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安徽泗洲(一说山东临淄人),年少出家。纵观大师一生德业,概述有二:

(1)归心净土,勤笃苦行

善导大师出家后,早年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后见西方净土变相与《观无量寿佛经》,心生欢喜,欣慕西方极乐世界,每常诵习十六观行,冥心思维,如法作观,未经数年已成深妙,便于定中,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涕泗交流,举身投地。

贞观十五年,大师二十九岁,至西河石壁谷玄中寺,见道绰禅师,蒙授《无量寿经》。见净土九品道场,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如救头然。每入室长跪唱佛,不到力尽,终不休歇。寒冰天气念佛,亦要念到汗湿衣襟才止息。出则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未尝睡眠。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心绝念于名闻利禄,从不举目见女人。律己俊严,待人慈爱宽恕。凡美味佳肴皆供养大众,粗粝饭食则留给自己。佛前的灯,常年不熄,三衣瓶钵,不用人替自己拿。从不与人聚谈世俗之事,恐怕耽误净业。大师念佛功深,成就殊胜,念一声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百千声,便有十百千道光明从其口出,自证境界不可思议。

(2)弘扬净土,悲心愿切

大师自利成就,悲心不舍众生,几十年来,孜孜弘扬净土法门,所有的香金都用来写《阿弥陀经》,多达十万余卷,画西方净土变相三百余处。大师少时,偶见西方净土变相而引发愿往生心,推己及人,了知艺术感染力与渗透力甚大,故致力于净宗艺术性的弘扬。敦煌千洞中《观无量寿经》曼荼罗的成立,即是大师亲自作画,流传于世。据载,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佛乃由善导大师监制。自古迄今,这尊佛像,以其丰颐秀目,既庄严雄伟又不失睿智慈祥的风格,予人以心灵的震撼。

由于大师净土信念诚挚,德业隆盛,故四众弟子受其感化而归心净土者不胜枚举,其中也有难抑厌娑婆欣极乐之情,以至舍身往生者。据传载:大师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大师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否?”大师答曰:“定生!定生!”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次,出光明寺门,上柳树表,合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逝。《乐邦文类》,《往生传》等,记为善导大师登树自投而逝。考以唐道宣律师所亲闻实录,以及善导大师的塔铭碑记,均无投身自逝之说。证知大师自投之说,实为传闻之误。大师感化力甚大,其弟子中,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念佛三昧成就往生净土者,不可记述。

大师于唐高宗永隆三年(公元681年)三月十四日示寂,享寿六十九岁。弟子怀恽等瘗于长安城内禾原,为大师造塔,并建伽蓝(即今香积寺)。植神木灵草,四时供养不怠。

大师遗著存世者共五部九卷,计为《观经四贴疏》四卷,《往生礼赞》一卷,《观念佛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以及在中国流传的其他偈文。

大师圣德高风,本迹不可测度。据《天竺往生略传》云,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莲池大师亦云:“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见其自行精严,利生广博,万代之下。尤能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亦必观音,普贤之寿。呜呼大哉!”可见善导大师德学之盛大。邕

2.思想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很有特色,在信仰上,具有强烈的宗教情怀;在理论上,继承昙鸾大师,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并丰富发展为一以“他力本愿”为核心的净宗理论体系,澄清了诸多净土理论的迷误,为净土宗在中国的弘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兹分述如下:

(1)信心诠释,深得佛心。

大师诠显《观经》圆发三心以为往生正因。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响发愿心。言深心者,即深信之心。深信之内涵又从众生根机与相应之法两个层面加以诠释: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在生死苦海中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三界轮回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慈悲摄受众生,全身心皈命,无疑无虑,乘托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定得往生。大师以水火二河白道比喻(水表贪欲,火表嗔恚,白道表愿往生心),指点我人在旷劫生死轮回中,忽闻念佛法门,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籍弥陀悲心召唤,现今信顺释迦弥陀二尊之教道,不顾水火二河,念念系缘佛号,乘阿弥陀佛愿力之道,舍命以后,得生安养佛刹,亲灸阿弥陀佛,庆喜何极!如是随顺佛愿,方名真佛子。

(2)大师的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厌离娑婆,欣慕极乐的感情色彩,宗教情怀深邃而真诚,感人甚切。

《观经四贴疏》透过对韦提希夫人厌苦请法求生净土的心路诠释,大师指陈对娑婆世界的厌离与对极乐的欣慕,是成就净业的先决前提,亦是菩提心的本质内涵。云:“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若能急为众生宣说净土法门,令众生舍此娑婆生死之身,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善导大师见到众生由业重慧浅故,难以生起对娑婆的厌离心,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欣慕心,所以,其著作中多有苦口婆心的劝示。兹录二则,以作吾人的警觉,亦体会大师的悲心:“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大众同心厌三界,三途永绝愿无名。乘佛愿力往西方,念报佛恩常顶戴。”

(3)指赞佛陀名号,称念必生。大师慧眼独具,揭示持名乃净宗之心要。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阿弥陀经》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河诸佛诚证不虚;《观经》定散两门教法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大师诠释光明摄取三缘:众生忆佛念佛,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是名亲缘;众生愿见佛,佛及应念现在目前,是名近缘;众生称念名号,及除多劫重罪,命预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障碍,是名增上缘。吾人起行,口唱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由亲缘,近缘,增上缘故,吾人信愿持名,香光庄严,成办往生净业。

(4)大师以凡夫往生报土为立教本旨隋唐之际,虽前有昙鸾,道绰二大师倡导凡夫可入报土之说,然他宗祖师大德,从自业所感净土的理念出发,均对凡夫入报土之说予以否认,由是障蔽了净宗广度众生的殊胜力用。

尔后,有某些法师的折衷观念,把西方净土分为报土化土两种,登地圣人生于报土,凡夫二乘生于化土,但仍然未契净宗心要。在这种异议纷杂的背景下,大师雄才卓识,广引经论,正本清源,力注凡夫往生报土论。

大师判言:“三辈九品往生者皆是凡夫,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乃能往生。若唯依自力修学断惑证果来论,则虽二乘圣者,亦不得生报土见佛。然而若在净土法门中,则托阿弥陀佛本愿之他力,虽一毫烦恼未断的凡夫,也能得生真实无漏的报土而见报佛。由是,善导大师以教是他力,机是凡夫,佛身土是报身报土,显示由阿弥陀佛报身故,九品往生者皆凡夫,以成立凡夫入报土之义。力主净宗念佛往生法门,乃为五浊恶世之凡夫特设之方便法门,当今末法众生,依此法修持,必可获得解脱。阿弥陀佛对常没苦难众生,充溢者大悲怜愍之心。由是殷勤劝归净土,以念佛往生一法,急救溺水之人。大师这种判释,颇显力挽狂澜之气概,引领他宗法师大德重新认识净宗念佛法门,,亦大大激发净业行人的行愿之心,巩固了净宗的地位,助成古印度净土教在中国的系统化,理论化,本土化。对净宗在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功勋卓著。

(5)净业因行。

大师将净土往生法归纳为安心,起行与作业三种实践法。安心法即《观经》所示三心:“至诚心(真实心),深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回向一切善根愿生净土)。三心乃成就净业的必要条件。

起行是起身口意三业之行,分正行与杂行两种。正行是专依净土经典所示的行业,共有五种:读诵正行(专门读诵净土经典),观察正行(恒常思维观察阿弥陀佛净土依正庄严),礼拜正行(专心礼拜阿弥陀佛),称名正行(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赞叹供养正行(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及西方净土种种庄严),在以上五种正行中,亦分为正定业与助业两种。

正定业就是第四称名正行,余四种为助业。正定行与助行之外的一切诸善万行均为杂行(疏杂之行)。舍杂行而归正行,于五行中,专修持名念佛,成就往生,这即是大师倡导专修的义蕴。作业是遵守四修之法,进一步落实专修的原则。四修法是:恭敬修(恭敬殷重的礼拜法),无余修(专修持名,不杂余行),无间修(心行相续,无有间断),长时修(常恒不退,毕生相续)。此四修法原出自《摄大乘论》所述,菩萨于三大阿僧祗劫中依此四法而修,大师转用做净业之仪则。

从上可见,善导大师对净业修持特重专精,认为专精与否,是决定能否往生的关键。专精修持,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嗔诸见烦恼未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大师的净土思想甚为宏富,以上只是颉其要点略述之。总的来说,大师从契机契理契时的角度,完成以“他力本愿”为核心的净宗理论体系,大畅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其《观经四帖疏》玄义科文,乃是大师在精诚念佛恳切祈祷下,得到感应而撰成。大师自述:“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玄义科文既了,更不复见。”吾人宜视《观经四帖疏》如同佛说,一字一句不得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大师所倡导的持名念佛,简易究竟,极受一般信众欢迎。这一转化,使净宗的弘化获得原子裂变般的力量。隋唐以降,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表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得力于善导大师净宗理论的创树以及净业德望的感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1.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

梦参老和尚说「梦」

缘起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

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时...

倓虚大师的出家因缘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岁,在营口开药铺,每天除看经外...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

八宗共祖的龙树菩萨

一、被佛陀点名出生 龙树(梵文:Nāgārjuna),可译...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中国的佛塔有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

【佛教词典】四不坏净

(术语)谓信三宝及戒而不坏也。天台仁王疏上曰:信三...

【佛教词典】疑惑

(术语)疑理迷于事,不能决定是非者。法华经譬喻品曰...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

潇洒人生

一位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

【推荐】为奶奶「回家」保驾护航

时光流逝,转眼奶奶已经去世几年了,在我回去照顾她老...

未曾闻死亡声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世尊对比...

【推荐】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观来书,词义均好,无可改...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从我们一念心性来看人生,人生没有开始,就是无生。为...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

阿罗汉的三个含义

《疏》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