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转法轮品第十四之二

「尔时世尊即诣波罗奈国仙人堕处鹿野苑中,到已现身各各处于众师子座。是时梵王、帝释、诸大菩萨,一一各见如来在我所施座中,处于座上转大法轮。是彼诸众咸生清净欢喜之心,皆悉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世尊安处最上师子座已,即时十方无边世界皆悉震动,有大光明普遍照曜。

「尔时世尊即入无边境界三摩地。入是三摩地已,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大地坦平如掌,又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若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诸趣,一切众类皆得安乐,无一众生为贪瞋痴并诸烦恼所娆害者,互起慈心如父母想。

「复次世尊入是无边境界三摩地时,即有十方无量阿僧祇菩萨咸来集会听受正法。是时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具威力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咸来佛会听受正法。寂慧当知,世尊欲说法时,而此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地方一切人天广大之众,皆来集会周匝充满,一毛端量中无空隙,皆为听受世尊宣说正法。

「尔时世尊知彼一切人天大众皆集会已,即从三摩地安详而起,发大悲心,乃以如来清净慈眼普遍观察一切众会,转正法轮。若沙门若婆罗门并余一切,皆同一法。

「复次寂慧!如来所转法轮,皆为一切众生令其心意欢喜故转,复令众会一切众生,各各了知佛所说法。随佛世尊欲转法轮,先有十方无量阿僧祇菩萨咸来集会听受正法,即时复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欲界天子、色界天子,亦来集会听受正法。

「尔时世尊作是说言:『诸仁者!眼非常法。何以故?若以苦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是苦。若以无我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无我。若以空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是空。若以寂静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寂静。若以离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法离。若以无常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无常。若以无依止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眼无依止。若以如幻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如幻。若以如梦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如梦。若以如水月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眼如水月。若以如影像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眼如影像。若以如对响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眼如对响。若以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起等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是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起。若以缘生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此眼缘生。说眼既然,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乃至若以缘生之言应得度者,即闻所说意是缘生。色声香味触法其义亦然。或闻空言,或闻五蕴无常之言,或闻十八界无常之言,或闻十二处无常之言。或闻苦言,或闻集言,或闻灭言,或闻道言。或闻四念处言,或闻四正断言,或闻四神足言,或闻五根言,或闻五力言,或闻七觉支言,或闻八正道言。或闻奢摩他言,或闻毗钵舍那言。或闻缘生法言。或闻声闻相应法言,或闻缘觉相应法言,或闻大乘法言。』

「复次寂慧!如来所转法轮,皆为一切众生令其心意欢喜故转。又复如来所转法轮,广为一切众生作大利益。假使有人与舍利子智慧等者,意欲筹量解入斯法,纵经百劫终不能入,何况余者?寂慧当知,如来从初作行,诣菩提场降伏魔军,以胜庄严震师子吼,游戏神通转大法轮,作如是等胜利益时,有八万四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于三乘中而得成熟。」

所缘品第十五之一

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所说法时,岂非我于如来所说有违背耶?或随顺耶?如来所说甚深广大,如来所说甚深秘密,一切世间难信难解罔彻源底。世尊!诸如来心真实决定。我于如来所说深法或有知解,皆是如来胜智在我身中,此非我有士夫力用。」

佛言:「秘密主!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所以者何?汝今当知,所有如来安立譬喻演说诸法,而彼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胜智在于身中。何以故?秘密主!而诸众生遍一切处,随其如来所说秘密,若不容受如来加持之力而能随顺如来法性者,无有是处。又复于彼如来所说秘密深法,若闻若说若有知解,皆是如来加持力故。

「复次秘密主!如来正语有所说时,应知如来法性如实、法性真常,又复如来所行如实、所行真常,是故如来以正语言说是正法。又秘密主!所有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以一切世间难信难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正法,宣说引导广为开示。而彼众生,若于如是难信难解甚深正法,闻已即能生信解者,当知彼等众生非于一佛十佛亲近承事,当知已于广多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亲近承事,应知彼人是为正士精修福行。又秘密主!假使须弥山王或摧坠时,尚能有人或以顶肩而为荷负。若彼不种善根众生,能于如是甚深正法一念生起净信解者,无有是处,何况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又秘密主!若有众生能于大乘正法之中闻已信解者,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亲近承事,已于广多佛所亲近承事,大乘法中广修胜行植善根种。」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前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说近止法。此以何义而名近止?此近止者何所从来?」

佛言:「善男子!所说近止者,即是近止烦恼增语。此近止烦恼,即是近止思惟分别遍计增语。此近止思惟分别遍计,即是近止想作意增语。此近止想作意,即是近止颠倒增语。此近止颠倒,即是近止因所缘增语。此近止因所缘,即是近止无明有爱增语。此近止无明有爱,即是近止我我所增语。此近止我我所,即是近止名色增语。此近止名色,即是近止断常见增语。此近止断常见,即是近止有身见增语。寂慧当知,若与所缘因见相应,即诸烦恼而亦随转,一切皆从有身见起。若能近止有身见者,即诸见止息。若有身见近止,即一切愿求亦止。若有身见近止,即诸烦恼亦止。寂慧!譬如大树若断其根,即枝叶茎干而悉枯悴。此有身见亦复如是,若近止已,诸烦恼亦止。寂慧当知,一切众生始以不能觉了有身见故,即诸取烦恼随逐而生。若能觉了有身见者,即诸取烦恼不复随生亦无所害。」

寂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彼有身见,何能觉了?」

佛言:「寂慧!若我、人、众生、寿者等见而不起者,即能觉了彼有身见。

「复次寂慧!彼有身见不住于内不住于外,于一切处而悉不住,以不住故见无所住。寂慧!此无住智如实觉了彼有身见。又复寂慧当知,有身见即是空增语,若能随顺空智忍者,即见无所取,此即是为如实觉了彼有身见。又有身见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起等见,是见无所取,此即是为如实觉了彼有身见。

「复次寂慧当知,有身见者,即是无身,非开非合,一切皆是不实分别。以其不实所分别故,彼即无分别,亦不离分别。由无分别不离分别故,即无所作无障无起。以无起故即无所行。由无所行故,如是此说乃名近止。」

寂慧菩萨言:「何名近寂?」

佛言:「寂慧!有所缘心如火炽然,若无所缘及无所作即不炽然,不炽然法此名近寂。又如大火,有薪即然、无薪即灭。所缘心火炎炽亦然,若无所缘心火自灭。寂慧当知,具善巧方便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所缘法中,平等了知善根所缘胜法而不息灭,烦恼所缘染法制令不起,波罗蜜多胜法常令增进,魔业烦恼所缘染法永令断灭,菩提分法清净所缘不应弃舍,声闻、缘觉意乐所缘而不取着,一切智心最上所缘不应舍离,于空所缘审谛伺察,一切众生大悲所缘深生愿乐。寂慧当知,具善巧方便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所缘法中而得自在,无生所缘思惟决定,和合生起所缘亦不厌舍。无作所缘而复趣入,诸有善根施作所缘悉令开晓,无相所缘而善思择,菩提心所缘永无厌离,无愿所缘以慧正观,三界所缘不生厌离。菩萨以慧方便,于其无生一切所缘法中自在而转。若见不净所缘,即于如来清净身心中住。若无常所缘,即于生死无疲倦心住。若苦所缘,即令一切众生快乐,安置涅槃平等心住。若无我所缘,即于一切众生大悲心住。若贪所缘,即于贪行众生中以净大药开明心住。若瞋所缘,即于瞋行众生中以慈大药开明心住。若痴所缘,即于痴行众生中以缘生大药开明心住。若等分所缘,即于等分行众生中以无常想大药开明心住。若离贪所缘,即于声闻法中开化心住。若离瞋所缘,即于缘觉法中开化心住。若离痴所缘,即于菩萨法中开化心住。若色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最上色相心住。若声所缘,即于获得如来妙好音声心住。若香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戒香清净心住。若味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所有味中上味大人胜相清净心住。若触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所有细软手足妙触心住。若法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所有一切法中决定心住。若施所缘,即于获得如来最上相好心住。若戒所缘,即于严净佛土心住。若忍所缘,即于获得梵音声相妙金色身清净心住。若精进所缘,即于一切众生救度心住。若定所缘,即于神通所起妙用心住。若慧所缘,即于断一切众生烦恼诸见相续心住。若慈所缘,即于一切众生起无障碍心住。若悲所缘,即起护持正法心住。若喜所缘,即起说法欢喜心住。若舍所缘,即离诸违顺成办一切众生事业心住。若四摄法所缘,即起成熟一切众生心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二

 

上篇: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下篇:阿閦佛国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宝积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名大迦叶品) 晋代译失三藏名 闻如...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晋水沙门净源述 法非喻不显。喻非法...

大方广十轮经

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 序品第一 如...

重订西方公据

重订西方公据卷上 知归学人 彭际清 集 一起教大纲...

【注音版】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盖阿耨达龙王...

佛说象头精舍经

佛说象头精舍经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如是我闻:...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出杂阿含别译)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

净土论

净土论序 帝京弘法寺释迦才撰 夫净土玄门。十方咸赞。...

出曜经

出曜经序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

八岁龙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

人生在世那叫业力的释放

一个人,落入因缘法的时候,会产生我、法二执。我、法...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佛家怎么看待占卜与推步盈虚

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