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业。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法,辞母出家,求作沙弥,随大沙门,于山中学道,给师所须,诵经行道,时无有懈。至年八岁得慧眼,能通视无极;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闻知之;身能飞行,所在至到能分一身及人自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人民、蚑行、蠕动之类所经历善恶之道,皆悉知之。先世宿命为五母子时,便坐自笑。

其师问:「何等而笑?」

沙弥答言:「无所笑也。」

师曰:「是山中亦无歌唱、伎乐,汝笑嗤我耳?」

沙弥答言:「不敢笑师,但自笑耳。我一身为五母作子。母皆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常念子忧思,未常忽忘。我自念一身而忧毒五家,以是笑耳,不敢笑师。

「我与第一母作子时,竝隣亦复生子,与我同日而生。其子出入行步,我母见之,便悲念:『我子在者,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愁毒泪下如雨,悲言念子。

「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短命又早死。我母见人乳儿,便念乳我,悲哀涕泣,言念我子。

「我为第三母作子时,我年十岁,复少死。母临食悲哭泣泪,言念:『我子在者,亦当与我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言念我。

「复为第四母作子时,我薄命先死。我等辈娶妇,我母见之,即念:『我子在者,亦当为子娶妇。』言:『我何负苍天而杀我子!』

「复为第五母作子时,我始年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师,入山求道,得罗汉道。我母日日啼哭言:『我生一子,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饱寒温,不知生死,不复相见。』愁毒言念我子。

「是五母适共一会,各各言亡我子,相对啼哭,不能相止。是我一身一魄,展转而与五母腹中作子,固疑惑人,而使众悲哭发狂,但共念我一身耳,各欲自杀,是故笑耳。

「发念世间凡人,不知死当有所至生,皆共言死耳。凡人何能知死当有生,作善自得其福,作恶得其殃,不有所遗人。在世间皆为恶业,无所畏难,死后当入泰山地狱中,苦痛极哉,后悔无所复及。

「我厌世间勤苦,故辞父母,入山精进求道。今我目见畜生、饿鬼、地狱中代之恐怖。今被蒙佛恩,得闻经法。今我日夜怜伤五母不能自脱反忧,我所求愿皆以得,念世间人展转相生,亦复相笑,无有休息。身皆归土,魂当所作,随其善恶,皆不能自拔。断其恩爱,能离贪欲,可得度脱。我以不复与生死会,我恨身以断,如人不种,当泥洹道最乐,长复与勤苦。」

为师说之,已便飞去。

佛说五母子经


上篇:佛说奈女耆婆经

下篇:佛说七女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

六趣轮回经

六趣轮回经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

佛说申日经

佛说申日经(开元录中无法护译,恐是支谦误为法护) 西...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

大乘金刚般若宝忏

金刚宝忏 旃陀罗引 昔有旃陀罗,日杀千羊,贩肉自活。...

央掘魔罗经

央掘魔罗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六趣轮回经

六趣轮回经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宋耆山沙门遵式述 维安养宝刹大...

佛说申日经

佛说申日经(开元录中无法护译,恐是支谦误为法护) 西...

施食获五福报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亦名佛说施色力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千万不要在家里杀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里杀,买现成的。你在家里,总希望...

轻毁出家人会成熟极重恶报

佛曾经说:任何众生如果对身披袈裟的比丘产生恶心,因...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

慈悲的驯服场

有一天,在禅堂里面,忽然发现一个小偷偷东西,在禅堂...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

忏悔清净了,身心就得大自在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

如何面对疾病

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