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七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种蕴第五中具见纳息第三之四

问此除色想。自体云何。答慧为自体。若尔何故以想为名。由此聚中想用增故。如持息念身等念住。本性生念。宿住随念。皆慧为体。以念为名。念用增故。彼亦如是已说自体。应释其名。此以何故名除色想。由此能遣诸积集色令不现前。名除色想。界者色界。地者第四静虑。所依者依欲界身。行相者不明了行相。所缘者缘欲界。问此缘欲界何法。答有说。即缘[卄/积]坑等处。有说。即缘彼处空界。如是说者。即缘所除所有诸色。于中有说。唯缘所除自身诸色念住者身念住。智者世俗智。等持者非等持俱。根者舍根相应世者通三世。过去缘过去。现在缘现在。未来可生者。缘未来。不生者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三种。有说。唯缘无记。三界系不系者。是色界系。缘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是修所断。缘修所断。缘自身他身非身者。有说。唯缘自身。有说。缘自他身。有说。通缘三种。缘名缘义者。唯缘义。加行得离染得者。是加行得。非离染得。已离第四静虑染者。若不加行求此想时。终不能起令现前故有说。佛离染得。离有顶染时得故。余加行得。有说。余亦离染得。而加行现前。佛不加行独觉下加行。声闻或中或上。起处者在欲界。非色无色界。在人三洲非北洲。问此谁所起。答有说唯圣者非异生。有说。异生亦起。异生有二种。一内法异生。二外法异生。内法者能起非外法。以外法异生。长夜执我怖畏无我。不乐遣除内所依色故。已说此想自性等门复应显示有杂无杂。问诸无除色想皆未离色染耶。答诸未离色染皆无除色想。有无除色想非未离色染。谓已离色染而未入彼定。问诸有除色想皆已离色染耶。答诸有除色想皆已离色染。有已离色染非有除色想。谓已离色染而未入彼定。所以者何。前说彼定唯加行得。非离染得故。虽已离第四静虑染。若不加行求此定时。终不能起令现前故。有说。此定虽离染得。而独觉等要起加行方令现前。此依现前有无作论故作是说。

问除色想言有多处说。谓此处说杂蕴。亦言入无色定除去色想。波罗衍拏亦作是说。

 诸有除色想  能除一切身
 于内外法中  无有不见者

众义品中亦作是说。

 于想有想非即离  亦非无想非除想
 如是平等除色想  无有染着彼因缘

如是诸说义有何异。答此说能遣诸积集色令不现前。名除色想。波罗衍拏众义品说。断色界爱名除色想。杂蕴中说。不缘下地流转诸色名除色想。有说。此除色想在第四静虑。波罗衍拏众义品说。除色想者在七地。谓未至中间四静虑空无边处近分。杂蕴所说除色想者。亦在七地。谓四无色上三近分。有说。此除色想是身念住。波罗衍拏众义品说。除色想者是法念住。杂蕴所说除色想者。通四念住。有说此除色想是不共。余三是共。有说。杂蕴所说是共。余三不共。是名诸说异义。

四识住七识住。为四摄七。七摄四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四识住七识住九有情居。而不广分别。亦不明摄。今欲广解。并显相摄故。作斯论。四识住者。如契经说。一色随识住。二受随识住。三想随识住。四行随识住。色随识住者。谓色有漏随顺于取有情数摄。行随识住亦尔。受随识住者。谓受有漏随顺于取想。随识住亦尔。有余师说。色随识住者。谓色有漏随顺于取。有情数非有情数摄。行随识住亦尔。受想随识住如前说。问有情数蕴。说为识住。此事可尔。非有情数蕴云何名识住。答有多种识住。谓相应识住。俱有识住。所依识住。所缘识住。所行识住。非有情数蕴。是识所缘故名识住。已说自性。应说因缘。何因缘故说名识住。答识于此中住。等住近住故名识住。如马等所住名马等住。有说。此中憙所润识增长广大故名识住。有说。此中爱所润识摄受不离故名识住。有说。此中诸有漏识随顺取识生起执着。安住增长故名识住。

问何故无漏法不立识住。答诸无漏法无识住相故。复次若法能增益有。能摄受有。能住持有。立为识住。诸无漏法能损减有。能违害有。能破坏有。故非识住。复次若法乃至是身见事。乃至堕苦集谛立为识住。诸无漏法乃至非身见事。乃至不堕苦集谛。故非识住。有说。若法憙所润识于中增长广大立为识住。诸无漏法与此相违故非识住。有说。若法爱所润识于中摄受不离立为识住。诸无漏法则不如是。故非识住。有说。若法诸有漏识随顺取识于中生起执着。安住增长立为识住。诸无漏法与此相违故非识住。

问何故识非识住。答为识故立识住。如为王故立王座。如王座王床王路亦尔。如王非路路非王。是王所行故名王路。如是识非住住非识。是识所止故名识住。是故识非识住。有说。若法识所乘御。如象马船人所乘御。彼法立识住非识。乘御于识故识非识住。复次若法与识俱生俱住俱灭。于识有用立为识住。识于识不尔。有说。识住法尔与识俱在现在。是识所住。非识与识得有此事。问自识他识俱在现在。何不展转立识住耶。答自识于自识非识住故。于他识亦非无异相故。复次于自识亲尚非识住。况于踈远。有说。若法与识三和合生。互有作用立为识住。非识与识三和合生互有作用。故非识住。

由自分识于中住故。自分诸蕴得识住名。谓欲界蕴。欲界识所住。色界蕴色界识所住。无色界蕴。无色界识所住。初静虑蕴。初静虑识所住。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蕴。非想非非想识所住。问生欲界起色无色界无漏心现在前。现在二蕴是识住不。答应言是识住。问无同分识于中止住。云何名识住。答得识住相故。谓同分识余缘故不生。非此不能生故亦名识住。如泉池侧。置象马鱼师子等口以为注道。水不行时非此为障。水若行者为作所依。虽水不行亦名注道。彼亦如是。七识住者。如契经说。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识住有色者。谓彼有情有色可了。有色身。有色界处蕴。有色施设。故名有色。有情者。谓谛义胜义。有情不可得非实有体。然于界处蕴中。假想施设说为有情。[木*奈]落。意生。儒童。养者。补特伽罗。命者。生者。故名有情。身异者。谓彼有情有种种身。种种显形状貌差别故名身异。想异者。谓彼有情。有乐想。苦想。不苦乐想。故名想异。如人一分天者。人则一切人。一分天。谓欲界天。是第一识住者。第一则次第中最初数。识住谓彼所系色受想行识。释识住义已如前说。有色有情身异想一。如梵众天。谓彼初起是第二识住。有色等如前说。想一者。谓彼有情染想无异。如梵众天者。此显梵世诸天。谓彼初起者。谓彼初生同起染想。后便想异。是第二识住者。第二准前识住。如前说。有色有情身一想异。如极光净天。是第三识住。有色等如前说。身一者。谓彼有情有一类身。一类显形状貌无别。想异者。谓彼有情有乐想不苦不乐想。由彼诸天厌根本地喜根已。起近分地舍根现前。厌近分地舍根已。起根本地喜根现前。如富贵人。厌欲乐已欣住法乐厌法乐已欣住欲乐。如极光净天者。此显第二静虑诸天。有色有情身一想一。如遍净天。是第四识住。有色等如前说。想一者。谓彼有情有无覆无记无差别想。如遍净天者。此显第三静虑诸天。无色有情一切色想皆超越故。诸有对想皆隐没故。于别异想不作意故。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如随空无边处天。是第五识住。无色有情一切空无边处皆超越故。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如随识无边处天。是第六识住。无色有情一切识无边处皆超越故。入无少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如随无所有处天。是第七识住。此中诸无色者。谓彼有情无色可了。无有色身。无色界处蕴。无色施设故名无色。有情等如前说。一切空无边处皆超越等如余处说。识住者。谓彼所系受想行识。问何故初静虑有异身非上地。答以初静虑立王臣众有差别故。谓大梵王与诸梵辅及诸梵众数数集会。于中种种显形状貌。衣服语言各有差别。上地不尔。有说。初静虑受上中下无别异。业异熟故身有异。上地不尔。有说。初静虑受有寻伺。业异熟故身有异。上地不尔。有说。初静虑受表无表。业异熟故身有异。上地不尔。有说。初静虑受四识身相应。业异熟故身有异。上地不尔。有说。初静虑受三受相应。业异熟故身有异。上地不尔。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初静虑身异上地身一。又初静虑。由染污想说为想一。第二静虑。由善想说为想异。第三静虑。由无覆无记异熟想说为想一。问何故恶趣。第四静虑。非想非非想处。皆不立识住耶。答有作是说。彼亦应立在识住中。而不立者。是有余说。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此是世尊要略而说。然恶趣等摄在此中。谓诸恶趣当知摄在初识住中。第四静虑摄次三中。非想非非想处摄后三中。所以者何。以界同故。有说。若处有二种识多分可得。立为识住。一爱所摄受识。二见所摄受识。恶趣及非想非非想处。爱所摄受识多分不可得。第四静虑。见所摄受识多分不可得。故非识住。有说。若处有三种识多分可得。立为识住。一见所断识。二修所断识。三不断识。恶趣。非想非非想处。不断识俱不可得。第四静虑。见所断识多分不可得。故非识住。问岂不第四静虑异生。皆有见所断识可得耶。答虽有而于彼地非多分可得。五净居天全无有故。问人欲界天。不断识亦不可得。应非识住。答可得有二。一自性可得。二所依可得。人欲界天。不断识虽非自性可得。而所依可得故立识住。问岂不非想非非想处。不断识亦所依可得耶。生彼有得阿罗汉故。答虽有而非多分。以生彼中暂起圣道。取无学果已。乃至涅槃不现前故。有说。若处有六种识多分可得立为识住。谓见苦所断识。乃至修所断识。及不断识。恶趣。非想非非想处。不断识俱不可得。第四静虑。前四所断识。多分不可得故非识住。问答分别如前应知。有说。若处识所乐住立为识住。诸恶趣中苦所逼故识不乐住。第四静虑乐。迁动故识不安住。谓诸异生或乐入无色。或乐入无想。或乐令识灭。若诸圣者或乐入无色。或乐入净居。或乐入无余。非想非非想处。极寂静故心微劣故识不乐住。有说。若处无坏识法。而可得者立为识住。诸恶趣中有极苦受。第四静虑。有无想定。无想异熟非想非非想处。有灭尽定。能坏识法故非识住。有说。若处由二事故。发起殊胜异分诸识。令现在前立为识住。一由定故。二由生故。恶趣。非想非非想处。二事俱无。第四静虑。虽有定故而无生故。有言。恶趣二事俱无第四静虑虽有定故而无生故。非想非非想处虽有生故而无定故。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恶趣等非识住。

问何故四识住中识非识住。七识住中识是识住。答由别因故立四识住。由别因故立七识住。谓若有法识所乘御。与识俱行亲近和合。立四识住。识望于识无如是事故。不立在四识住中。若法与识为因为果。展转相资立七识住。识望于识有如是事。是故立在七识住中。

九有情居者。如契经说。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是第一有情居。有色有情身异想一。如梵众天。是第二有情居。有色有情身一想异。如极光净天。是第三有情居。有色有情身一想一。如遍净天。是第四有情居。有色等如前说。有情居者。谓彼所系色受想行识。又是有情所居。所住。所止。生处。故名有情居。有色有情。无想无别想。如无想有情天。是第五有情居。有色等如前说。无想者。彼处长时想等灭故。则由此义名无想有情天。无色有情一切色想皆超越。故诸有对想皆隐没故。于别异想不作意故。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如随空无边处天。是第六有情居。无色有情。一切空无边处皆超越故。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如随识无边处天。是第七有情居。无色有情一切识无边处皆超越故。入无少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如随无所有处天。是第八有情居。无色有情一切无所有处皆超越故。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如随非想非非想处天。是第九有情居。无色等如前说。一切无所有处皆超越等如余处说。

问何缘恶趣及无想所不摄。广果天等非有情居。答有作是说。彼亦应立为有情居。而不立者。是有余说。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此是世尊要略而说。然恶趣等摄在此中。谓诸恶趣当知摄在初有情居。无想所不摄。广果天等当知摄在第五有情居。所以者何。以地同故。有说。若处余乐来居。已居其中。不乐迁动。是处可立为有情居。诸恶趣中二俱不然。但由业力令往令住。若随意欲刹那不住故不建立。第四静虑除无想天。余虽乐来而好迁动。如边城邑人不乐居。谓彼异生或乐无色。或乐无想。若诸圣者或乐净居。或趣涅槃。如国边城恒为盗贼隣敌侵故。贵族生财乐转余处。虽留少分以充镇守。有诸商人来求资货。镇人谓曰。此处多灾无以相瞻。商旅咸曰。此非城邑。如是无想所不摄天。惑业所驱恒乐迁动。故不说彼为有情居。

已分别三种自性。今当说杂无杂相。问四识住七识住。为四摄七。七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七。谓地狱傍生鬼界。广果色受想行。及非想非非想处。受想行。有七非四。谓人。欲界天。梵众。极光净。遍净。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心。有亦四亦七。谓人。欲界天。梵众。极光净。遍净色受想行。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受想行。有非四非七。谓地狱傍生鬼界。广果。非想非非想处心。此中所以如前广说。问四识住九有情居。为四摄九。九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九。谓地狱傍生鬼界。无想天所不摄广果。色受想行。有九非四。谓人。欲界天梵众。极光净。遍净。无想天。四无色心。有亦四亦九。谓人。欲界天。梵众。极光净。遍净。无想天。色受想行。及四无色。受想行。有非四非九。谓地狱傍生鬼界。无想天所不摄广果心。此中所以亦如前说。问七识住九有情居。为七摄九。九摄七耶。答九摄七。非七摄九。何所不摄。答二处。谓无想天处。及非想非非想处。此中所以亦如前说。

问世尊何故。于无想天。及有顶天多说为处。答有诸外道。执此二处以为解脱。佛为遮彼说为生处。有说。外道执此二处为最寂静。佛说为处。明是喧动而非寂静。是界趣生流转处故。有说。外道执此二处。是真解脱永无退还。故佛说彼是退还处。非真解脱。谓从非想非非想处没。多生下地。无想天没必生欲界。有说。彼二天寿量长远。外道多执为真涅槃。谓无想天于唯异生。生处寿量最远。非想非非想天于一切生处寿量最远。故佛说彼是无常处。有作是说。九有情居。世尊皆以二名宣说。于其七种作二名说。谓名识住及有情居。于余二种亦二名说。谓名为处及有情居。有余师说。佛以识住与有情居展转相摄。余不尽者唯有二处。不应异释。空无边等亦名处故。有说。生处精勤果中此居后边故。说名处。谓唯异生生处精勤果。中无想天为后边。一切生处精勤果中。有顶天为后边。

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一

有执受大种。与有执受大种。为几缘。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作论。但不违法相便不应责。复次欲止说因缘法。及去来世非实有者。意显诸因缘去来实有故作斯论。此中有执受大种者。谓现在刹那有情数摄。心心所法所执受大种。无执受大种者。谓过去未来及现在一分有情数摄。并三世一切非情数摄所有大种。是谓此处略毗婆沙。

有执受大种。与有执受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俱有因。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然有差别。谓一果者。异类相望为因。增上。非一果者。但一增上。有执受大种。与无执受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然有差别。谓有执受大种。与未来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与余无执受大种。但一增上。无执受大种。与无执受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谓俱有。同类。增上者如前说。然有差别。谓过去有情数大种。与过去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二因。谓俱有。同类。增上者如前说。与未来有情数大种。及现在有情数无执受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大种但一增上。过去非有情数大种。与过去非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二因。谓俱有。同类。增上者如前说。与未来现在非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与过去未来有情数大种。及现在有情数无执受大种。但一增上。未来有情数大种。与未来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俱有因。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大种。但一增上。未来非有情数大种。与未来非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俱有因。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大种但一增上。现在有情数无执受大种。与现在有情数无执受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俱有因。增上者如前说。与未来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大种。但一增上。现在非有情数大种。与现在非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俱有因。增上者如前说。与未来非有情数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大种。但一增上。无执受大种。与有执受大种。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然有差别。谓过去有情数大种。与有执受大种。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余无执受大种。与有执受大种。但一增上。已说大种当说所造。所造亦二。谓有执受及无执受。现在刹那有情数摄。心心所法所执受者。是有执受。过去未来及现在一分有情数摄三世一切非情数摄。是无执受。是谓此处略毗婆沙。有执受所造色。与有执受所造色。为几缘。答一增上。增上义如前说。无因者。有对所造色展转相望非俱有因故。有执受所造色。与无执受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然有差别。谓有执受所造色。与未来有情数所造色。为因。增上。与余无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无执受所造色。与无执受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三因。谓俱有。同类。异熟因。增上者如前说。然有差别。谓过去有情数所造色。与过去有情数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三因。谓俱有。同类。异熟因。增上者如前说。与未来有情数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与现在有情数无执受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

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过去非有情数所造色。与过去未来现在非有情数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未来有情数所造色。与未来有情数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二因。谓俱有。异熟。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未来非有情数所造色。与一切无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现在有情数无执受所造色。与现在有情数无执受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俱有因。增上者如前说。与未来有情数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现在非有情数所造色。与未来非有情数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一因。谓同类因。增上者如前说。与余无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无执受所造色。与有执受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然有差别。谓过去有情数所造色。与有执受所造色。为因。增上。因者二因。谓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余无执受所造色。与有执受所造色。但一增上。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七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释道安撰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布...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起世经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

【注音版】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佛藏经

佛藏经卷上(奉入龙华经一名选择诸法) 姚秦龟兹三藏鸠...

【注音版】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归命一...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须达经

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 闻如是: 一时...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推荐】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

那就是禅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

吃素如何吃到皮肤年轻细滑且营养够

作者:善心莲花 我个人的经验:我吃素,不吃蛋,很少...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

把贫穷卖掉

富贵是人人所希望求到的,贫穷是人人所厌恶的,假若贫...

什么叫如来

问: 什么叫如来? 慧律法师答: 如来就是佛,佛就是...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

五百罗汉介绍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

受持楞严神咒,感得金刚藏王菩萨护持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