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小道地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小道地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怙其善,不晓护戒自欲身;二者、以不护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经,以不解经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数校计命福日尽,心自可。用是四因缘故不得息。

道人求息,欲得息者,要当知坐行二事:一者、喘;二者、息。亦在二因缘:一者、为生;二者、为死。何等为喘?何等为息?所起意生为喘,意止为息。何等为生?何等为死?意灭为生,意起为死。要当先知是因缘,当那得分别知因缘所从起尽。

事在四对。何等为四?一者、不知食、多食、不学、不制,贪味过足;二者、意随色,不谛校计多求自欲,为种苦本;三者、警意盖起,多睡眠失本念耶,向梦中种栽;四者、疑惑便恶日增,便两舌堕非,妄瞋恚,身口不相应。为是故,不堕禅弃,当那得近禅?

常数思惟喘息生灭起尽,当持何等意思惟分别?亦在四因缘:一者、近善知识;二者、识受语不妄;三者、贪诵经,晨夜习意;四者、守戒莫离法。息易得。

身有四病:或时地多,身不得安;或时水多,身不得安;或时火多,身不得安;或时风多,身不得安。此四得安,乃得身止。

意有四病:一者、痴多,意不得止;二者、瞋恚多,意不得止;三者、淫多,意不得止;四者、疑多,意不得止。四事不安,意不得止。

息亦有四病:或时多求,息不得止;或时念多,息不得止;或时欢喜多,息不得止;或时喘多,息不得止。道人行道,离是因缘,便得定意。

若身臃肿疥疮肥盛,欲坐身不得安;或时食多,便火起,身不得安;或时饮多,便水起,身重目澁,身不得安;或时食多已复食,贪味过足,不学不制,便风起不得安,亦谓少食。

若痴多,不宜数入众人群聚,当先诵经,不宜多闻好自守。若瞋恚多,不宜居家若少所有。若淫多,不宜观伎乐及诸好色。若疑多,不宜数闻好言善语,常自守思惟责对。若求多,常当念不常,坐起着意。若念多,常当行证我所念皆为苦本。若欢喜多,计不得久,苦在后,当病制。若喘欷多,常当和心,不宜数出麁语,坐作罪。道人行道不识是因缘,终不近道;当能制此,黠意稍增,道易得。

道人求向道,要当知过去念事以过去,莫复念。何以故?复知为种故。譬如种穀,种稻便念当收稻,种豆便念当收豆。何以故?为生故。念亦如是,以种念便生,一切聚在十方,待殃福当受要,不得脱苦。堕杀便种杀,栽盗为种盗,栽淫为种淫,栽两舌为种两舌,栽恶口为种恶口,栽妄言为种妄言,栽绮语为种绮语,栽嫉为种嫉,栽瞋恚为种瞋恚,栽疑为种疑栽为。是故数数为念复增念,难得离苦。

当持何离是众苦?要当禅弃,为不复种是十恶故,虽有余种会当尽。何以故?譬如种穀,虽多得收,不复种种,但稍稍饭。虽久,饭不止,会有尽时。禅弃亦尔。何以故?不复种故。以堕禅弃,罪稍稍灭。何以故?稍稍禅弃为福,福以生,万恶皆竟。但种道栽念,道以生便有黠,以有黠便能活人,亦能自活。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晓了知行意者,要在三念:有过去念、未来念、现在念;有福念、有罪念。或时,若读经行禅,忽念久事曾为人所辱,若侵入堕好色,便因念生意,为作头足,复增罪不能自制,从是因缘得罪为苦本,是为过去罪念。或时,从禅中若读经,忽生善念,念素所行苦乐,思惟知不常,是为过去福念。

或时安静,忽乱念生,念作非常,便失本念。贪淫多求,便作不死念,是为未来罪念。或时,若得安静,便善念念栽,当从是因缘增黠,是为未来福念。

端在家居自守持戒,便邪念生,当作是念,多畜六畜更增忧失戒,是为现在罪念。以自家居自守持戒,复增善念常欲离,是为现在福念。

求向佛道,当先晓是罪福,乃可增黠。若求罗汉,一切断,是为求向佛道。但欲增福多黠求罗汉,但欲堕禅灭恶,其黠在后。求佛增福要当多闻;黠要当讽经。欲知其要在护戒,护戒便能解经,便能福人亦能自福。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解菩萨行意者,要当复知是三戒:第一、当知持戒亦守戒;第二、当知不犯戒亦能戒;第三、当知戒晓戒能戒亦护戒。第一当知持戒者,若人有妻子,居家常斋不失,是为持戒;一身无妻子,自守不邪向,是为守戒。第二当知不犯戒者,若人眼视耳听,能不堕声色亦余一切,是为不犯戒。为道寒苦,复为人所辱,能不失本念,是为耐戒,亦应忍辱。第三当知戒者,知某人持某戒,是为知戒。晓戒者,知某人乐道,为父母宗亲知识所非嫉,不数数于众人中晓说戒。能戒者,当知人能应何业,随力所任授与,能使不失,若增若减应病与药,是为能戒。护戒者,一切当护,附顺当得其意,离恶知识当有护意,欲说十方人非人。若在伎乐、若在淫色,能教多少说善言,能不乱意,复令有福,是为护戒。求向佛道菩萨行业者,要当知是,乃能脱人亦能自脱,复能业人亦能自业。

佛说小道地经


上篇:道地经

下篇:禅要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顺权方便经

顺权方便经卷上(一名转女菩萨)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称赞大乘功德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佛说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如《相续解脱经》说:...

【注音版】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元帝师苾刍拔合思巴集 敬...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思惟...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一 憨山大师梦游全...

【注音版】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四教义

四教义卷第一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夫众生机缘不一...

持世经

持世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持世经初品第一...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信入佛教一年多了,到现在不但出家了,连戒也授了,我...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

【推荐】释迦牟尼佛临涅盘时的几句叮咛

『第一、你问我涅盘以后,依谁为师;应依 波罗提木叉...

【佛学漫画】生活中能不断佛号,才是真正的功夫

冬瓜和尚的故事...

【推荐】要像防贼一样护持自己的心念

弘一大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

从内心发起真正救度众生的心

修行需要压力,想一想,现在多少的父母亲眷,对我们有...

最近常做恶梦,是否提醒厄运要来了

问: 我最近总梦到爸爸死了,难道是上天在提醒我厄运...

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

问: 世人闻念佛念心,心净土净之语,因胶执内心,拂...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