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伽耶山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伽耶山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伽耶山顶塔初得菩提,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俱,其先悉是编发梵志,应作已作、所作已办,弃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一切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皆是阿罗汉;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勇修行智菩萨等而为上首,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尔时世尊独静无人,入于诸佛甚深三昧,观察法界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所作已办、除诸重担、度诸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诸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蠡、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罪田示于福田。我今当观彼法,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等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者是所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觉,如草、如木、如块、如影,无所识知,四大所造从父母生,其性无常;假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此法必归败坏磨灭。若以心得,心则如幻从众缘生,无处、无相、无物、无所有。菩提者,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声、无色、无成、无行、无入,不可见、不可依,去来道断,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着、无观,离戏论、无诤、无示,不可观、不可见,无响、无字,离言语道,如是能证菩提者,以何等智?证菩提者所证菩提法者,如是诸法但有名字但假名说,但和合名说,依世俗名说,无分别分别说,假成无成、无物离物、无取不可说,无着彼处无人证、无所用证亦无法可证,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异离异、无菩提相。」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于菩提发心住?」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如彼菩提相而发心住。」

文殊师利言:「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知?」

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一切世俗名字语言,过一切响,无发心发、灭诸发,是发菩提心住。是故,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过一切发,是发心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着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影、如响、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无异离异行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深净心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六波罗蜜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方便慧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不放逸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三善行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正忆念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正观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

「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牙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

「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

「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

「复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

「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章智,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

「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第二行发心从智生,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

「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第二行发心智摄,第三不退发心断摄,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

「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第二行发心智生,第三不退发心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

「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

「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

「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定光明主天子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种,诸菩萨摩诃萨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道;二者、慧道。方便者知摄善法,智慧者如实知诸法智,又方便者观诸众生,智慧者离诸法智;又方便者知诸法相应,智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又方便者观因道,智慧者灭因道智;又方便者知诸法差别,智慧者知诸法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庄严佛土,智慧者庄严佛土平等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入众生诸根行,智慧者不见众生智;又方便者得至道场,智慧者能证一切佛菩提法智。

「复次,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

「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碍道;二者、无碍道。有碍道者五波罗蜜,无碍道者般若波罗蜜。

「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漏道;二者、无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罗蜜,无漏道者般若波罗蜜。

「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

「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谓从初地乃至七地,断道者谓从八地乃至十地。」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勇修行智,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菩萨摩诃萨义?何谓菩萨摩诃萨智?」

文殊师利答言:「善男子!义名不相应,智名相应。」勇修行智菩萨言:「文殊师利!何谓义名不相应?何谓智名相应?」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为,彼义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何以故?以无变无相故。义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以本不成就义故,是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义者不移不益,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应非不相应。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

「复次,善男子!智名断相应。是故,善男子!智名相应法非不相应法。

「复次,善男子!智名善观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教化众生智;十者、不着一切法智。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智。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一切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一切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一切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以不虚妄分别一切诸众生故;五者、外发,以于一切众生平等行故;六者、智发,以具足佛智清净故;七者、清净国土发,以示一切诸佛国土功德庄严故;八者、教化众生发,以知一切烦恼病药故;九者、实发,以成就定聚故;十者、无为智满足心发,以不着一切三界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发。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事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于一切爱不爱事不贪着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行。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一种无尽观?何等为十一?一者、身无尽观;二者、事无尽观;三者、烦恼无尽观;四者、法无尽观;五者、爱无尽观;六者、见无尽观;七者、助道无尽观;八者、取无尽观;九者、不着无尽观;十者、相应无尽观;十一者、道场智性无尽观。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一种无尽观。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对治法。何等为十?一者、对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对治破戒心,身口意业三法清净故;三者、对治瞋恚心,修行清净大慈悲故;四者、对治懈怠心,求诸佛法无疲倦故;五者、对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奋迅自在故;六者、对治愚痴心,生助决定慧方便法故;七者、对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对治颠倒道,集实谛助道,生不颠倒道故;九者、对治不自在心,法时非时得自在故;十者、对治有我相,观诸法无我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对治法。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寂静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寂静,以离三种身不善业故;二者、口寂静,以清净四种口业故;三者、心寂静,以离三种意恶行故;四者、内寂静,以不着自身故;五者、外境界寂静,以不着一切法故;六者、智功德寂静,以不着道故;七者、胜寂静,以如实观圣地故;八者、未来际寂静,以彼岸慧助行故;九者、所行世事寂静,以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心寂静,以大慈悲心教化一切众生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寂静地。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得菩提,非不如实修行得菩提。善男子!云何名为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善男子!如实修行者如说能行故,不如实修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实修行故。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智如实修行道;二者、断如实修行道。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调伏自身如实修行;二者、教化众生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功用智如实修行;二者、无功用智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分别诸地如实修行;二者、善知诸地无差别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离诸地过如实修行;二者、善知地地转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能说声闻、辟支佛地如实修行;二者、善知佛菩提不退转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

「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如是等无量无边如实修行,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如实修行;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如实修行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为难。」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善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汝所说。」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伽耶山顶经


上篇: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下篇:佛说象头精舍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木槵子经

佛说木槵子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

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

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阿难曰:「...

佛说诸佛经

佛说诸佛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

比丘听施经

比丘听施经 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菩萨生地经

菩萨生地经...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大悲经

大悲经卷第一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梵天品第一...

佛说七知经

佛说七知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佛游于舍卫...

【注音版】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大乘法苑义林章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 基撰 总料简章 第一总辨诸教....

佛说木槵子经

佛说木槵子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后汉安息沙门安世高译 闻...

诵《无量寿经》不念佛号,属于念佛法门吗

问: 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把念的地藏圣号和《地藏经》供养十方诸佛,福德不可思议

在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萨,就是观世音...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