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四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三

有不修净初静虑亦非无漏。谓已得非初静虑世俗智无漏智现在前。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无漏智。彼现在前而不修净初静虑及无漏。若一切染污心。无记心现在前。若住无想定灭尽定。生无想天。已得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者。此中余地以智名说。即从欲界未至定除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谓此诸地曾得世俗功德现在前时。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况能修余未来功德。又非初静虑故于净无漏初静虑俱无修义。已得非初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者。此中余地亦以智名说。即从未至定除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谓此诸地曾得无漏功德现在前时。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况能修余未来功德。又非初静虑故。于净无漏初静虑俱无修义。若未得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而不修净初静虑及无漏者。此中余地亦以智名说。即从欲界未至定。除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谓异生起欲界未曾得。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及余闻思所成慧。现在前时。异生离欲界染。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即异生未离欲染。依未至定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煗顶忍世第一法时。已离欲染依未至定。起煗顶忍世第一法时。依静虑中间。起煗顶忍世第一法时。即异生依第二静虑近分为加行。离初静虑染。彼加行道。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时。即异生依第二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三解脱道时。起四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念住。三义观。煗顶忍世第一法。有说。亦起持息念时。即异生离第二静虑染。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异生依第三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三解脱道时。起三无量。不净观。念住。三义观。煗顶忍世第一法。有说。亦起持息念时。即异生离第三静虑染。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异生依第四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三解脱道时。起三无量。净解脱。后四胜处。前八遍处。不净观。念住。三义观。[熛-示+大]顶忍世第一法时。即异生离第四静虑染。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异生起空无边处。解脱遍处。及念住时。即异生离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染。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异生起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念住。及识无边处。遍处时。若诸圣者起欲界未曾得。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及余闻思所成慧。现在前时。即圣者以世俗道离欲界染。若世俗为加行。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以无漏道离欲界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未离欲染。信胜解练根作见至。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圣者未离欲染依未至定。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时起入灭定微微心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非初静虑世俗智现在前。不修净初静虑及无漏。若未得非初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不修净初静虑及无漏者。此中余地亦以智名说。谓未离欲染入正性离生四谛现观各四心顷。已离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离生。苦集灭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以无漏道离欲界染若无漏为加行。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未离欲染信胜解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未离欲染起无漏念住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非初静虑无漏智现在前。不修净初静虑及无漏。若一切染污心现在前者。谓三界烦恼随烦恼相应心。以彼顺退体性沉重懈怠相应。要顺胜进体性轻举精进相应方能修故。一切无记心现在前者。谓三界无覆无记心。以彼不坚不住不实其性羸劣如朽败种。要坚住实其性强盛方能修故。若住无想定灭尽定者。以彼无心要由有心方能修故。生无想天者。有说。彼天尽众同分善心不起。有说。彼天善心虽起而非修所依故无修义。此中但说生在修地而不修者。然生余处亦有不修。易知故不说。如说。初静虑第二第三静虑说亦如是。以此诸地于离下地染最后解脱道时。皆有入根本地有不入故。

若修净第四静虑。彼亦修无漏耶。设修无漏第四静虑。彼亦修净耶。答应作四句。有修净第四静虑非无漏。谓已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若未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不修无漏。已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者。谓异生及圣者。或学乃至或如来。为现法乐住等故。起曾得世俗第四静虑现在前时。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况能修余未来功德。然现前位即是习修故。得名修净第四静虑。若未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不修无漏者。谓异生离第三静虑染。最后解脱道。及为离第四静虑染。若第四静虑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异生依第四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三解脱道时。起三无量。净解脱。后四胜处。前八遍处。不净观。念住三义观。煗顶忍世第一法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不修无漏。有修无漏第四静虑非净。谓已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若未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不修净。若未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及未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彼现在前而修无漏第四静虑非净。已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者。谓诸圣者。或学乃至或如来为现法乐住等故。起曾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时。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况能修余未来功德。然现前位即是习修故。得名修无漏第四静虑。若未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不修净者。谓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苦集灭现观各三心顷。道现观四心顷。圣者依第四静虑离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一切无间解脱道时。离非想非非想处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依第四静虑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无间解脱道时。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不修净。若未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现在前。而修无漏第四静虑非净者。此中余地以智名说。即从未至定除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谓圣者依未至定。为离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依未至定已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已离第三静虑染。圣者依未至定。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时。起无碍解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及增长时。即圣者依初静虑为离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依初静虑已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杂修初静虑中间心时。已离第三静虑染。圣者依初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二解脱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即彼依初静虑起四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有说。亦起持息念时。起无碍解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及增长时。即圣者依静虑中间。为离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依静虑中间已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已离第三静虑染。圣者依静虑中间。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时。起无碍解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及增长时。如说。依初静虑。如是依第二静虑。第三静虑说亦尔。差别者依第三静虑除喜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余皆如前说。即圣者以世俗道离第四静虑染。若即以空无边处近分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彼以世俗道。离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染。若世俗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彼依无色定。以无漏道离四无色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依无色定。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圣者起无色世俗解脱及后二遍处时。即彼依无色定。起世俗念住。二无碍解。及世俗二无碍解增长时。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及增长时。起入灭定想微细心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现在前。而修无漏第四静虑。非净及未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修无漏第四静虑。非净者此中余地以智名说。即从未至定除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谓依未至定离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依未至定已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即圣者已离第三静虑染。依未至定起无漏念住无漏无碍解增长时。即圣者依初静虑。离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依初静虑已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杂修初静虑初后心时。即圣者已离第三静虑染。依初静虑起无漏他心智通。无漏念住。及无漏无碍解增长时。静虑中间如未至定说。第二第三静虑如初静虑说。即圣者依空无边处。离空无边处。乃至无所有处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离非想非非想处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依空无边处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起无漏空无边处解脱。依空无边处。起无漏念住。及无漏二无碍解增长时。如说。依空无边处。如是依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亦尔。差别者。即离彼上染。于如是时。起未曾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修无漏第四静虑非净。

有修净第四静虑亦无漏。谓未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修无漏。若未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修净。若未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未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修无漏者。谓圣者以世俗道离第三静虑染。最后解脱道时。即彼依第四静虑。为离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依第四静虑。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杂修第四静虑中间心时。即圣者依第四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二解脱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即圣者依第四静虑。起三无量净解脱。后四胜处。前八遍处。不净观。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时。依第四静虑起无碍解。及世俗无碍解增长时起无诤愿智边际定。及增长时。依第四静虑起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及增长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净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修无漏。若未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修净者。谓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苦集灭现观各一心顷。依第四静虑。为离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时。依第四静虑得阿罗汉果。初尽智起时。依第四静虑。信胜解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时。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及最后解脱道时。杂修第四静虑初后心时。依第四静虑。起无漏他心智通。无漏念住。及无漏无碍解增长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无漏第四静虑现在前而修净。若未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者。此中余地以智名说。即从未至定除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谓依未至定。乃至第三静虑。离第三静虑染。最后解脱道时。即依彼地得阿罗汉果初尽智时。及依彼地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最后解脱道时。依无色定得阿罗汉果初尽智时。即依彼地。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最后解脱道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

有不修净第四静虑。亦非无漏。谓已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无漏智现在前。若未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无漏智。彼现在前而不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若一切染污心无记心现在前。若住无想定灭尽定生无想天。已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现在前者。此中余地以智名说。即从未至定除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谓此诸地曾得世俗功德现在前时。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况能修余未来功德。又非第四静虑。故于净无漏第四静虑俱无修义。已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者。此中亦以智名而说余地。即从未至定除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谓此诸地曾得无漏功德现在前时。彼势分尚不及自第二刹那。况能修余未来功德。又非第四静虑。故于净无漏第四静虑俱无修义。

若未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现在前而不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者。此中亦说余地名智。即从欲界除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谓异生起欲界未曾得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及余闻思所成慧现在前时。即异生离欲界染。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异生依未至定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煗顶忍世第一法时。即异生依初静虑。为离初静虑染。起加行道时依初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三解脱道时。起四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念住。三义观。煗顶忍世第一法。有说。亦起持息念时。即异生依静虑中间。为离初静虑染。起加行道时。依静虑中间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煗顶忍世第一法时。如说。依初静虑。如是依第二静虑。第三静虑说亦尔。差别者即离彼上染及第三静虑。除解脱胜处喜无量。即异生依第四静虑近分。离第三静虑染。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即异生依空无边处近分。离第四静虑染。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即异生依空无边处起离下地染。第九解脱道及起为离自地染加行道时起空无边处解脱。遍处。及念住时即异生依识无边处近分。离空无边处染。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如依空无边处。如是依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亦尔。差别者无所有处除遍处。即异生依非想非非想处近分。离无所有处染。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即异生依非想非非想处。起离下地染第九解脱道。及起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及念住时。

若圣者起欲界未曾得不净观。持息念。念住三义观。及余闻思所成慧现在前时。即彼圣者以世俗道。离欲界乃至第二静虑染。若世俗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以无漏道离欲界乃至第二静虑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彼圣者以世俗道。离第三静虑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以无漏道离第三静虑染。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未至定练根作见至。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未至定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初静虑练根作见至。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初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二解脱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即彼依初静虑。起四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有说。亦起持息念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静虑中间练根作见至。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静虑中间。起三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持息念。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第二静虑练根作见至。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第二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二解脱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即依第二静虑。起四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不净观。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有说。亦起持息念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第三静虑练根作见至。若世俗为加行。彼加行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第三静虑引发五通。诸加行道。五无间道。三解脱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脱道时。即依第三静虑。起三无量。不净观。世俗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有说。亦起持息念时。起入灭定微微心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非第四静虑世俗智现在前不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及未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不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者。此中余地亦以智名说。即从未至定。乃至第三静虑。谓依未至定。乃至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四谛现观。各四心顷。以无漏道离欲界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以世俗道离欲界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时依未至定离初第二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离第三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未至定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未至定起无漏念住时。依初静虑离初第二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离第三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初静虑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初静虑起无漏他心智通及无漏念住时。依静虑中间离初第二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离第三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静虑中间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静虑中间起无漏念住时。依第二静虑离第二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一切加行无间解脱道时。离第三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第二静虑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第二静虑起无漏他心智通。及无漏念住时。依第三静虑离第三静虑染。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时。未离第三静虑染。信胜解依第三静虑练根作见至。若无漏为加行。彼加行无间解脱道时。即彼圣者未离第三静虑染。依第三静虑起无漏他心智通。及无漏念住时。于如是时起未曾得。非第四静虑无漏智现在前而不修净。第四静虑及无漏若一切染污心。乃至生无想天者如前初静虑中说。如说。第四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说亦如是。以此诸地于离下地染最后解脱道时。皆必入根本地故。问何故依近分离欲界乃至第二静虑染最后解脱道。或即近分。或入根本。离第三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最后解脱道决定入根本地耶。答下三近分与根本地受有差别故。于求得根本地时。有即能入者。有不能入者。上五近分与根本地受无差别故。于求得根本地时定即能入。诸瑜伽师依近分地离下染者。必于自根本地生欣乐。心力能起者必即起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四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新为失译人名附三秦录 如是我闻:...

【注音版】佛说法常住经

佛说法常住经...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晋水沙门净源述 法非喻不显。喻非法...

大方广十轮经

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 序品第一 如...

重订西方公据

重订西方公据卷上 知归学人 彭际清 集 一起教大纲...

【注音版】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盖阿耨达龙王...

木耳的补血效果比猪肝高5倍

黑木耳是最优质天然补血品 一提起补铁补血,人们往往...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时中方等与般若二...

别把食物营养模式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新年吃素增福增寿 舌尖上的素食中国年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习俗。古人有言,一...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如何才能降魔

问: 如何才能降魔? 惟贤长老答: 慈悲可以降魔。《...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现在有不少人学佛是从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果从功...

印刷厂老板不印邪淫书籍的善报

台湾中和市有一家印刷厂,老板的个性耿直、爽朗,日常...