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乞富不乞贫的须菩提尊者

2011/1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乞富不乞贫的须菩提尊者

佛陀弟子中乞富不乞贫的怪人是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又作须浮帝,须扶提。新作苏补底,苏部底。译言善现,善吉,善业。又称空生。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之人。

(一)须菩提一名的由来

须菩提汉译善吉,其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相师占云,此是吉相,故名。又译善业,禀性慈善,不与物争,及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善护三业,故名。又译空生,以其生时,家宅皆空,故名。须菩提出生婆罗门教家庭。佛陀到他的家乡布教,他的父母改信佛教。须菩提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佛的弟子。

(二)解空第一

佛在祇园精舍,准备说金刚般若时,须菩提在大众中站起问佛:善男子和善女人发菩提心,应如何安住?如何降伏其心?佛答说:安住菩提心,即是布施时,要行无相布施。度生的时候,要行无我度生。如此安住,才能降伏心中妄念。我法二执,不能缠绕;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不能束缚。离一切执,才能见到空理,离一切相,才能见到人生。须菩提闻佛说法,证悟空理,在佛弟子中被称为解空第一。

什么是空?空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因缘,就是空的同义词。佛教说空,不是虚无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无因果的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而是充满了利人济世,广修六度万行的菩萨精神。菩萨于一切诸法不起执著,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才能完成六波罗密的修学,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庄严佛士,安住自在解脱的境界。

传说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过去,佛回到人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前去迎接。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忽然一想,佛的真身不是六根可以看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是把佛的法身当成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的肉身,是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诸法空性,就看不到佛陀的法身。佛的法身是无我、无人、无作、无所不作的诸法空性。空性是无处不遍,佛的法身也无处不在。于是他安然坐下,依旧缝衣。

在迎接的人群中,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迎接我第一个人不是你,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三)乞富不乞贫

根据佛制比丘乞食是次第行乞,可是须菩提离开精舍后,总是到富有的人家去行乞。不管路程多远,他都要赶到富贵人家去,否则宁愿饿著肚皮也不行乞。日子久了,一些比丘批评他看不起穷人,贪嘴好吃。须菩提向这些人解释说:我向富人行乞,决不是为了贪图美味珍肴。如果好吃,我就不会出家学道。为什么我不到穷人的门上行乞?因为穷苦人家,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那里还有多余的饮食供养我们?我们没有粮食救济他们,已经十分内疚,怎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富人施舍区区一餐之食,不啻九牛之一毛。这即是我乞富不乞贫的原因所在。

一次摩诃迦叶对须菩提说: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福多,何必锦上添花?迦叶的话,无疑是对须菩提的批评。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佛陀对他两个人都不赞成,曾诃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地纠正了乞富不乞贫的做法。迦叶著重苦行,依然我行我素,佛陀也不勉强他。

(四)无诤三昧

须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阔达自在,为诸比丘敬佩。但也有人对他冷讽热嘲,说他整天痴痴呆呆,一点也不活动,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些比丘听了这话,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须菩提劝这些好心的人说:修道的人要将讥嘲毁谤逆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缘,可以依此消除业障,加强信心。再说诸法空性的真理,是无我无人,无彼无此,无高无下,无凡无圣,平等一相。辩白和诤论,是有胜负心,与真理相违。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争。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欣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须菩提回答说:您老人家对我的称赞,真不敢当。我决不承认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若我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我执还未断除,终日还沉溺在有证有得的法执之中。其实舍利弗、目犍连才是真正的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里坐禅,一天忽感四大不调,身心非常疲劳。在病重的时候,他结跏趺坐,端身正念著。引发身体病苦的原因,有的是过去的业报现前,有的是现生违缘的关系,用医药不能彻底根除,唯有深信因果,忏悔罪业,修习禅观,从心不苦到身不苦。经过正念和禅观之后,他顿时感到身心轻松自在,疾病也霍然痊愈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

须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

阿难陀尊者-多闻第一

出家的因缘 当我执笔要写下阿难陀尊者一生的事迹时,...

大迦叶-头陀第一

树下生伟人 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推荐】这样的考验荒诞且不道德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常随弟子有千二百...

这一刻急需的,下一刻也许成了累赘

淼镇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附近的山水景色都不错,我们...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佛教词典】缘缺不生

谓虽然主因存在,但缺乏助缘,一切事物就不能显现、存...

【佛教词典】殿主

知殿之异名。又作殿司。西序六头首之一。即司掌佛殿之...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持名念佛简易殊胜普摄三根

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佛说宿殃掷石出血之因缘

世尊于阿耨大泉说法时,在场的五百位比丘除却阿难尊者...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五戒之戒相释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临终的五趣相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