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萨陀波崙品第八十八之余(卷第九十八)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是时,十方诸佛安慰萨陀波崙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得是诸三昧,亦如汝今所得。我等得是诸三昧,善入般若波罗蜜,成就方便力,住阿鞞跋致地。我等观是诸三昧性,不见有法出三昧、入三昧者,亦不见行佛道者,亦不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善男子!是名般若波罗蜜,所谓不念有是诸法。善男子!我等于无所念法中住,得是金色身、丈六光明、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不可思议智慧、无上戒、无上三昧、无上智慧,一切功德皆悉具足。一切功德具足故,佛尚不能取相说尽,何况声闻、辟支佛及诸余人!以是故,善男子!于是佛法中,倍应恭敬爱念,生清净心;于善知识中,应生如佛想。何以故?为善知识守护故,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白十方诸佛言:『何等是我善知识所应亲近供养者?』

「十方诸佛告萨陀波崙菩萨言:『汝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世世教化成就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昙无竭菩萨守护汝,教汝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汝善知识。汝供养昙无竭菩萨,若一劫、若二劫、若三劫,乃至过百千劫,顶戴恭敬;以一切乐具,三千世界中所有妙色、声、香、味、触,尽以供养,未能报须臾之恩!何以故?昙无竭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令汝得如是等诸三昧,得般若波罗蜜、方便力。』

「诸佛如是教化安慰萨陀波崙菩萨,令欢喜已,忽然不现。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从三昧起已,不复见佛,作是念:『是诸佛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不见诸佛故,复惆怅不乐:『谁断我疑!』复作是念:『昙无竭菩萨久远已来,常行般若波罗蜜,得方便力,及诸陀罗尼,于菩萨法中得自在。多供养过去诸佛,世世为我师,常利益我,我当问昙无竭菩萨,诸佛从何所来?去至何所?』

「尔时,萨陀波崙菩萨于昙无竭菩萨生恭敬爱乐尊重心,作是念:『我当以何供养昙无竭菩萨?今我贫穷,无华香、璎珞、烧香、泽香、衣服、幡盖、金、银、真珠、琉璃、颇梨、珊瑚、虎珀——无有如是等物可以供养般若波罗蜜及说法师昙无竭菩萨。我法不应空往昙无竭菩萨所,我若空往,喜悦心不生;我当卖身得财,为般若波罗蜜故,供养法师昙无竭菩萨。何以故?我世世丧身无数,无始生死中,或死、或卖、或为欲因缘故,世世在地狱中受无量苦恼,未曾为清净法故、为供养说法师故丧身。』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中道入一大城,至市肆上,高声唱言:『谁欲须人?谁欲须人?谁欲买人?』

「尔时,恶魔作是念:『是萨陀波崙爱法故,自欲卖身,为般若波罗蜜故,供养昙无竭菩萨,当得正问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多闻具足,如大海水,是时不可沮坏,得具足一切功德,饶益诸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过我境界,亦教余人出我境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当坏其事!』尔时,恶魔隐蔽诸婆罗门、居士,令不闻其自卖声;除一长者女,魔不能蔽。

「尔时,萨陀波崙卖身不售,忧愁啼哭,在一面立,涕泣而言:『我为大罪,卖身不售!我自卖身,为般若波罗蜜故,供养昙无竭菩萨。』

「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是萨陀波崙菩萨爱法自卖其身,为般若波罗蜜故,欲供养昙无竭菩萨。我当试之,知是善男子实以深心爱法故,舍是身不?』是时,释提桓因化作婆罗门身,在萨陀波崙菩萨边行,问言:『汝善男子!何以忧愁啼哭,颜色焦悴,在一面立?』

「答言:『婆罗门!我爱敬法,欲自卖身为般若波罗蜜故,欲供养昙无竭菩萨。今我卖身无有买者,自念薄福,无财宝物,欲自卖身,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而无买者!』

「尔时,婆罗门语萨陀波崙菩萨言:『善男子!我不须人,我今欲祠天,当须人心、人血、人髓,汝能卖与我不?』

「尔时,萨陀波崙菩萨作是念:『我得大利,得第一利!我今便为具足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得是买心、血、髓者!』是时,心大欢喜,悦乐无忧;以柔和心,语婆罗门言:『汝所须者,我尽与汝!』

「婆罗门言:『善男子!汝须何价?』

「答言:『随汝意与我!』即时,萨陀波崙右手执利刀,刺左臂出血;割右髀肉,复欲破骨出髓。

「时有一长者女,在阁上遥见萨陀波崙菩萨自割身体、不惜寿命,作是念:『是善男子何因缘故,困苦其身?我当往问。』长者女即下阁,到萨陀波崙所,问言:『善男子!何因缘困苦其身?用是心、血、髓,作何等?』

「萨陀波崙答言:『卖与婆罗门,为般若波罗蜜故,供养昙无竭菩萨。』

「长者女言:『善男子!作是卖身,欲自出心、血、髓,欲供养昙无竭菩萨,得何等功德利益?』

「萨陀波崙答言:『善女人!是人善学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是人当为我说菩萨所应作、菩萨所应行道。我学是法、学是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作依止;当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大光、无量明,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所畏,佛十力、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六神通,不可思议清净戒、禅定、智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法中得无碍一切知见;以无上法宝,分布与一切众生。如是等诸功德利,我当从彼得之!』

「是时,长者女闻是上妙佛法,即大欢喜,心惊毛竪,语萨陀波崙菩萨言:『善男子!甚希有!汝所说者,微妙难值;为是一一功德法故,应舍如恒河沙等身。何以故?汝所说者,甚大微妙!汝善男子!汝今所须,尽当相与——金、银、真珠,琉璃、颇梨,虎珀、珊瑚等诸珍宝物,及华香、璎珞、涂香、烧香、幡盖、衣服、伎乐等供养之具,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汝善男子!莫自困苦其身!我亦欲往昙无竭菩萨所,共汝植诸善根,为得如是微妙法,如汝所说故。』

「尔时,释提桓因即复本身,赞萨陀波崙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坚受是事,其心不动。诸过去佛行菩萨道时,亦如是求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实不用人心、血、髓,但来相试;汝愿何等,我当相与!』

「萨陀波崙言:『与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提桓因言:『此非我力所办,是诸佛境界!必相供养,更索余愿。』

「萨陀波崙言:『汝若于此无力,汝必见供养,令我是身平复如故!』

「是时,萨陀波崙身即平复,无有疮瘢,如本不异。

「释提桓因与其愿已,忽然不现。

「尔时,长者女语萨陀波崙菩萨言:『善男子!来到我舍,有所须者,从我父母索之,尽当相与。我亦当辞我父母,与诸侍女,共往供养昙无竭菩萨,为求法故。』

「即时,萨陀波崙菩萨与长者女俱到其舍,在门外住。

「长者女入白父母:『与我众妙花香及诸璎珞、涂香、烧香、幡盖、衣服、金、银、琉璃、颇梨、真珠、珊瑚、虎珀及诸伎乐供养之具;亦听我身及五百侍女先所给使,共萨陀波崙菩萨到昙无竭菩萨所,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昙无竭菩萨当为我等说法,我当如说行,当得诸佛法。』

「女父母语女言:『萨陀波崙菩萨,是何等人?』

「女言:『是人今在门外。是善男子以深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度一切众生无量生死苦!是善男子为法故,自卖其身,供养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名菩萨所学道。为供养般若波罗蜜及供养昙无竭菩萨故,在市肆上高声唱言:「谁须人?谁须人?谁欲买人?」卖身不售,在一面立,忧愁啼哭。是时,释提桓因化作婆罗门来、欲试之,问言:「善男子!何以忧愁啼哭,一面立?」答言:「婆罗门!我欲卖身,为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故,而我薄福,卖身不售。」婆罗门语是善男子:「我不须人,我欲祠天,当用人心、人血、人髓,汝能卖不?」是时,是善男子不复忧愁,其心和悦,语是婆罗门言:「汝之所须,我尽相与。」婆罗门言:「汝须何价?」答言:「随汝意与我。」即时,是善男子右手执利刀,刺左臂出血;割右髀肉,复欲破骨出髓。我在阁上,遥见是事;我尔时作是念:「是人何故困苦其身?我当往问。」我即下阁往问:「善男子!汝何因缘故自困苦其身?」是善男子答我言:「姊!我为法故,欲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说法者。我贫穷无所有,无金、银、琉璃、车磲、马碯、珊瑚、虎珀,玻梨、真珠、花香、伎乐。姊!我为供养法故,自卖其身。今得买者,须人心、人血、人髓,我用是价,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说法者。」我问是善男子:「汝今自出身心、血、髓,欲供养昙无竭菩萨,得何功德?」是善男子言:「昙无竭菩萨当为我说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此是菩萨所应学、菩萨所应作、菩萨所应住、菩萨所行道。我当学是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众生作依止。我当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大光、无量明,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力、十八不共法,六神通,不可思议清净戒、禅定、智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法中得无碍一切知见;以无上法宝,分布与一切众生。如是等微妙大法,我当从彼得之。」我闻是微妙不可思议诸佛功德,闻其大愿,我心欢喜,作是念:「是清净微妙、甚大、希有!乃至如是为一一法故,应舍如恒河沙等身。今善男子为法,能受苦行难事,所谓不惜身命;我多有妙宝,云何不生愿,勤求如是法,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我如是思惟已,语萨陀波崙菩萨:「汝善男子!莫困苦其身,我当白我父母,多与汝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虎珀、颇梨、真珠、花香、璎珞、涂香、末香、衣服、旛盖及诸伎乐,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说法者。我亦求父母,与诸侍女,共汝俱去供养昙无竭菩萨说法者,共汝植诸善根,为得如是等微妙清净法,如汝所说。」

「『父母今听我,并五百侍女先所给者,亦听我持众妙花香、璎珞、涂香、末香、衣服、幡盖、伎乐、金、银、琉璃供养之具,与萨陀波崙菩萨共去,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说法者!为得如是等清净微妙诸佛法故。』

「尔时,父母报女言:『汝所赞者,希有难及!说是善男子为法精进,大乐法相,及是诸佛法不可思议,一切世间最为第一,一切众生欢喜因缘。是善男子为是法故大庄严,我等听汝往见昙无竭菩萨,亲近供养。汝发大心,为得诸佛法故如是精进,我等云何当不随喜?』

「是女为供养昙无竭菩萨故,得蒙听许,报父母言:『我等亦随是心欢喜,我终不断人善法因缘。』

「是时,长者女庄严七宝车五百乘、身及侍女,种种宝物供养之具,持种种水陆生华,及金、银、宝华、众色宝衣、好香、擣香、泽香、璎珞,及众味饮食,共萨陀波崙菩萨、五百侍女各载一车,恭敬围绕,渐渐东去。

「见众香城七宝庄严,七重围绕七宝之堑,七宝行树皆亦七重。其城纵广十二由旬,丰乐安静,甚可喜乐,人民炽盛。百千市里,街巷相当,端严如画,桥津如地,宽博清净。

「遥见众香城;既入城中,见昙无竭菩萨坐高台法座上,无量百千万亿众恭敬围绕说法。

「萨陀波崙菩萨见昙无竭菩萨时,心即欢喜,譬如比丘入第三禅,摄心安隐;见已,作是念:『我等仪不应载车趣昙无竭菩萨。』作是念已,下车步进。长者女并五百侍女,皆亦下车。

「萨陀波崙菩萨与长者女及五百侍女,众宝庄严,围绕恭敬,俱到昙无竭菩萨所。

「尔时,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有七宝台,赤牛头栴檀以为庄严,真珠罗网以覆台上,四角皆悬摩尼宝珠以为灯明,及四宝香鑪,常烧名香,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其台中有七宝大床、四宝小床,重敷其上;以黄金牒书《般若波罗蜜》,置小床上,种种幡盖庄严垂覆其上。

「萨陀波崙菩萨及诸女人见是妙台众宝严饰,及见释提桓因与无量百千万诸天以天曼陀罗花、碎末栴檀、磨众宝屑以散台上,鼓天伎乐于虚空中娱乐此台。

「尔时,萨陀波崙菩萨问释提桓因:『憍尸迦!何因缘故,与无量百千万诸天以天曼陀罗花、碎末栴檀、磨众宝屑以散台上,鼓天伎乐于虚空中娱乐此台?』

「释提桓因答言:『汝善男子不知耶?此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菩萨学是般若波罗蜜,成就一切功德,得诸佛法、一切种智。』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即欢喜悦乐,问释提桓因:『憍尸迦!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菩萨学是般若波罗蜜,成就一切功德,得诸佛法、一切种智,今在何处?』

「释提桓因言:『善男子!是台中有七宝大床,四宝小床重敷其上,以黄金牒书《般若波罗蜜》,置小床上。昙无竭菩萨以七宝印印之,我等不能得开以示汝。』

「是时,萨陀波崙与长者女及五百侍女取供养具,华香、璎珞、幡盖,分作二分:一分供养《般若波罗蜜》,一分供养法座上昙无竭菩萨。

「尔时,萨陀波崙菩萨与五百女人持华香、璎珞、幡盖、伎乐及诸珍宝,供养般若波罗蜜已,然后到昙无竭菩萨所。到已,见昙无竭菩萨在法座上坐,以诸华香、璎珞、擣香、泽香、金、银、宝华、幡盖、宝衣,散其昙无竭菩萨上,为法故供养。是时,诸华香、宝衣,于昙无竭菩萨上虚空中化成华台;碎末栴檀、宝屑、金、银、宝华,化成宝帐;宝帐之上,所散种种宝衣化为宝盖;宝盖四边垂诸宝幡。

「萨陀波崙及诸女人见昙无竭菩萨所作变化,皆大欢喜,作是念:『未曾有也!昙无竭大师神德乃尔!行菩萨道时,神通力尚能如是,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是时,长者女及五百女人清净信心,敬重昙无竭菩萨,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如昙无竭菩萨得菩萨诸深法,如昙无竭菩萨供养般若波罗蜜,如昙无竭菩萨于大众中演说显示般若波罗蜜义,如昙无竭菩萨得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成就神通、于菩萨事中得自在,我等亦当如是!』

「是时,萨陀波崙菩萨及五百女人,华香、宝物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昙无竭菩萨已,头面礼昙无竭菩萨,合掌恭敬,一面立。一面立已,白昙无竭菩萨言:『我本求般若波罗蜜时,于空闲林中,闻空中声言:「善男子!汝从是东行,当得闻般若波罗蜜。」我受是语东行,东行不久,作是念:「我何不问空中声?我当何处去?去是远近?当从谁闻?」我是时大忧愁啼哭,于是处住七日七夜,忧愁故,乃至不念饮食,但念「我何时当得闻般若波罗蜜?」我如是忧愁,一心念般若波罗蜜多,见佛身在虚空中,语我言:「善男子!汝大欲、大精进,心莫放舍!以是大欲、大精进心,从是东行,去是五百由旬,有城名众香,是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昙无竭,从是人所,当得闻般若波罗蜜。是菩萨世世是汝善知识,常守护汝。」我从佛受教诲已,便东行,更无余心,但念:「我何时当见昙无竭菩萨,为我说般若波罗蜜?」我尔时中道住,于一切法中得无碍知见、得观诸法性等诸三昧现在前。住是三昧已,见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说是般若波罗蜜。诸佛赞我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本求般若波罗蜜时,得诸三昧,亦如汝今日。得是诸三昧已,遍得诸佛法。」诸佛为我广说法要,安慰我已,忽然不现。我从三昧起,作是念:「诸佛从何处来?去至何所?」我不见诸佛故,大愁忧;复作是念:「昙无竭菩萨供养先佛,植诸善根,久行般若波罗蜜,善知方便力,于菩萨道中得自在,是我善知识,守护我。我当问昙无竭菩萨是事:诸佛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我今问大师:「是诸佛何处来、去至何处?大师!当为我说诸佛所从来、所至处,令我得知,知已亦常不离见诸佛!」』」

【论】

释曰:

萨陀波崙渴仰欲闻般若故,见十方诸佛为大众说法,其心欢喜、其意得满。

诸佛以其信力坚固,精进难动故,安慰其心,赞言:「善哉!我本初行菩萨道求般若时,亦如汝今。汝莫忧愁,自谓福薄!」

尔时,萨陀波崙大得诸三昧力,其心深着;是故诸佛为说求诸三昧性,不见实体,亦不见入三昧、出三昧者,众生空、法空故。

诸佛为略说般若波罗蜜相:「不念有是法——所谓一切法无相故不可念着。我等住是无所念法中,能具足六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故,得佛金色身」,如《经》中说。

诸佛教化利喜,安慰其心。

问曰:

上化佛已为说「昙无竭是汝世世善知识」,今何以复问「何等是我善知识」?

答曰:

以佛勅于善知识中,倍应恭敬爱念故。

又以欲于十方佛所闻昙无竭功德,欲自令信心坚固不疑故问。

十方佛答,如《经》中说。

萨陀波崙是昙无竭所度因缘人故,诸佛佐助示导;或有诸菩萨佐助佛所应度者,令至佛所。

问曰:

上闻虚空声不问故,七日啼哭;今不见十方佛,何以不大忧愁,更求见佛?但欲于昙无竭所问诸佛去来事?

答曰:

萨陀波崙先时但有肉眼,未得三昧,以深心信着善法故,大啼哭;今得诸三昧力,又见十方佛,诸烦恼微薄,着心已离故,但一心念:「我当何时见昙无竭?」

问曰:

若萨陀波崙得是三昧力,何以不还入三昧,问十方诸佛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而欲见问昙无竭?

答曰:

十方佛上以种种因缘赞「昙无竭世世是汝师」,是故欲问。

是时,萨陀波崙念昙无竭菩萨,是我先世因缘,是故生恭敬、尊重心。

以有大功德故尊重;是先世因缘故恭敬爱乐。

问曰:

先说萨陀波崙不大着世间事,深爱般若波罗蜜故,愁忧啼哭;今何以自鄙贫穷,无以供养?但以好心随师意,则是法供养,何用华香为?

答曰:

法供养虽上,而世间众生见远来求法而空无所有,则不发喜心;以世法故,求供养具。

复次,五波罗蜜为助般若波罗蜜法,助法中檀波罗蜜为首。萨陀波崙思惟:「我得尊重福田昙无竭菩萨,当以助道法根本供养。」

亦欲为起发众人:「萨陀波崙是智人、善人,贫穷而能供养,何况我等!」

复次,诸善法行时、思惟时,其味各异,萨陀波崙欲行布施味,是故求供养具。

问曰:

萨陀波崙是大菩萨,能见十方佛,又得诸深三昧,何以贫穷?

答曰:

有人言:此人舍家求佛道,虽生富家,道里悬远,一身独去,不齎财物。

有人言:虽是大人,宿世小罪因缘故,生贫穷家。有虽是小人,先世少行布施因缘故,生大富家。如苏陀夷、尼陀等,是诸天所供养人,而生小家。贫有二种:一者、财贫;二者、功德法贫。功德法贫,最大可耻!财贫,好人亦有;法贫,好人所无。

「无有华香」者,无有上妙宝华。又以少故言「无」。

「我若空往,师虽不须,我心不得大喜」;是故欲卖身。

问曰:

若卖身与他,谁买此物往供养师?

答曰:

舍身即是大供养,去住无在。

有人言:是人卖身取财,因人供养,我为供养故,卖身为奴。

又人言:尔时世好,人皆知法,虽自卖身,主必能听供养而还。

复次,是人发深心,欲行檀波罗蜜,为供养法及法师,而无外物,唯有己身,是故卖是内物。于外、内物中,内施为重,惜之深故。是故欲不破布施愿故,卖身供养。

此中自说不悔因缘:「我世世丧身无数,未曾为清净法故;今为供养说法者故丧是身,大得法利。」

萨陀波崙定心,断贪惜身意,于道中入一大城——欲得卖买如意故,入此大城。

一心欲卖身,除羞愧、破憍慢故,唱言:「谁须人?」

问曰:

魔何以欲破其意?

答曰:

魔常为诸佛、菩萨怨家,故欲来破。

复次,诸小菩萨未得诸法实相,魔及恶人能坏;若得无生法忍,住诸菩萨神通力,无能破者。如小树栽,小儿能破,大不可破。

复次,此中自说魔破因缘,所谓「是萨陀波崙爱法故,自卖身供养般若波罗蜜及法盛菩萨,当得正闻般若波罗蜜」,如《经》中广说。

问曰:

若魔欲坏萨陀波崙,先来闻空中声及见十方佛时,何以不坏?今方隐蔽诸婆罗门、居士,令不闻其声?

答曰:

萨陀波崙先心未定,惜身未尽;见十方佛已,得诸三昧,其心乃定。今定心相现,是故魔惊。

若菩萨心未定,未能动魔;若大菩萨其心已定,魔亦不来。萨陀波崙今欲定心出魔境界,是故魔来。譬如负债人,未欲远去,债主不遮;欲出他界,则不听去。

问曰:

魔有大力,何以不杀此菩萨,而但破坏?

答曰:

魔本不嫉其寿命,但憎其作佛心,是故欲坏。

又复诸天神法,人无重罪,不得妄杀,但得坏乱恐怖。若神无此法,则人无活者,是故不杀。

婆罗门性中生,受戒故,名「婆罗门」;除此,通名「居士」;居士,真是居舍之士,非四姓中居士。

「除一长者女」者,以其为佛道世世集功德故,魔不能蔽。

复有人言:是萨陀波崙不应死故,令一女人闻。

有人言:是昙无竭菩萨神通力故,令长者女得闻。

如是三唱无人买者,便大愁忧。

问曰:

萨陀波崙既不惜身,虽无人买,亦不应愁!

答曰:

既发大心,不满其愿,是故大愁。

释提桓因作是念:萨陀波崙欲卖其身,无有买者,如《经》中广说。

问曰:

释提桓因报得知他心,应知萨陀波崙心已决定,今何以来试?

答曰:

诸天但知世间人心,作佛、不作佛心非其所知;除佛,无有能知其为佛道故与授记。

复次,释提桓因欲多所引导故来试之,令闻见者,皆发心求佛。

又如金银等诸宝,不以轻贱故烧锻磨打;菩萨亦如是,若能割肉出血、破骨出髓,其心不动,是正定菩萨。是故天帝来试。

问曰:

帝释是大天王,何以妄语,作是言:「我欲祠天,须人心、血、髓」?

答曰:

若以悭贪瞋恚烦恼,欲求自利故妄语,是故为罪。帝释若作实身、实语,菩萨则不信;是故如其国法,天祠所须,为其信受故。

是时,萨陀波崙信其语而大欢喜:「我得大利!」

「大利」者,阿鞞跋致地;「第一利」者,是佛道。

「大利」者,五波罗蜜;「第一利」者,般若波罗蜜。

「大利」者,般若波罗蜜;「第一利」者,般若波罗蜜方便力。

「大利」者,菩萨初地;「第一利」者,十地。

「大利」者,从初地乃至十地;「第一利」者,第十地。

「大利」者,菩萨地;「第一利」者,佛地。

如是等分别。

虽未具足,已住具足因缘,故言「便为具足」。

问曰:

若释提桓因化身来,何以言「汝须何等价」?

答曰:

知其欲供养昙无竭菩萨,满其愿故。

又复释提桓因苦困萨陀波崙,畏其所索者大,是故言「须何等价」。

「随汝意与我」者,言:于汝不大贪惜、不致悔恨者与我。

萨陀波崙无力势故,不能得使旃陀罗,故自捉刀;婆罗门亦畏罪故不能破,是以自执刀破身。

问曰:

若长者女闻声,何以不来问:「汝何以自卖身耶」?

答曰:

但空言卖身事轻;破身出心髓事重故,长者女发心。

长者女住在阁上,见是人自割刺,作是念:「一切众生皆求乐畏苦、贪爱其身;萨陀波崙而自割刺,是为希有!」

又以先世福德因缘所牵故,即往到其所而问。

萨陀波崙答:「欲供养昙无竭菩萨。」

复问:「得何等利?」

答言:「般若波罗蜜,名菩萨所学,当从彼闻;我学是道,当得作佛,与一切众生作依止。」譬如厚叶树多所荫覆;又如热时旷野险道清凉大池。

「为说佛功德现事可以发心」者,所谓:

「金色身」、「三十二相」,「大光」、「无量光」。

「大光」,为阎浮提恶世众生;诸佛真实光明无有限量。

「大慈」乃至「六神通」义,如先说。

「不可思议清净戒、禅定、智慧」,如佛戒等五众中说。

「于诸法中得一切无碍知见」者,诸佛有无碍解脱,是解脱相应知见,一切法中无所碍。

「知」、「见」分别,如先说。

萨陀波崙言:「我得如是无量佛功德,以无上法宝,分布与一切众生。」

「无上宝」者,有人言:三宝中法宝。

有人言:一切八万四千法众,是为法宝,得是故除诸烦恼、灭诸戏论,得脱一切苦。

有人言:无上法宝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更无过上者故。

有人言:涅槃是无上法宝,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有上。

如《阿毗昙》言:「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数缘尽,名为有上法;数缘尽是无上法。」「数缘尽」即是「涅槃」之别名。

有人言:涅槃道虽是有为,以其为涅槃,故于有为法中为无上。

如是等法宝,分布为三乘与众生。

如是等无量佛法,当从师得,是故我舍是老、病、死所住处不净臭秽之身,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当得佛身。

金色等,如先说。

长者女世世供养诸佛种善根,智慧明利,闻是法其心深入,大得法喜,乃至心惊毛竪;语萨陀波崙言:「甚为希有!汝所赞法大微妙,为是一一法故,应舍如恒河沙等身,何况一身!」

长者女不知何因缘故,困苦其身,而怜愍之,心谓不可;今闻是无量无边无比清净佛法,以是因缘可得故大欢喜;是故说:「为是法故,应舍如恒河沙身。」

女言:「汝以贫故自苦困其身,于今可止;恣汝所须,当以相与,我亦随汝而求是道。」

问曰:

是菩萨既自割截身体,云何能与长者女多说佛法?

答曰:

是菩萨心力大,虽有身苦不能覆心。

是菩萨始以刀割肉流血,方欲破骨出髓,而长者女来,未大闷故,能得说法。

释提桓因知其心定,试之而已,故无所言,即复本身,赞言:「善哉!汝心坚受是事」者,帝释意:如汝今生死肉身,未得佛道,能如是不惜身,汝不久当于一切法中得无所着,住无生法忍中,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过去佛为证,如是等种种因缘,安慰其心。

「我是天王,爱乐佛道,故来相试,欲知汝心坚软云何?欲令汝信故,言须人心髓祠天,实不须也。汝愿何等,当以相与;汝是好人,为是佛种,当相拥护。」

萨陀波崙直信,心善软,深着佛道故,不分别众生,闻帝释语便言:「与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帝释言:「此非我力所能办,是佛境界!」

复次,有人言:帝释大苦困萨陀波崙,今以此语谢之。帝释意谓求金银宝物,不知乃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不能与,愧负而已!

复更语言:「必相供养,更索余愿。」

帝释语意:我既大相苦困,不得直尔而去,要相供养。

萨陀波崙虽不惜身,欲以此身供养昙无竭,闻般若波罗蜜;是故语言:「若汝无此力,令我身体平复如故。」

帝释言:「如汝所言。」疮即平满,与本无异。

问曰:

先已割肉,云何令得平满?

答曰:

佛说有五不可思议。龙事所作,尚不可思议,何况天!

又虚空中微尘充满,帝释福德生心,便能和合平满。如诸天及地狱中身,非是三生身,罪福因缘故,和合便有。

是时,帝释知其心坚,与愿已,即时灭去。

尔时,萨陀波崙宿世微罪已毕、福德明盛,是故长者女将归,「有所须者,从我父母索之」,如《经》中广说。

问曰:

是女先言「汝所须物,尽从我索之」;今何以言「从我父母索」?

答曰:

今既将归到舍,以萨陀波崙目见入舍从父母得之,愧不称前言,是故先自说:「从我父母索之。」

又女虽力能得宝,以子女法故,从父母索之。

女既入舍,如先所许,从父母索与。

其国无有佛法,是故问女:「阿谁是萨陀波崙菩萨?」

女如所见、如所闻,尽向父母说萨陀波崙事。

「今父母当听我与萨陀波崙菩萨俱,及五百侍女,并供养具,供养昙无竭菩萨!」

父母闻其言,即听如汝意。

问曰:

长者贵而有力,云何先不识萨陀波崙?闻其功德故,便能令女及其眷属、宝物,与之俱去?

答曰:

长者亦植德本,以少因缘故生无佛国;暂闻佛德,发其宿识,心即开悟,故能发遣。譬如莲花,生长具足,见日开敷。

父母知女心淳熟,无不净行,持操不妄,不乐世乐,但求法利;知其心至,不可制止,若违其意,恐其自害。思惟筹量已,既全其意,自得功德,欢喜令去。

世间因缘,深着难解,爱之至故,尚不能违,何况为佛道故,其心清净,无所染着而不听之!

女以父母为法见听,不惜宝物,亦以随喜心,为之欢喜。

尔时,众心既定,庄严七宝之车,与大众围绕,稍稍东行。

是时,五百女亲属及城中众人,见是希有难及之事,皆亦随去。人众既集,欢悦共行,渴仰众香城,如渴者思饮。渐渐进路,遥见众香城,乃至与长者女及五百女人,恭敬围绕,欲往昙无竭所。

问曰:

昙无竭是大菩萨,得闻持等诸陀罗尼,般若波罗蜜义,已自通利、忆持,何用七宝台书般若经卷,着中供养?

答曰:

虽有种种因缘,略说有二义:

一者、众生心行不同,或乐见经卷,或乐闻演说。

二者、昙无竭身为白衣,现有家属。钝根众生,或作是念:「此有居家,必有染着,何能以毕竟清净无着般若波罗蜜利益众生?自未无着,何能以无着法教化?」

是故书其经文,着七宝牒上,众宝供养;诸天、龙、鬼神皆亦共来恭敬,供养花香、幡盖,雨于七宝。众生见者,增益信根,则以此法示传佛语,桉文演教劝发。

一切宝台庄严之具及萨陀波崙问释提桓因,如《经》中说。

「七宝印印」者,是昙无竭真实印,常自手执以印于经。

有人言:「七宝印」者,有求佛道七大神,是执金刚杵,常给昙无竭菩萨使守护经文,不令魔及魔民改更错乱,为贵敬般若故。

有人但闻演说而发心者,有人见其庄严文字而欢喜发心者;是故庄严宝台,用金牒书,七宝印印。

问曰:

台上书写般若,昙无竭菩萨口所演说般若,虽二处俱有,而书写处不能益人,何以先至台所?

答曰:

所书般若,入法宝中。佛宝次第有法宝故,应先供养;昙无竭一人故,僧宝所不摄,是故先供养法宝。

又昙无竭菩萨所说者虽是法,而众生取人相故,多生着心;若见所书般若,不生人相,虽取余相,着心少于着人生患,是故先供养经。

经法诸佛尚供养,何况昙无竭及萨陀波崙!昙无竭因般若波罗蜜故得供养,所因之本,何得不先供养?是故分所供养具为二分。

问曰:

昙无竭有六万婇女五欲宫殿,云何能以所散花物化为花台?

答曰:

有人言:诸佛神力,因萨陀波崙所供养物作此变化。

有人言:昙无竭是大菩萨法性生身,为度众生故受五欲。如昙无竭菩萨名字义中说。

问曰:

菩萨法:先于众生中起悲心,欲度众生苦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但见昙无竭神力威德,云何发心?

答曰:

发心有种种:有闻说法而发心者;有于众生起慈悲而发心者;有见神通力、大威德而发心者,然后渐渐而生悲心——如《智印经》中说。

依爱而断爱;依慢而断慢。如人闻道法,爱着是法故,舍五欲出家;又有闻某甲得阿罗汉道,而生高心:「此人无胜我事,彼尚能尔,我何不能?」而生大精进,得阿罗汉道。

佛道中亦如是。长者女等及五百女人常深贪势力自在乐,闻往古有人,神力变化,宝物具足,人中受天乐;后见昙无竭台观宫殿,在大法座上坐,天人供养;又见所供养物于虚空中化成大台,心即大喜,发难遭想,知皆从福德因缘可办是事,是故皆发作佛心。

所闻发心者,行皆次第行。

如《毗摩罗鞊经》中说:「爱、慢等诸烦恼,皆是佛道根本。」是故女人见是事已,生爱乐心,知以福德因缘可得是事,故皆发心。因是爱、慢,后得清净好心,故言「佛道根本」;譬如莲花生污泥。

发心已作愿:「如昙无竭所为,我等亦当得是!」

时,萨陀波崙等头面礼昙无竭菩萨。

花、香等供养不贵故,先以供养;身贵重,故后礼拜。

礼拜已,说本求般若因缘。如《经》中说:「我本求般若时,闻空中声,乃至我今问大师:诸佛从何所来?去至何处?」

问曰:

萨陀波崙得诸大三昧,所谓破无明、观诸法性等,云何不知空而取佛相、深生爱着?

答曰:

若新发意菩萨,虽能总相知诸法空、无相,于诸佛所深爱着故,不能解佛相毕竟空,虽知空而不能与空合。何以故?诸佛有无量无边实功德,是菩萨利根故,深入、深着。

若佛不为是菩萨说空者,是菩萨为爱佛故,能自灭亲族,何况余人!但以解空故无是事。

萨陀波崙深着诸佛,故不能知而问大师:「今为我说诸佛来去相,我见佛身无厌足故,常不离见诸佛。」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八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十住毗婆沙论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大宝积经论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卷第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者。总括八部之大宗。...

遗教经论

遗教经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菩萨睒子经

菩萨睒子经...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北凉高昌国沙门法盛译...

佛说求欲经

佛说求欲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

【注音版】佛说较量寿命经

佛说较量寿命经...

华严游心法界记

剏镌华严游心法界记序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而性...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

净土指归集

净土指归集卷上 吴郡北禅寺沙门 大佑 集 ○原教门第...

【注音版】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

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今日诸位发心来皈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咒语神奇的威力

佛法的力量妙不可言,咒语的效果难以度计,六字大明咒...

和尚遇鬼

传说中的鬼怪,并不一定都会吃人、害人,有时候他们只...

住持三宝与理体三宝

住持三宝是基础,理体三宝是目标。 住持三宝: 这是外...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问: 古代有位高僧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吗

问: 在家居士,可以经常替亡者助念吗? 大安法师答:...

上天的厚遏

希腊哲学家季诺,经常在雅典的市场里讲授他的哲学。开...

让自己有面子

人人都爱面子,尤其是中国人,为了面子才去读书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