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

不贪非义之财,终感得一家骨肉团圆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住持之道与待人之道

心定法师刚接任佛光山寺的住持不久,他告诉我一件事:...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

猎人改业

罗阅只国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很多,风...

【佛学漫画】不同的念佛,同样的往生

清朝嘉庆年间,江浙一带在一个月之内有两个念佛人往生...

【佛教词典】性具

性具是说性具善恶,一说性具十界,一说性具三千,是天...

【佛教词典】一切诸行皆悉是苦

【一切诸行皆悉是苦】 p0013   瑜伽四十六卷三页云:...

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

人有四种未来

龙树菩萨说,人有四种未来:从光明到光明;从光明到黑...

学佛的人先从控制情绪开始

常言道好言一声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这个说好话说...

了解自己的优点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

文钞原文: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

学佛后如何发家致富和避免损财

有些人通过杀生、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这些钱财在获得...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

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上下兼收最好的法门

那么我们下面呢,还要回向,为啥呢?现在我将这个祖师...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来自《...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