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复有一万菩萨摩诃萨俱,所谓:慧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边幢菩萨。复有十六在家菩萨,跋陀婆罗而为上首。复有六十无比喻心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而为上首。复有贤劫中一切菩萨摩诃萨,弥勒菩萨而为上首。复有六万菩萨摩诃萨,无尽慧菩萨而为上首。
尔时无尽慧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头面礼敬,以众宝华奉散于佛,而白佛言:「世尊!所言菩提心者,以何义故说菩提心?菩萨复以几法成就菩提心?云何是菩提心?菩提中心不可得,心中菩提亦不可得,离菩提心不可得,离心菩提亦不可得。菩提者无色无相不可言说,心亦无色无相不可显示,众生亦尔皆不可得。世尊!诸法如是,当依何义而得修行?」
佛言:「善男子!汝今谛听。我说菩提者,本无名字言说。何以故?于菩提中名字言说不可得故,心及众生亦复如是,若如是知名菩提心。菩提者非过去未来现在,心及众生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若知此义是名菩萨。然于其中亦不可得,于一切法都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罗汉得阿罗汉果,而于此中都无所得,唯除随俗说言得果,于一切法皆无所得;得菩提心亦复如是,为欲引摄初业菩萨故说菩提心,然于其中无心无心名、无菩提无菩提名、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声闻无声闻名、无独觉无独觉名、无菩萨无菩萨名、无如来无如来名、无有为无有为名、无无为无无为名、无现得无当得。善男子!我今依言说如是敷演,若有诸众生善根广大超诸众生,如须弥山出过一切,是初发心为施波罗蜜因。犹如大地善能安住一切事业,是第二发心为戒波罗蜜因。志意勇勐安受烦恼,如师子王威伏众兽身无怖畏,是第三发心为忍波罗蜜因。势力雄迅能伏烦恼,如那罗延摧伏异众,是第四发心为精进波罗蜜因。功德善根种种开发,如波利质多俱鞞陀罗树其华开敷,是第五发心为禅波罗蜜因。除去痴暗,犹如日轮光明无边,是第六发心为般若波罗蜜因。功德意乐一切庄严皆得圆满,如大商主丰足财物,能以巧便拔众险难,是第七发心为方便波罗蜜因。障碍除灭,意乐具足如净满月,是第八发心为力波罗蜜因。佛土众生皆悉严净,善法备足所作成办,譬如贫人得无尽藏所愿圆满,是第九发心为愿波罗蜜因。福智无边犹如虚空,于法自在如转轮王已受灌顶,是第十发心为智波罗蜜因。善男子!若此十种发心修习成就名为菩萨,名为最胜众生、无障碍众生、非下劣众生。然以实义不可得故,故于其中无众生、无心、无菩提。
「复次善男子!菩萨行施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信根,二者信力,三者意乐,四者增上意乐,五者饶益众生,六者大慈,七者大悲,八者行四摄法,九者爱乐佛法,十者求一切智;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戒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身业清净,二者语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无怨害心,五者净除恶趣,六者远离八难,七者超诸声闻辟支佛地,八者安住佛功德,九者满诸希望,十者成就大愿;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忍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舍离瞋恚,二者不计其身,三者不计其命,四者信解,五者成熟众生,六者慈力,七者随顺法忍,八者甚深法忍,九者广大胜忍,十者破无明暗;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精进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随诸众生所作而作,二者身口意业常生随喜,三者无懈怠,四者务进趣,五者修正勤,六者修念处,七者破烦恼怨,八者观察诸法,九者成熟一切众生,十者求一切智;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禅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安住善法,二者心缘一境,三者缘境等至,四者正定,五者禅解脱,六者定根,七者定力,八者坏烦恼怨,九者定聚圆满,十者护法三昧;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善观察诸阴,二者善观察界处,三者正见,四者正念,五者了知圣谛,六者舍离诸见,七者慧根,八者无生法忍,九者慧力,十者无障碍智;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方便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入诸众生心行欲乐,二者以力加诸众生,三者大慈大悲,四者成熟众生而无厌倦,五者舍离声闻辟支佛地,六者殊胜智见,七者修习诸波罗蜜,八者如实观诸法,九者摄不思议力,十者不退转地;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力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知一切众生心行稠林,二者知一切众生烦恼行稠林,三者知一切众生意乐胜解行稠林,四者知一切众生根行稠林,五者知一切众生种种界行稠林,六者知一切众生随烦恼行稠林,七者知一切众生死生行稠林,八者知一切众生三世业报行稠林,九者知一切众生习气烦恼行稠林,十者以无疲倦心成熟众生诸根行稠林;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愿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知一切法无生,二者知一切法无相,三者知一切法无灭,四者知一切法无所有,五者于一切法无执着,六者知一切法无来,七者知一切法无去,八者知一切法无自性,九者知一切法无初中后平等,十者于一切法初中后无分别;是为十。善男子!菩萨行智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于一切法善能了知决择,二者善能圆满白法,三者积习菩萨无量资粮,四者成就广大福智资粮,五者大悲圆满,六者入种种差别世界,七者入一切众生诸烦恼行,八者作意入如来境界,九者趣入十力无畏不共佛法殊胜境界,十者受灌顶位成就一切智最胜之相;是为十。善男子!是为诸菩萨摩诃萨行十波罗蜜皆以十法为首。
「复次善男子!云何为波罗蜜义?所谓明示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行故、广大圆满如来智故、于有为无为不执着故、如实了知生死过故、诸未觉者悉令觉故、得如来无尽法藏故、得无碍解脱故、以布施度脱诸众生故、以持戒圆满本誓愿故、以忍辱具足端严相故、以精进究竟诸佛法故、以禅定出生四无量故、以般若灭除诸烦恼故、以方便积集诸佛法故、以愿能令佛法圆满故、以力能令众生净信故、以智具足如来一切智故、得无生法忍故、得不退转地故、净治佛刹故、成熟众生故、于菩提道场圆满一切如来智故、降伏众魔故、游四神足故、于生死涅槃俱无住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菩萨功德故、摧伏一切诸异论故、成就十力四无所畏不共佛法故、证得无上正等觉故、转十二种法轮故。如是一切是波罗蜜义。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将住初欢喜地先有是相,见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百千亿那由他众宝伏藏。菩萨将住第二离垢地先有是相,见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宝莲花清净严饰。菩萨将住第三明地先有是相,见于自身被甲持杖勇勐坚固摧伏怨敌。菩萨将住第四焰地先有是相,见四方风吹种种名华布散于地。菩萨将住第五难胜地先有是相,见于女人首戴阿提目多华鬘、婆利师迦华鬘、瞻卜迦华鬘,身佩种种众庄严具。菩萨将住第六现前地先有是相,见于华池八功德水澄净盈满,底布金沙,宝阶四道,又于池中有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勿头花,复见分陀利花而为庄严,复见自身于中游戏。菩萨将住第七远行地先有是相,见于自身左右两边皆有地狱,从彼超过无所伤害。菩萨将住第八不动地先有是相,见自身两肩被师子王相,一切诸兽悉皆怖畏。菩萨将住第九善慧地先有是相,见于自身为转轮王以正法教化,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王之所围绕,种种宝严鲜白之盖盖菩萨上。菩萨将住第十法云地先有是相,见于自身为真金色,具足如来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圆光一寻,安处高广师子之座,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梵天前后围绕,恭敬供养而听说法。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三昧力显现如是十地先相。
「复次善男子!初地菩萨圆满施波罗蜜,二地菩萨圆满戒波罗蜜,三地菩萨圆满忍波罗蜜,四地菩萨圆满精进波罗蜜,五地菩萨圆满禅波罗蜜,六地菩萨圆满般若波罗蜜,七地菩萨圆满方便波罗蜜,八地菩萨圆满力波罗蜜,九地菩萨圆满愿波罗蜜,十地菩萨圆满智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菩萨初发心得现宝三昧,第二发心得善住三昧,第三发心得不动三昧,第四发心得不退转三昧,第五发心得宝花三昧,第六发心得日轮光明三昧,第七发心得成就一切义三昧,第八发心得智炬三昧,第九发心得现证佛法三昧,第十发心得首楞严三昧。
「复次善男子!菩萨于初地中得殊胜加持陀罗尼,第二地中得无能胜陀罗尼,第三地中得善住陀罗尼,第四地中得不可坏陀罗尼,第五地中得无垢陀罗尼,第六地中得智轮灯陀罗尼,第七地中得殊胜行陀罗尼,第八地中得清净分别陀罗尼,第九地中得示现无边法门陀罗尼,第十地中得无尽法藏陀罗尼。」
尔时会中有一天子名无碍光明师子幢,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是法门甚深广大,而能含摄一切佛法。」
于是佛告无碍光明师子幢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菩萨于此法门暂能听受,必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曾种诸善根故、成熟诸善根故,得闻如是经典,为是经典之所印故。善男子!若有男子女人闻此经典,所种善根悉皆清净,当得不舍离见佛闻法供养众僧、成熟众生,得不舍离海印陀罗尼,得不舍离出现无尽陀罗尼,得不舍离入众生欲乐心行陀罗尼,得不舍离清净日光幢陀罗尼,得不舍离无垢月光幢陀罗尼,得不舍离息一切结陀罗尼,得不舍离摧灭无边坚如金刚山烦恼陀罗尼,得不舍离入平等法性言说陀罗尼,得不舍离入真实语言音声陀罗尼,得不舍离如虚空显现无边清净印所印陀罗尼,得不舍离成就显现无边佛身陀罗尼。善男子!若菩萨成就如是诸陀罗尼,能于十方一切刹土变现佛身教化众生,然于法性而无来去,亦复无有教化众生。于所说法不着文字平等无动,虽现身生死而无起灭,亦无少法有去来者,了知诸行本来寂静安住佛法。何以故?彼一切诸法无分别故。」
说是法时,众中三万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无量比丘得法眼净。
佛说此经已,无尽慧菩萨,及诸比丘、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宝积经文殊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一
梁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俱。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先已至此住门外立,我实于后晚来到耳。」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汝实先来到此住处欲见如来耶?」
文殊师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实来此欲见如来。何以故?我乐正观,利益众生。我观如来,如如相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不在方不离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净相,以如是等正观如来,利益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积聚非不积聚。」
尔时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说见如来者,甚为希有。为一切众生故见于如来,而心不取众生之相;化一切众生向于涅槃,而亦不取向于涅槃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心不见庄严之相。」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恒不见有众生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过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过一劫,昼夜说法心不暂息,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一一诸佛说法教化,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
舍利弗复语文殊师利言:「若众生界不增不减,何以故菩萨为诸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行说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若诸众生悉空相者,亦无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众生而为说法。何以故?我说法中无有一法当可得故。」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无众生,云何说有众生及众生界?」
文殊师利言:「众生界相如诸佛界。」
又问:「众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众生界量如佛界量。」
又问:「众生界量有处所不?」
答曰:「众生界量不可思议。」
又问:「众生界相为有住不?」
答曰:「众生无住,犹如空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告文殊师利:「如是住般若波罗蜜时,是诸善根云何增长?云何损减?」
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涅槃可乐、生死可厌。何以故?不见生死况复厌离,不见涅槃何况乐着。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垢恼可舍亦不见功德可取,于一切法心无增减。何以故?不见法界有增减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诸法有增有减,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心无悕取,不见法相有可取者,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无好丑,离诸相故,法无高下,等法性故,法无取舍,住实际故。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是诸佛法得不胜乎?」
文殊师利言:「我不见诸法有胜如相。如来自觉一切法空,是可证知。」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来正觉自证空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当有胜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如汝所说是真法乎?」谓文殊师利言:「阿耨多罗是名佛法。」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何以故?无法可得名阿耨多罗。」文殊师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长法,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可分别思惟。」
佛告文殊师利:「汝于佛法不思惟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见佛法,亦不可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如是名为无上佛法。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欲界、不见色界、不见无色界、不见寂灭界。何以故?不见有法,是尽灭相,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作恩者、不见报恩者,思惟二相心无分别,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法可灭、亦不见佛法而心证知,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说甚深般若波罗蜜相,是诸菩萨摩诃萨所学法印,乃至声闻缘觉学无学人亦当不离是印而修道果。」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佛所久殖德本,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更说般若波罗蜜义。」
佛言:「便说。」
「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法是应住是不应住,亦不见境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诸如来不见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见诸佛境界,况取声闻缘觉凡夫境界。不取思议相亦不取不思议相,不见诸法有若干相,自证空法不可思议,如是菩萨摩诃萨皆已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种诸善根,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复次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缚不见解,而于凡夫乃至三乘不见差别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
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
文殊师利言:「如我思惟不见一法,云何当得住于佛乘?」
佛言:「文殊师利!汝不得佛乘乎?」
文殊师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见,我云何得?」
佛言:「文殊师利!汝得无碍智乎?」
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碍?」
佛言:「汝坐道场乎?」
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
佛言:「云何名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等是实际。」
佛言:「云何身见是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如相,非实非不实、不来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实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于斯义谛了决定,是名菩萨摩诃萨。何以故?能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心不惊不怖不没不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具足法相,是即近于佛坐。何以故?如来现觉此法相故。」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此人即是见佛。」
尔时复有无相优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声闻法、辟支佛法、佛法,是诸法皆无相,是故于所从闻般若波罗蜜,皆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无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得决定,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是人即住不退转地。若人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信乐听受欢欣不厌,是即具足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能为他显示分别如说修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观何义,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说即菩提相。」
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能于是甚深法中巧说斯义。汝于先佛久种善根,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文殊师利言:「若见有相则言无相,我今不见有相亦不见无相,云何而言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见声闻戒耶?」
答曰:「见。」
佛言:「汝云何见?」
文殊师利言:「我不作凡夫见、不作圣人见,不作学见、不作无学见,不作大见、不作小见,不作调伏见、不作不调伏见,非见非不见。」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汝今如是观声闻乘,若观佛乘当复云何?」
文殊师利言:「不见菩萨法,不见修行菩提及证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观佛?」
文殊师利言:「云何为我?」
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
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五
上篇:大宝积经
下篇:大方广三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